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021-01-0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只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能留下的學生都有一個「行星夢」

行星科學,有的學生認為是去月球「撿石頭」、有些學生以為只是物理或地理的一個分支……事實上,行星科學是研究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徵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科學。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等學科構成。

對於這門「高大上」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想要嘗試一下。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2020年9月份,英才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遴選約20名有志青年,一共105名學生參與了報名。但是對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連一半都不到。

「自我們開始進行行星科學英才班的校內宣傳以來,有105人登記報名,近40人參加面試,最終錄取21人。」李春輝告訴記者,105人報名,卻只有43名學生根據要求提交了自我陳述,表明了實際意願。

最後,40名學生參與了學校安排的面試環節。而此次面試不只是「打個照面」,學校為每位學生安排了15分鐘的面試時間以及特殊的面試「50問」。

面試「50問」是經過多位老師的精挑細選,問題涉及學習情況、個人能力、性格、生活以及未來規劃等各個方面。「真正能留下來的,是有『行星夢』的學生。」李春輝說。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

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說:「我跨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專業是因為我對行星科學很感興趣,並且國家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天然的優勢讓他們「先走在路上」

目前,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然成為崛起中的深空探測大國。但是,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剛剛起步,若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與國家深空探測戰略規劃的深度實施需求相匹配。

其實,我國對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相當於讓一棵已成材的樹開花結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悉心培養它成材。」李春輝說,基礎學科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必須要有人「先走在路上」,成都理工大學很適合作為這條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地球本身就是一顆行星,因此地球科學的人才更容易成長為行星科學家。」李春輝說,地球科學是建設行星科學的基礎,成都理工大學具有資源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英才班的組建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劉耘教授說。

課程設置接軌國際且有自身特色

1972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行星科學系,標誌著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開端。該系致力於教授與行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培養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行星科學專業人才。從那之後,國際上許多院校都開始陸續開設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

李春輝告訴記者,學校系統地調研了英國和美國5所高校的行星科學相關課程開設情況。這5所國外高校均開設了礦物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基礎課程;強調計算機模擬的重要性,並開設相關課程;設有行星表面與大氣等與天文相關的專業課程。

此次開設的英才班,在課程設計理念內核上與國外一流高校行星科學專業高度一致。「我們的培養方案中對地球科學類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同時也突出了數理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李春輝說。

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這些課程是目前行星科學研究的主要前沿分支,是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涵蓋了部分選修課,彌補了學科基礎課在物理、化學方面的不足,以及專業核心課在系統性方面的缺憾。」李春輝表示,不僅如此,培養方案還設有部分個性化教育課程,將為學生的 後續深造開設前置課程、為交叉學科學習提前儲備知識、為學生就業創業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培養方案還設有為期27周的集中實踐課程,包括地質實習、行星實習、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在控制學分的同時,為學生保證課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養方案中專門開設了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導論和近地天體系統研究課程,這是該校組織專家共同討論出的課程,也是國外暫未設立的課程。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只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能留下的學生都有一個「行星夢」

行星科學,有的學生認為是去月球「撿石頭」、有些學生以為只是物理或地理的一個分支……事實上,行星科學是研究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徵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科學。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等學科構成。

對於這門「高大上」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想要嘗試一下。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2020年9月份,英才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遴選約20名有志青年,一共105名學生參與了報名。但是對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連一半都不到。

「自我們開始進行行星科學英才班的校內宣傳以來,有105人登記報名,近40人參加面試,最終錄取21人。」李春輝告訴記者,105人報名,卻只有43名學生根據要求提交了自我陳述,表明了實際意願。

最後,40名學生參與了學校安排的面試環節。而此次面試不只是「打個照面」,學校為每位學生安排了15分鐘的面試時間以及特殊的面試「50問」。

面試「50問」是經過多位老師的精挑細選,問題涉及學習情況、個人能力、性格、生活以及未來規劃等各個方面。「真正能留下來的,是有『行星夢』的學生。」李春輝說。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

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說:「我跨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專業是因為我對行星科學很感興趣,並且國家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天然的優勢讓他們「先走在路上」

目前,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然成為崛起中的深空探測大國。但是,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剛剛起步,若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與國家深空探測戰略規劃的深度實施需求相匹配。

其實,我國對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相當於讓一棵已成材的樹開花結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悉心培養它成材。」李春輝說,基礎學科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必須要有人「先走在路上」,成都理工大學很適合作為這條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地球本身就是一顆行星,因此地球科學的人才更容易成長為行星科學家。」李春輝說,地球科學是建設行星科學的基礎,成都理工大學具有資源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英才班的組建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劉耘教授說。

課程設置接軌國際且有自身特色

1972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行星科學系,標誌著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開端。該系致力於教授與行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培養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行星科學專業人才。從那之後,國際上許多院校都開始陸續開設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

