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他被後人稱為是最後的大師。
但卻很少有人認識他,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價值。
他就是大師們的老師,葉企孫。
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中大部分是他的學生。
他還培養了5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終身未娶,唯與學生親厚,數學家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物理學家李政道說:「是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他說:「我是科學家,我是老實的,我不說假話。」
葉企孫原本叫葉鴻眷,1898年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是上海十分有名的教育家,由於葉企孫的母親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因病過世,葉企孫的父親便因傷心過度病倒了。
並且提前給孩子們留下了遺囑:慎擇友、靜學廣才、行已儉、待人恕、勿吸鴉片、勿姦淫、勿賭博、勿嗜酒、勿貪財。
而父親的這份遺囑,葉企孫遵守了一輩子。
1911年的2月,他考入清華學堂,成為第一批學生。
但幾個月過後,辛亥革命爆發,學校停了課。回到家的葉企孫便進入上海兵工中學重新讀書。
兩年後,葉企孫決定再一次報考清華。但是這一次,他因為體檢時被查出心律不齊,而不能報考。
但是,他不甘心。他將原來他的名字葉鴻眷換成葉企孫,讓同學代替了體檢,考入了清華。
而這也成為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騙人。到了晚年的時候,葉企孫還為此自責不已。
進入清華後,葉企孫便拼命學習,並創立了清華校史上的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
年僅17歲的他就組織大家兩周進行一次科學報告。
並且制定了會員守則:(一)不談宗教,(二)不談政治,(三)宗旨忌遠,(四)議論忌高,(五)切實求學,(六)實做事
但是,在學術上極其有天賦的葉企孫也有短板,那就是體育。
1914年,葉企孫因為體育不及格被學校留級,他的四年制也因此變成了五年。
「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為必以西方科學來謀求利國利民才能治國平天下。」
20歲那年,葉企孫以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名義赴美,插班進入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大學三年級學習。
兩年後,他就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實驗物理博士學位。
在他留學期間,有著「3年攀登兩座高峰」的奇蹟,他測定了當時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這一數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達16年之久。
並且研究了流體靜壓力對鐵磁性金屬的磁導率的影響,成為高壓磁學的一項開創性貢獻。
當時,26歲的葉企孫在外已經名聲赫赫,成為眾多實驗室要挖的人才寶貝。
但是他卻想都沒想,執意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他說:「留學就是為了學習知識,既然知識已經學到了,自然就要回到自己的祖國。」
1年後,葉企孫去清華大學任教,並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組建了物理系後,當初只有他一位老師。他的學生回憶說:「第一屆學物理的有4個人,第二屆只有兩個人,第三屆只有一個人。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到三年級,都是他一個人教的,所有的課都是他一個人開,不是他想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他想請人家來,人家不來,也請不到。」
後來,葉企孫想物理學絕不能自己一個人扛大梁,需要更多的老師來幫助學生。
第一個聘請的便是吳有訓。在葉企孫留學期間,吳有訓就以瘋狂的試驗精神而出名,他曾經為了做試驗連續用壞了20多個X射線管,並且幫助導師康普頓驗證了康普頓效應,使康普頓獲得了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吳有訓接到葉企孫的邀請,便第一時間答應加入了清華物理系。
為了留住人才,葉企孫將他的工資定的遠遠超過自己,成為全系第一。
葉企孫在清華的10年間,共聘請了熊慶來、周培源、趙忠堯等一大批名師,這也讓清華物理系和理學院成為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
葉企孫曾自謙地對學生說:「我教書不好,對不住你們。可有一點對得住你們,那就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個個都比我強。」
