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大邏輯(科學)

2021-01-19 周掌柜

周掌柜點評:宇宙的誕生,以及宇宙學的大邏輯是我個人經常會思考的,看起來來很遠,不過經常從宇宙學中洞察到的是一種人類社會基本的原始法則。比如,我一直認為時間是線性鋪設的,所以戰略規劃是可以「夢想成真」的。時間也可能有聯動的閉環,所以今天做任何彌補的事情都不晚;而且「意念」可能具備宇宙級的引爆力,我們可以適時放棄唯物論的羈絆。總之,研究戰略需要思考這樣「務虛」的話題,本文值得一讀。(周掌柜讀者微信號:zhouzhanggui000,北京周掌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商業「戰略思想」諮詢開創者,多家全球知名公司顧問,專注於研究華為成長史和任正非管理哲學。)


出處:本文原載《三聯生活周刊》


在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後誕生了宇宙學,人類第一次能夠通過科學手段來研究宇宙誕生和發展的過程。隨著人類對宇宙觀測的深入,一個動態的宇宙模型取代了傳統的靜態宇宙模型——近年來宇宙學研究最主要也最令人驚奇的一個發現,就是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對這個發現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薩爾·波爾馬特(SaulPerlmutter)、布萊恩·施密特(BrianP.Schmidt)和亞當·裡斯因此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一個膨脹的宇宙帶給了人們更多困惑,這意味著宇宙會有一個開端,也意味著宇宙有年齡。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大約137億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宇宙誕生的10-36秒之後,嬰兒時期的宇宙經歷了一次急劇膨脹,在10-33秒的時間裡,宇宙的體積膨脹了1078倍,這次急劇膨脹也形成了我們現在居住的宇宙的基本架構,這個過程被稱為宇宙暴漲。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薩爾·波爾馬特

儘管宇宙暴漲理論最初並不被人信服,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理論解決了宇宙學兩個重大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宇宙空間幾乎是平直的(曲率非常小)?為什麼宇宙空間中遙遠的各處看上去相互關聯?這使宇宙暴漲理論獲得了許多支持者。隨後,支持這個理論最有力的證據——宇宙背景輻射被發現,這是在137億年前宇宙暴漲時留在空間內的迴響,這個證據使得暴漲理論成為被宇宙學家們普遍接受的科學理論。

疑問與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初生宇宙經歷過一次從極小到極大的暴漲,那麼,宇宙在誕生之後、暴漲之前,又發生了什麼?如果把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過程回溯,時間反演,我們就會看到宇宙逐步收縮,最後回到了一個極小的原點,也就是宇宙誕生的那一刻。在宇宙暴漲之前,還在嬰兒時期的宇宙處於一種密度和溫度都極高的狀態,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狀態,物理定律在這種狀態下也不再成立,因此,人們現在無法了解在宇宙誕生之後、暴漲之前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一切。

宇宙從剛剛誕生到一普朗克秒(10-43秒被稱為1普朗克秒,這個時間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小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這個特殊時期,被稱之為「普朗克時代」。宇宙學家們希望可以了解宇宙在誕生之後的每一個細節,他們對於在普朗克時代宇宙狀態的模糊不清無法滿意。宇宙為什麼會忽然發生暴漲?在暴漲之前一定還有其他的過程,但是宇宙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足夠有力的理論武器來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而誕生初期的宇宙也只存在於一個極小的範圍內,它的整個長度甚至小於普朗克長度(普朗克長度大約只有1.6×10-35米,遠遠小於現在的基本粒子,根據現代物理學理論,普朗克尺度是宇宙中最小的長度單位),如何處理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度上的問題,現代物理學無能為力。

在極小的範圍內,人類現實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引力會變得與其他三種相互作用的強度相類似。因此,研究在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之下的物理學,科學家們不光需要利用描述物質在微觀狀態下行為的量子力學,也需要通過幾何語言來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要想深入理解宇宙的誕生過程,最終需要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結合。