李春輝告訴記者,學校系統地調研了英國和美國5所高校的行星科學相關課程開設情況。這5所國外高校均開設了礦物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基礎課程;強調計算機模擬的重要性,並開設相關課程;設有行星表面與大氣等與天文相關的專業課程。

此次開設的英才班,在課程設計理念內核上與國外一流高校行星科學專業高度一致。「我們的培養方案中對地球科學類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同時也突出了數理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李春輝說。

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這些課程是目前行星科學研究的主要前沿分支,是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涵蓋了部分選修課,彌補了學科基礎課在物理、化學方面的不足,以及專業核心課在系統性方面的缺憾。」李春輝表示,不僅如此,培養方案還設有部分個性化教育課程,將為學生的 後續深造開設前置課程、為交叉學科學習提前儲備知識、為學生就業創業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培養方案還設有為期27周的集中實踐課程,包括地質實習、行星實習、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在控制學分的同時,為學生保證課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養方案中專門開設了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導論和近地天體系統研究課程,這是該校組織專家共同討論出的課程,也是國外暫未設立的課程。

相關焦點

  • 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1/105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只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揭秘最接地氣「宇宙最強專業」,這個本科班究竟學啥?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我的太空夢就是窮盡一生去接近宇宙的真面目。」11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邢珪馨在武漢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的所見所聞都讓她興奮不已。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的首屆學生之一,是邢珪馨的另一身份。
  • 高校電競專業都學點啥:韓語和高數不能少 電競冠軍當老師
    (原標題:高校電競專業都學點啥:韓語和高數不能少,電競冠軍當老師)  電競專業也要走進高校了?  據中新社5月10日報導,上海體育學院播音主持專業將開辦「電子競技解說」專業方向。在此基礎上,上海體院未來將試點探索中國國內第一個「電子競技」專業。  那麼,電競專業究竟都學點什麼?它會有怎樣的課程設置呢?
  • 學編程的娃,到底有啥優勢?計算機專業媽媽來深掰下
    具體是啥我就不在這裡細說了,感興趣,也信任我們的同學記著來看。不過這倒提醒了我一件事。老早就有讀者問我,市面上很多編程課的宣傳裡,都說編程對孩子的思維力、專注力、創造力、還有自主學習能力等等都有幫助,是真的麼?到底對哪方面幫助最大?有怎樣的幫助?感覺是時候和大家再深入聊一聊這個話題了。畢竟現在編程跟其他課外興趣班不一樣。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啥樣的?
    早期宇宙第一大劇本叫暴脹。暴脹宇宙學認為,宇宙早期加速膨脹。吃瓜群眾:「牛頓說了,引力是吸引的,所以宇宙不能加速膨脹。」可是啊,這個宇宙的神奇早就超越了正常人能想像的下限。當前宇宙加速膨脹已經在1998年被發現了,早期宇宙憑啥不能?看到現代宇宙學居然長這樣,愛因斯坦都得一臉懵文明用語。
  • 探秘「一個人的專業」:古生物學到底學啥
    我國古生物專業人才的培養經歷了哪些波折?我國古生物人才培養的頂峰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3所高校都開設有古生物的本科專業,每年培養出約100名學生。到80年代後期,很多高校的古生物專業畢業生遭遇到就業困難問題。直到90年代進行學科改革的時候,很多學校不得不停辦古生物專業,不再招收該專業的學生。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國學培訓已經成為僅次於「閱讀」的熱門課程,一些專業國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走俏。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
  • 最強奧特曼是諾亞,最強宇宙人是安培拉星人,最強的怪獸又是誰?