葉企孫對學生的教育也是獨具匠心,他不主張學生多做題,尤其是難題怪題。在課堂上,他選擇因材施教。
有一次,他發現一個學生總是低頭看書,好像並未聽課,但是每當提問卻總能對答如流。
那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李政道。
葉企孫觀察李政道幾天後,覺得他理論知識很好,但是試驗比較差。
便問他:
「你能看懂這本教材嗎?」
「能,快看完了。」
「既然都能看懂這本書,還來聽我的課不是浪費時間嗎?」
李政道緊張的不敢回答。
看到李政道如此緊張,葉企孫便笑著說:「以後再有我的課,你可以不來聽了,我批准你免課。但實驗你必須做,絕對不許缺課。」
有一次,李政道考葉企孫所出的電磁學。本來覺得十拿九穩會拿滿分,但是當成績下來後卻只有83分。
葉企孫說:「理論成績滿分是60分,你考了58分,但是你的試驗滿分40分,你只得了25分,所以你的最終得分只有83分。你要記住,如果你的實驗不行,你就永遠不可能得滿分。」
後來,政府選派數理化三方面的優秀研究生去美國深造,葉企孫推薦了李政道。
那時,正在就讀大學二年級的李政道只有19歲。這樣的破格推薦在當時獲得了很多爭議,成為當時的頭號新聞。
僅僅11年之後,就證明了葉企孫的眼光沒有錯。
李政道和師兄楊振寧一起在美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葉企孫在成立清華理學院時,他將只有初中文憑、在日本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的華羅庚聘為數學教員。
他讓物理系高考狀元陳新民轉學化學,讓化學系學生王淦昌轉系學物理,讓文史成績滿分、物理成績只有18分的錢偉長攻讀物理。
雖然,葉企孫培養了無數大師,但是有一個學生讓他無限痛心。
在抗戰初期,葉企孫的助教熊大縝向他提議要去參戰。雖然葉企孫萬般不舍,但是他說:「事關抗日,事關民族救亡,我無法阻止,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阻止他。」
送走熊大縝後,葉企孫「約有十餘天,神思鬱郁,心緒茫然,每日只能靜坐室中,讀些英文小說,自求鎮定下來。」
1年後,熊大縝因為被懷疑是特務,遭到秘密逮捕。在押送途中,不幸被石塊砸死。
學生的死讓他久久不能釋懷。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葉企孫便開始奔走在為熊大縝平反的路上。
1968,已經70歲的他因為熊大縝的事,涉嫌「國民黨C.C特務團」被捕。
他入獄一年半,期間多次被折磨審問。
但葉企孫在審問過程中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句話:「我是科學家,我是老實的,我不說假話。」
1969年,葉企孫被放回北大接受監督改造。
他出現幻聽,認為有電臺在監視他,「一舉一動都有反映,他喝一口茶,電臺就說他喝茶不對,他走出門,電臺就叫他馬上回去。」
他的侄子為了消除他這種心理,還說道:「你是學物理的,你知道電波透不過牆,根本沒有這種事,是幻覺。」
可葉企孫卻說:「有,是你耳朵聾,聽不見。」
後來,葉企孫幻想症已經加重成了精神分裂。
他的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差。
「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兩腿腫脹得難以站立,偶爾走動,腰彎成九十度,似一根彎曲的枯木在風雨中搖晃。」
後來他漸漸恢復一些神智便在馬路上乞討流浪,有一次錢三強在中關村的馬路上碰到他。
「一看到老師呢,就馬上跑上去跟先生打招呼,表示關懷,先生一看到他來了,馬上就說,你趕快離開我,趕快躲開,以後你見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躲我遠遠的。」
1977年1月10日,葉企孫陷入昏迷,在醫院搶救過程中,他一直喃喃自語:「回清華……回清華……」
他的一生,教過「三錢」;教出「原子彈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趙九章,「光學之父」王大珩,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這在中國教育史上無出其右。
葉企孫的侄子說,直至生命結束,葉企孫從沒對任何人講過自己的悲慘。
「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歷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沒有必要感嘆自己的人生。」
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他終於得以正名。
就像黑暗總會被光明驅散,而葉企孫像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星辰永遠在世間閃耀。
部分參考資料: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柴靜談葉企孫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饋贈了這個時代最豐富的遺產
懷念恩師葉企孫:他教出了錢偉長、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