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我的太空夢就是窮盡一生去接近宇宙的真面目。」11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邢珪馨在武漢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的所見所聞都讓她興奮不已。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的首屆學生之一,是邢珪馨的另一身份。
今年4月,在知名行星科學專家劉耘教授的帶領下,成都理工大學開始籌辦「行星科學英才班」,標誌著四川高校先試先行,開辦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組建頂級師資團隊、完成招生工作,僅僅半年時間,第一屆「英才班」完成組班,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行課。
為何此時開辦?
服務國家發展需要,填補深空探測人才缺口
籌辦速度之快的背後,是其成立的緊迫性。
劉耘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深空探測取得不少成果,但尚未擺脫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依賴,核心技術人才仍十分匱乏。另一方面,工程技術、科學研究是實現深空探測科學目標的兩翼,但相比深空探測的工程技術,我國在深空探測科學研究成果方面的表現還不太理想。
英才班的班主任李春輝表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是將飛行器送上地外天體,「英才班」學生未來要做的是設計和思考科學問題,成為飛行器組建的「科學大腦」,準確地告訴它登上行星後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以及對於採集回信息的深度分析。
「只有研究生的單點突破,可能離使我國行星科學研究觸發原始創新靈感還有一定差距。」李春輝表示,開展本科教育能讓學生更早介入科學研究,建立起對行星科學整體架構的認識後,再去選擇研究方向。
行星科學有另一個名字,即未來的地質學研究,探索金星、火星等。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專業,擁有完備的教學和實驗資源,是該校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優勢專業之一,「英才班」就是依託該專業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英才班」的師資力量堪稱「頂配」,均為成都理工大學珠峰計劃引進人才,多來自中科院系統,是行星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如劉耘教授,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及其團隊。
什麼人可以進?
不光看中數學基礎,愛好體育更重要
行星科學,被許多網友稱為最接地氣的「宇宙最強專業」。今年9月,「英才班」在校內面向2020級新生進行了首次遴選,哪些學生能進入這個「高大上」的專業?
首先,是興趣。據介紹,今年9月上旬,成都理工大學在校內發布招生宣傳信息,短短時間內,吸引來105位學生參加報名。「他們應該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劉耘給出第二個條件:真正感興趣,並有做科研的心理準備。為此,劉耘提議讓所有報考學生提交一份《個人陳述》,寫下自己的報名動機,最終只有43名學生提交。李春輝表示,這說明不少學生只是衝著「高大上」,並沒有認真思考自己是否能在行星科學領域深耕。
此外,紮實的數學基礎也是進入「英才班」的門檻之一,用於甄別是否具備長時間從事腦力勞動的基本素質。此外,在15分中的面試環節中,老師還會了解考生是否有一項熱愛的體育項目。「作為科研人員,只有體魄強健才能精神強健。」李春輝說。最終,只有21名擁有「行星夢」的學生進入英才班。
行星科學,這一自帶「高門檻」的專業,對於剛從高中畢業的新生來說是否遙不可及?「沒有任何一個科學是敲一下就能出一口井。」李春輝表示,對有的人來說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可能會比較難,但是這些基礎學科是後續科研的「體能」來源,行星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深度耕耘,考驗學生們的信心和定力。
據介紹,在課程設置方面,英才班強化學科基礎課程設置,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課程學分達44學分。在專業課程方面,開設有行星科學導論、行星動力學、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隕石與宇宙化學等行星科學前沿研究涉及的領域。
未來如何發展?
以「小班教學」為主,全力培養科研人員
深空探測,是在浩瀚星辰的無盡探索之旅,而「英才班」的開設也只是我國行星科學本科教育之路的開端。
對這一先行先試的高等教育探索創新,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施澤明對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充滿信心。「教師團隊有豐富的一線工作人員,我們清楚行星科學前沿研究需要怎樣的人才。」施澤明表示,該團隊正著手編寫教材,將為國內行星科學研究奠定本科人才基礎,持續為相關領域輸送人才。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教學質量,在未來一兩年內,「英才班」招生人數計劃控制在20人左右,配備專業導師,採取小班化教學,導師制培養的方式。
「英才班」採用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思維,學生未來的「出路」有哪些?據介紹,「英才本」學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後,可選擇在成都理工大學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或者進入中國科學院等其他院校攻讀後續學位,又或者進入頂級研究中心。
不難看出,從事科學研究是「英才班」學生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事實上,「英才班」設置了退出機制,即若學生因客觀原因難以適應「英才班」要求,可向相關領導小組提出申請,按程序通過審批後轉至該校地質學類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