對於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結合的研究,正是現代物理學研究的最前沿。目前,在這個領域有兩個主要的分支: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理論。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弦理論,弦理論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發展出一個物理學的大統一理論,用來解釋一切物理學現象。相對而言,在20世紀80年代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圈量子引力理論還不夠完善,研究者也比較少(做一個粗略的數字比較,有452人參加2007國際弦理論會議,156人參加2007國際圈量子引力會議)。

弦理論的藍圖更加廣闊,目前的發展也更為迅速,但是弦理論本身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即我們生活的宇宙是由11個維度的時空所構成,除了時間維度和三個空間維度之外,其他的維度都微小而捲曲,通常不被察覺。目前沒有任何實驗可以驗證(也無法否定)這個令人驚奇的假設,因此弦理論至今也只能作為一個漂亮的數學模型而不是被物理學家們普遍接受的物理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相對現實,它希望可以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首先統一這兩個基礎物理學的支柱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得出的結論同樣令人驚奇:它描述了引力的量子化特性,同時,就像是物質和能量的量子化一樣,時空本身也是量子化的,時空是一種在極小尺度下的「編織物」,被稱為「自旋泡沫」。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萊恩·施密特

弦理論與圈量子引力這兩種理論仍然在發展中,「勝負」尚難預料,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未來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將是什麼面目,但是如果把前沿的物理學假說運用到宇宙學中,卻可以給宇宙學家們一些另類的啟示。德國物理學家馬丁·德約沃爾德(MartinDojowald)首先把圈量子引力理論運用到宇宙學中,隨後,在其他圈量子引力學家的努力下,發展出了圈量子宇宙學,它得出了不同於傳統宇宙學觀點的結論。根據圈量子引力理論的推導,引力作用在極小的距離上會發生變化而轉變為斥力。這種斥力可以避免奇點的存在,宇宙不再是誕生於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點中——物理學只能夠處理有限的情況,物理學家們對於無限條件下的奇點無能為力,圈量子宇宙學把物理學家們從無限的尷尬中解脫了出來。

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也就是說,並不存在「宇宙大爆炸」,替代這個概念的則是「宇宙大反彈」——圈量子宇宙學家們認為,宇宙在某種條件下開始收縮,收縮到極小的普朗克長度以下後,引力轉化為斥力,這個微小的宇宙開始大反彈,進而出現了宇宙暴漲。圈量子宇宙學描述了普朗克長度以下宇宙的狀態,並且把初生時期的宇宙狀態和宇宙暴漲理論結合到了一起。與之類似,宇宙中由坍塌的恆星所形成的黑洞也不再是由密度無限大的奇點所構成,通過圈量子宇宙學,宇宙學家們可以計算出黑洞的熵值。

還在發展中的理論總會給人們帶來希望,但是人類目前仍然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弦理論或是圈量子引力理論提出的各種假說。2011年12月,法國科學家奧雷利安·巴洛(AurélienBarrau)和他的同事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ReviewLetters)雜誌上發表論文《通過黑洞蒸發探索圈量子引力》(ProbingLoopQuantumGravitywithEvaporatingBlackHoles),探討通過實驗驗證圈量子引力理論的可能性。圈量子引力理論對於黑洞蒸發輻射的預測與現在物理學家們普遍認同的霍金輻射有所不同,因此,只要人們可以通過實驗測量黑洞的輻射情況,就可以驗證圈量子引力理論正確與否。但是這個實驗計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只能存在於理論中,因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遠不能去實地探測黑洞的輻射。

我們的宇宙究竟誕生於一次「大爆炸」,還是一次「大反彈」,這將是宇宙學家們長久研究和爭論下去的話題。


周掌柜(微信號:zhouzhanggui000):北京周掌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商業「戰略思想」諮詢開創者,多家全球知名公司顧問,專注於研究華為成長史和任正非管理哲學。理論研究方面提出《戰略五角星》戰略管理模型,受到國內外商學院認可和使用。曾為華為、美的、微軟、戴姆勒等全球多家領先公司提供品牌傳播、市場洞察和戰略研究等服務,從思想和業務兩個層次解決企業頂層設計難題。參與翻譯《人力資源成為戰略性業務夥伴》《業績梯隊》等書籍。掌柜同時還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諮詢業務請聯繫讀者微信號。



