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向記者透露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
行星科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的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成都理工大學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與會專家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2019年7月2日,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這個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27家單位聯合發起的行星科學聯盟幾乎匯集了中國行星科學研究的主力軍,被媒體稱為「宇宙最強高校聯盟」。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等(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