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網訊】又到一年研招放榜季,河南新鄉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兩個本科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收穫了他們的精彩學業成果:40.5%的同學考取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或國家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51.3%的同學考取了研究生。他們用腳書宣示了身處地方院校也能綻放自己的「一流」夢想。
七朵金花同上「一流」學府
陳夢仟、慄毅喆和她們同宿舍的另外5位「姐妹」全部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考取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人、考取「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人,而慄毅喆則被中國科學院錄取。在新鄉醫學院這所地方高校的學業生涯中演繹了一場精彩的蝶變、圓了她們曾經的「名校夢」,洋溢著成功的自豪和喜悅。
然而在四年前剛入校的她們卻是另一番景象:第一志願臨床醫學調劑錄取到生命科學專業,失望、牴觸、迷茫來到這所學校這個學院,大一沒讀完她們就燃起了全新夢想,陳夢仟把奮鬥的目標鎖定此前沒敢怎麼奢望的「復旦」,慄毅喆則把「醫生夢」轉換成「科學家夢」。
據該校校長任文杰介紹,生科學院結伴、扎堆兒闖名校成為一個突出的現象。這個學院每年都有考研「大滿貫」宿舍出現。去年,某國家級研究機構通過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招錄8名碩士研究生,6人就出自該院;今年,上海某「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通過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招錄了生物學一個研究方向上10名研究生,其中有4人來自該院。說到底,是人才培養工作創新帶出了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才使他們有了這樣的底氣!
危機逼出來的「一流」發展夢
與全國眾多高校一樣,懷著對生命科學世紀到來的熱切呼應,本世紀初新鄉醫學院先後在基礎醫學相關學科方向的基礎上創辦了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然而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的步伐卻明顯滯後了人們的預期,到2010年前後的數年間,人才供需的矛盾凸顯,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遭遇了「冰河期」,被頻亮「紅牌」,傳導到生源市場直接拉低了報考生命科學專業的積極性,新鄉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那幾年招收的學生幾乎全是由選報臨床醫學專業調劑錄取而來,學生對學習生命科學專業缺乏興趣和信心,專業思想很不穩定。
面對不期而至的危機,是坐等大環境轉變的到來,還是依靠變革獲取?該校副校長、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朱武凌教授2015年起率領他的團隊堅持眼光向內,聚焦培育專業培養特色將醫學與生命科學技術結合上再定位培養目標,聚焦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在人才創新能力培養上下功夫,聚焦培育創新動能變革業務組織機制和運行機制,圍繞人才培養內涵建設的高標準打出了提升專業品質的「組合拳」。
結合學校傳統醫學學科優勢,學院通過修改人才培養方案,致力於依託學校醫科教育傳統和優勢,在新興生物技術與醫學的結合上打造自己的生命科學專業特色。生物技術本科專業沿醫藥衛生方向發展,生物工程本科專業沿人口保健方向發展,新開辦了生物製藥本科專業。在增強已有生物學一級碩士學位點醫藥特色的同時,申請新增了「生物與醫藥」專業碩士學位點。同時,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構建了具有「新醫」底色的生命科學中高端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結合生命科學的發展特點,學校支持該學院優先按照研究教學型專業學院要求建強教師隊伍、進行學術教學組織改革,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該學院目前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72.8%,生師比為6:1。基於一流學科支撐一流專業、學科教學與科研相互「嵌合」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對原有的教研室基層教學組織進行了研究所(研究中心)改造,設立本科教學與管理部強化本科教育的規劃、管理與服務,充分釋放了學科發展成果對創新人才的支持能量。
與此同步,學院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按照「個性化、實踐化、國際化」建設方向啟動了培養過程與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本科生動態管理的全過程學業導師制,培養學生專業發展興趣和指導學生規劃專業發展;基於導師制,組建了生命科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旋團隊,把學生推到自己創新成長的前臺;強化系統創新實踐訓練,組織申報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課題,列支專項經費支持學生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聯賽;在合作企業支持下設立「華隆生命科學創新人才培養獎勵基金」,年度評選「雙創」先進教師和優秀學生,實施創新學分認定獎勵制度,建立大學生創新成長的激勵機制,有組織地系統推進了創新創業實踐訓練。
據了解,該院本科生在校期間超過80%的學生參加了基於課題的系統性開放性創新實驗訓練,做中學的創新實踐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創新精神與才華被激發出來,佔學校在校生總數不足四十分之一的該院在最近兩屆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杯賽學校賽區中先後捧得「優勝杯」(團體第二)和「挑戰杯」(團體第一),囊括了2018年度學校賽區的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一等獎。
「我們的『一流』主要在路上」
面對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高質量發展創新探索,新鄉醫學院給予了熱情支持。學校黨委書記陳建國在肯定了他們取得成績的同時,指出:「一流是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作為地方高校我們在國家創建世界「雙一流」大學進程中也不應該缺席。對標世界大學發展的一流標準、一流典型,雖然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不能缺乏勇於追求一流的精氣神,善於走出自己的創優創特之路,就是我們的一流追求。」
該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在踐行『一流』追求的路上還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我們的『一流』夢歸根到底是我們服務對象的『一流』夢。家長、學生、社會對我們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要求是持續強烈、不斷提高的,我們『一流』努力只能在路上。只有對標「雙一流」在理念、資源、機制、文化傳統等都有幾乎很難彌補的鴻溝,作為一方院校我們走出去有形、無形的障礙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但是,既然學校賦予我們『闖』和『試』的責任,我們就只有放開雙腳大膽去趟。」
在剛剛結束的該校首屆生命科學高端創新人才論壇上,他們就把「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知名專家和企業的高管請到學校,請他們論道、建言、挑「毛病」。他們還機制化邀請「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大家名師為本科生上「魅力生命科學高端課堂」,延聘優秀學者出任雙聘「特聘教授」引領教師團隊發展,研習「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先進經驗以汲取自己創新發展的智慧。改革人才培養計劃,將課堂延伸到學未來的就業之地,推進實習實訓與就業一體化。上海細泡治療集團(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天津華大基因醫學檢驗所、河南華蘭基因生物公司等首批近十家國內生物科技龍頭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關係。
此外,他們也將拓新的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開選國際名校公開課、與國際名校聯合辦學正在照單推進。將近畢業季,「畢業生家長懇談會」也將如期登場……(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