閆肖鋒
神童尹希的故事最近又被網上關注。在中美較量的當前,人們不再只關注神童成長史,而關注為什麼我們留不住人才。
神童尹希10歲入北京八中,12歲上中國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37歲成為美國物理學界的新銳人物。
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斥巨資培養的人才卻留不住?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明確的國界。
尹希曾誓言要報效祖國,現在卻落戶美國。當然可以說,留在美國不一定就不能報效祖國。但在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的未來,這種可能性怕是越來越渺茫了吧。
尹希在哈佛求學期間主要研究領域是弦理論,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等物理理論,留校的第二年24歲的尹希博士擔任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2013年尹希獲得美國斯隆研究獎,2015年年僅31歲的尹希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是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為了更好地在美國發展,尹希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還娶了一個美國女人。不過尹希在物理研究方面確實天賦異稟,又在2017年獲得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獎金高達300萬美元,尹希更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名聲大噪。
在美國學界名聲大噪之時,在國內卻讓人很失望。 大背景就是,中國人才流失現象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嚴重的,很多高材生在國內的本科院校讀完書之後會選擇繼續到國外的高校深造,然後就留下來了。
雖然清華和北大近幾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前百的強校,但是美英一些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些學生到世界名校深造也是因為在國內的教育為他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學成之後,他們理應回來報效祖國。但事實卻是,很多學生在赴美留學之後,往往會選擇留在美國工作。
尹希當談到他不回國的原因時,他覺得科學沒有國界,自己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定居,都可以為科學作出貢獻。
雖然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可是科學家是有明確的國界的。尹希即便做出再多的貢獻,這些成果也都不屬於中國,而是屬於美國的。
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清華史上最年輕美女教授顏寧,如今也重赴美國。報導稱,世界前六名的晶片專家都是中國留學生,卻一個也沒回來。
遙想當年,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科學家拒絕了國外的盛情邀請,堅定地留在祖國。也正是因為他們對整個中國做出的貢獻,才有今天國家的科技實力。
中國人才的投入產出效益為什麼這麼不合理?!
首先,我國學術界當前存在的一些現實性的問題,比如學術造假現象嚴重,相信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由於翟天臨事件的發生,很多院校加大了對於畢業論文的審核力度,審核之後也發現了很多論文存在著嚴重的抄襲問題。
其次,在我國學術界論資歷排輩情況很嚴重,這就導致了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得不到更好的晉升,申請科研經費也很困難。所以為了更好的發展,只能選擇出國尋求更好的科研環境。
第三,資源的不匹配,平臺的不完善,這才是根本原因。尹希說,他在美國可以隨時隨地與人探討學術尖端課題,還有各種高手比拼的研討會、論壇。隱含的意思就是,他回國可就沒有這樣的條件和平臺了。
還有有不少網友對尹希表示贊同,稱讓這些神童有生存空間自然就回來了,現在還沒有這個空間。
有網友甚至調侃說,就衝(尹希)那頭長髮就不符合我們的用人標準!
理性地看,尹希留美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缺失問題,而是當下國內的科學氛圍和平臺需要改進。這一點不承認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術上有超人天賦的尹希並不是書呆子,他會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上,比如運動和攀巖,他從小就善於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那種感覺會激發他的潛能,讓他感到人生的價值。尹希說:「人的成功有很多種方式,重要的是你能做你想做的東西。」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功,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大概是尹希最幸福的事情。
那就與其嘆息,不如祝福尹希吧!畢竟他是華人之光,將來能否報效祖國,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