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瑾 劉珂君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經過報名、面試、選拔等環節,該校2020級「行星科學英才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行課。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採取導師制+書院制培養模式,能直接使用包括計算機集群、化學超淨實驗室和大型質譜儀等在內的先進教學和科研資源。
創辦
助力深空探測學科建設
據了解,行星科學是地球科學、天文學、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交叉而成的新興學科,主要研究太陽系物質的組成特徵、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的探尋等,是國家深空探測、航空航天等重要事業的基礎性學科,但長久以來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一直處於稀缺的局面。
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布局「深空、深海、深地、深藍」領域科技創新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行星科學領域學科建設和發展。目前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工程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歐美航空強國相比,我國行星科學的科研研究事業仍然明顯落後。
對於我國的深空戰略來說,探測器能否上天和探測器上天之後能夠獲得何種重要科學進展是同等重要的議題。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英才班的老師介紹,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成都理工大學在全國首次提出的一套完整的行星科學本科培養方案,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為國家正在全速推進的深空探測和後續探月採樣等方面培養急需的行星科學研究人才,為探索培養「拔尖英才」途徑進行先行先試,希望藉助「英才」建設,助力我國行星科學領域完整學科架構建設,學科事業發展。
頂配
師資多來自中科院系統
據介紹,「英才班」秉承「精英教育、小班教學」教育理念,施行書院制和導師制管理,貫穿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思維。「英才班」依託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專業,該專業屬於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專業,擁有完備的教學和實驗資源,是成都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優勢專業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英才班」的師資力量堪稱「頂配」,由「萬人計劃」國家領軍人才、傑青、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等十餘位教師作為專業導師,同時調配了成都理工大學校內傳統優勢地質學科及相關專業的優秀師資組成教學團隊。
「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均為成都理工大學珠峰計劃引進人才,多來自中科院系統,大多具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包括劉耘、張兆峰和孫新蕾等教授及其團隊。」英才班負責老師表示。「英才班」的同學們還將通過我國行星科學一線領域的研究項目,直接使用包括計算機集群、化學超淨實驗室和大型質譜儀等在內的先進教學和科研資源。
「我們期待,英才班的畢業學生不僅具有在行星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所需的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行星科學相關理論和技能,具備基本的實驗分析或理論計算、應用和研究能力,能從事行星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招生
小班培養,數學物理優秀者更受青睞
區別於今年的校內選拔,英才班負責老師透露,成都理工大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英才班的遴選和招生,數學、物理學科成績優秀的考生將更受青睞。「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的10名專職教師作為專業導師,對遴選的21名學生,採取小班化教學。為保證培養質量,未來招生也預計控制在20人左右。」英才班負責老師稱。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已於上月竣工,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深空探索確實能帶來技術和生活上的巨大改變,當然我國深空事業的技術外溢還未全面延伸到民用領域。但從美國阿波羅計劃來看,當年的技術在數十年後浸潤了公眾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國的行星探測事業必將在現有基礎上開拓新技術、研發新材料、提煉新思想,爭奪人類文明探索的高地。」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悉,這是成都理工大學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拔尖計劃 2.0」),推動「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
學校在「珠峰人才引進計劃」、「珠峰科學研究計劃」的基礎上,通過「一流本科、一流學科、一流師資、一流科研」發展規劃,在為引進人才提供寬鬆優越的科研環境的同時,鼓勵引進人才投身於本科人才培養中,鼓勵科研成果入本科生課堂,建立了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設立了「拔尖人才創新班」。
【來源:成都商報教育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