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二屆「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在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二十四所高校生命科學學院的領導、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學與醫學事業部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我國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中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展開了熱烈討論。論壇由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薛天主持。
中國科大教務處處長周叢照代表學校對與會領導及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目前「以本為本」的理念在高校中廣泛深入,教育部不久前頒發了《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並聯合科技部、中科院等六部門頒發了《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對培養青年英才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做出了新的部署。中國科大作為首批入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高校之一,在拔尖人才選拔、培養模式、培養機制、培養計劃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希望在2.0計劃中與兄弟院校一起,集思廣益,以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為平臺,共同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為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會議首先由復旦大學楊繼副院長以《大學生物學教育理念和教學創新》為題做年會主題報告。報告總結分析了當前我國生物學本科人才的培養面臨的挑戰,尤其是面對21世紀生物學轉化和整合的特徵,如何更好地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和科技進步,實現生物學教學與科技進步的同步。楊繼結合復旦大學的探索實踐,通過對教師的培訓,促進授課的理念更新,改變傳統填鴨式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他期待依託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與拔尖培養計劃結合,推進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整合各個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分頭協作推進生物學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樹立一流學科的標準。報告引起了會員高校的廣泛共鳴和熱烈討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學與醫學事業部吳雪梅主任以《出版創新,助力一流課程與教材建設》為題帶來年會第二場主題報告。報告圍繞一流學科建設的教材出版和建設、高教社出版新模式、教學應用的新探索、教育出版的新任務,向會員介紹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出版向課程出版轉變、建設平臺擴大教材和課程的受眾和影響力,加大數字版權保護以及出版標準的新實踐。各高校圍繞一流學科建設中課程進入國家級教材規劃庫、課程建設與移動應用的結合、數字課程出版展開了討論,形成了以高教出版社平臺為支撐,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聯盟教學體系建設和改革的共識。
隨後,各會員高校學院領導介紹了學校學院基本情況,就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本科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組建跨學校團隊展開了熱烈討論。廣大會員高校一致認同,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為平臺,引領我國生物學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更新和整合,會員高校共同建設若干門精品數字教材和數字課程,實現課程共享,大力推動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聯盟決定由復旦大學牽頭建設遺傳學實驗教學課程,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建設微生物學實驗和數字課程,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北京大學共同牽頭建設現代生理學課程。以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為依託,促進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凝聚新共識,建立新機制,形成新合力,打造新品牌。參會會員高校就《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章程》進行了討論,並全體表決通過。最後,參會會員高校經過討論,一致同意由南開大學舉辦第三屆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年會。
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是由中國高校生物學「雙一流」建設相關學院自願組成的非官方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聯盟旨在團結全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加快我國生物學一流學科的建設發展。通過聯盟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生物學教育合力,聯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通過舉辦年會共同交流生物學教育工作經驗,促進生物學教育的發展、改革和創新,為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實施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貢獻。首屆聯盟年會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承辦。作為學校六十年校慶和學院六十年院慶的活動之一,此次論壇的成功召開為新形勢下我國高校生物學的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學院一流學科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推動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參會高校名單(按學校代碼排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內蒙古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河南大、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