相關焦點

  • 宇宙誕生前有另一個宇宙嗎?
    而社會變化的前提是要有先進的科學理論出現。牛頓、愛因斯坦以及海森堡等科學家的科學理論一直在引導著人類現在的科學發展,人類如今的科學體系都要建立在力學體系、相對論等科學理論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在探索世界和宇宙的問題上,人類更為需要相對論之中的時間和空間學說,以及量子力學之中的神奇科學理論。尤為在對宇宙的探索之上,人們一直都是疑惑的。
  •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一)
    他們認為,宇宙的運行是如此精密的,必然是由極高智慧體創造出來,不可能是自然產生。但是,我們很明顯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麼,神或者說是造物主,她又是如何來。幾大宗教的回答如出一轍,他們是這麼認為的。神是萬能的,是永恆地存在,是可以脫離邏輯的框架。也就是說,神是一直存在,在宇宙誕生之前就一直存在。
  • 這黑洞比宇宙誕生還早3億年,是太陽質量10萬倍,宇宙有新起源?
    ,對於它的內部結構,物質構成,作用機理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無法通過任何技術手段對它的表面進行任何觀察,因為傳統的觀察手段都是通過光的各種頻譜來開展的,但是黑洞根本沒有光的反射,所以也是無計可施啊最近科學家通過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發現了一顆黑洞,這個黑洞在宇宙中非常的獨特,甚至說比整個宇宙本身還要獨特,為什麼呢?
  • 大爆炸誕生了宇宙?科學家提出「大反彈」理論,宇宙越來越年輕了
    審核:小文 關於宇宙的誕生,主流科學觀點從上世紀2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開始向「大爆炸」理論傾斜,不過,轉眼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很多科學家在系統研究過宇宙大爆炸理論,特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相關問題之後,對於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又提出了一項新的觀點!
  • 宇宙誕生之前是什麼?「奇點」從何而來?宇宙之外是什麼?
    多種證據和理論推測表明,宇宙很可能來自於138億年前一次包含我們現在這個宇宙所有能量(包括轉化成物質的能量)的奇點能量子。許多人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諸如宇宙為何要有這次神秘的大膨脹哪?這個奇點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又是從何而來哪?宇宙之外是什麼?宇宙誕生前是什麼?
  •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關於宇宙誕生有幾種說法呢?
    如今我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理論」來解釋這個無與倫比的「宇宙」。那麼今天就來看一下宇宙誕生的幾種理論吧。在我們這個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年代,對於宇宙的誕生,科學界中總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是「宇宙大爆炸理論」開闢了亙古不變的宇宙,也有人說是「穩定理論」奠定了宇宙的基礎,還有一種說法是「蟲洞理論」刷新了我們對於時空的不同認知。那麼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宇宙誕生前,是虛空。0時,宇宙在虛空漲落中誕生,然後創世一炸
    從純粹的邏輯上來說,這裡有兩個選擇。第1個選擇在起點之前,就有物質。第2個選擇,在起點之前沒有物質。如果我們選擇宇宙存在的第1個邏輯,接下來又會面臨著宇宙大爆炸的物質是哪裡來的問題。所以這是一個雞生蛋和蛋生雞,沒完沒了的問題。
  • 科學的短板,決定了它與大統一理論無緣
    科學的短板所周知,現代科學是以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發現因果關係兩個基礎建立起來的。形式邏輯的缺陷,在於它只能在事物的「質」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對「質」的同態性進行量的描述;一旦「質」發生改變,形式邏輯就無濟於事了。
  • 科學分析:宇宙演化歷程如何促使人類誕生?
    通過觀察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可以了解很多宇宙歷史。一位成年人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身體系統,由數萬億個細胞構成,如何造就一個人的科學故事不僅教會我們關於地球生命的進化和演變,還能洞悉整個宇宙發展歷程。
  • 宇宙的誕生科學無法解釋,古書中卻有記載,愛因斯坦或許是對的!
    宇宙的誕生科學無法解釋,古書中卻有記載,愛因斯坦或許是對的!在宇宙面前,地球簡直是像細胞一樣的存在,也是因為它的未知性,所以說才會導致更多的科學家們想要探索宇宙,對宇宙有更多的了解,可是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研究明白宇宙是怎樣誕生的,但是卻有一個人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使用逆向思維來解釋這一現象,並且也贏得了眾多科學家的認可,他就是愛因斯坦,他認為宇宙並不是無緣無故的產生的,而是在宇宙的一次毀滅當中,在大爆炸之後產生的各個星球。
  •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思考促使了宇宙的誕生」,這是怎麼回事?