    有網友認為,宇宙最強的奧特曼是諾亞,最強的宇宙人則是安培拉星人,那麼你可知道最厲害的怪獸又是誰呢?可不是黑暗扎基、貝利亞這幾位。其實戰鬥力強的奧特曼也有不少人,但是要分出個你強我弱來確實不容易。大家回想一下,在沒有神秘四奧特這個概念之前,不少的奧特戰士都被推上了最強戰士的寶座,比如說迪迦、賽羅、歐布甚至捷德。不過到了現在,公認的最強奧特曼應該就是諾亞了吧?除了他之外還有誰敢出來表示不服呢?既然最強的奧特曼是諾亞,那最強的怪獸是不是黑暗扎基呢?答案是否定的,扎基還真排不上號。其實大家發現沒有,奧特曼裡的宇宙人實力都很強,高手也是如雲朵一般數不勝數。
  • 動漫世界戰力排行:到底誰才是宇宙最強?
    動漫世界戰力排行:到底誰才是宇宙最強 ?NO. 1 卡卡羅特著名漫畫及動畫《龍珠》系列作品的主角,真身是來自貝吉塔星的賽亞人。NO. 2 全王龍珠宇宙中的最強者,只要隨便眨一下眼睛,整個宇宙都會被毀滅,聽起來很厲害吧,可是他畢竟只是一個配角,比起龍珠的主角孫悟空來說還是要差點意思。
  • 那些看著高大上,學起來滿滿委屈的專業,真相到底如何!志願填報必備!
    原標題:那些看著高大上,學起來滿滿委屈的專業,真相到底如何!志願填報必備! 有那麼一些專業,沒學過的人以為它就是那麼回事;真正學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奧妙。
  • 北鬥到底能幹啥,這點對上班族很重要
    北鬥到底能幹啥?這點對上班族很重要對於上班族來說,北鬥系統更大的作用體現在網上購物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在網上買買買之後,總是喜歡打開手機,隨時隨地關注包裹的運輸情況,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可有時候,這種物流顯示並不精確。而使用北鬥系統之後,快遞員的位置都可以實時顯示在地圖上,再也不像之前一樣只是大概的位置,方便你安排時間收快遞。
  • 漫威已確認最強變種人,超越歐米伽級別,已憑空造出多個平行宇宙
    當大家看了這麼多的漫威電影之後,見到了這麼多的變種人,那麼也就會開始好奇到底哪一個變種人才是最強的呢?其實答案就在漫威漫畫裡面——《漫威宇宙歷史》那麼最強大的變種人是誰呢?其實這是有證實過的一個事實——宇宙是有秩序地,而行星吞噬者就認為富蘭克林是超過這個秩序的人。變種人也是分等級的,而最高的級別就是歐米茄級別,這是大家都一致認為的。如果變種人到達了這個級別的話,那麼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表現出來,比如x戰警中非常強大的鳳凰女。
  • 《最強大腦》裡記憶力可以提升嗎?記憶方法到底有用嗎?
    看了《最強大腦》,記憶力真的能提升嗎?記憶方法到底有沒有用?大家好,我是谷少。一直在素質領域、學習能力領域深耕十餘年的老師和研發者!自己是學渣,就愛研究怎麼能讓學習變得高效一下!自己因此受益,十餘年,也讓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孩子也受益了!所以總有家長、老師諮詢我,這個記憶力,到底能不能提升?
  • 畢業2年,他們卻月薪上萬,這些「大牛」都學的啥專業?
    如果現在還是月薪3000+,每個月房租一交,就成為月光族,其實你也不用太過自責,因為,你可能只是沒有選擇好專業而已!畢業2年,他們卻月薪上萬,這些「大牛」都學的啥專業?1、計算機專業不要小瞧程式設計師,最近十年的畢業生薪資最高的,程式設計師群體總是姥姥排在第一位。
  • 野外拿啥刀救命?超級IP才是北美大神的專業選擇
    那全龍骨大鋼板的結構配哪種開刃最強?噹噹噹噹……這時候,是戶外刀裡的最強開刃,凸磨,也就是蛤刃,閃亮登場了。雙面貝殼一樣外凸的蛤刃,從形態上註定了承受強度的衝擊力是最高的,同單邊鑿和大凹磨比起來,這就是肌肉量雙倍的超級壯漢。蛤刃配上全龍骨大鋼板,這就是戶外刀最強結構。
  •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
    首先,我們要清楚數字媒體專業是做什麼的?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理念。這一術語中的數字反映其科技基礎,媒體強調其立足於傳媒行業,藝術則明確其所針對的是藝術作品創作和數字產品的藝術設計等應用領域。
  • 列車準點背後原因是啥?探秘重慶軌道交通「最強大腦」
    軌道交通準點到站,背後有哪些秘密?記者獲悉,6月18日,重慶軌道集團組織開展了2020年重慶軌道交通第一個「公眾開放日」,邀請20名「常乘客」一起走進軌道交通控制中心,讓更多人了解軌道交通安全、準點運營背後的「秘密」。
  • 生物學專業到底學什麼?畢業後能幹什麼?
    原標題:生物學專業到底學什麼?畢業後能幹什麼? 那麼大學裡學習生物學,到底學些什麼內容呢?有哪些必修課嗎? 首先,在美國人眼裡,生物和數理化一樣是個硬科學專業,屬於STEM。
  • 經濟學專業到底值不值得學
    那隨著財經類專業的大熱。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經濟學類是就業方向了,今天就針對未來方向為各位進行講解。對於有數學頭腦的人來說,在大學修讀經濟學學位是個明智的的選擇。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那很多這個職業雖然要求從業者持經濟學學位,但卻不需要和金錢打交道。那此外呢,經濟學家學家也有很多類型。有的是研究金融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