    1973年,一位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眼中的宇宙之所以是這個樣子,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存在和思考」,這就是「人擇原理」一個十分有趣也引人遐思的定律。科學界對人擇原理的觀點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這個原理會成為人類科學的轉折點,有些人卻認為這個觀點完全是無理取鬧,沒有任何依據。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在宇宙誕生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
    可以說,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宇宙學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如今主流的科學理論,並且獲得許多觀測證據的支撐。按照最近的探測器的觀測,以及理論模型的推算,如今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那麼很多人就會疑惑:138億年前誕生的宇宙,那麼138億年以前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 古代中國的宇宙觀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宇宙觀,說白了就是宇宙到底是什麼?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在宇宙誕生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
    可以說,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宇宙學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如今主流的科學理論,並且獲得許多觀測證據的支撐。按照最近的探測器的觀測,以及理論模型的推算,如今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那麼很多人就會疑惑:138億年前誕生的宇宙,那麼138億年以前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古代中國的宇宙觀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宇宙觀,說白了就是宇宙到底是什麼?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國的古代先哲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 宇宙誕生之謎
    置身於其中,人類不僅感到自身的微弱與渺小,同時心中還充滿了種種疑惑: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宇宙會死亡嗎?黑洞是怎麼回事?超新星從哪裡來?恆星為什麼會爆炸?………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探尋宇宙的起源。今天,雖然科學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關於宇宙的成因仍處於假說階段。
  • 在時間誕生之前,宇宙感到很抱歉
    這個永遠的混蛋世界裡誕生了一個偉大的精靈,他的名字叫盤古,盤古在混蛋裡面昏睡了一萬八千年,泯智漸醒,慢慢有了思想和智慧。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盤古徹底醒來了,發現周圍世界黑暗一遍,悶熱無比,濃稠的漿液讓他呼吸困難,行動滯慢,頓時無名火爆發,張開大手向黑暗劈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金木水火土各種元素四處飛濺,宇宙誕生了!」
  • 宇宙誕生之謎
    所以,各個民族、各個時代都有種種關於宇宙誕生的傳說,不過那些都只是建立在想像的基礎之上。今天,雖然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重大進步,但宇宙的成因仍處在假說階段。 但是,大爆炸宇宙學也有些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大爆炸是怎麼引起的?
  • 宇宙誕生的生命意識與數理模式
    宇宙誕生的生命意識與數理模式張斌榮(浙江嘉善創造學會 浙江嘉善 314100)摘 要:宇宙在時空(太空)中只佔據一席之位,有開始也有結束,新陳代謝,輪迴轉世。萊布尼茨認為單子是世界的本質,隱含著宇宙本源思想。
  • 量子理論:宇宙誕生於虛無,但該理論為何在宇宙誕生前就已存在?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設計》寫到,量子理論最新的推算表明宇宙從不需要創始者。
  • 《時間的本質(三、時間的誕生和形態表現)》(論文)
    邏輯是生命以意識驅動行為獲取功利體驗,將多個相關可實現功利意識有序的排列固化,並形成記憶保存。邏輯中意識排列,就是次序,是固定的遞進關係,雖然開始時很短,但生命執行排序行為可以為自已謀取功利;這和今天時間可跨宇宙當下瞬態、執行排序行為,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邏輯中意識序列就是時間的誕生,只是時間開始以短暫片段存在,不象現在我們理解的無窮無盡觀念。
  • 宇宙是誕生在一個實體裡面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是網友提出的問題,他問的是:請問天文學家宇宙大爆炸前太空是實體嗎?我不是天文學家,但我會鸚鵡學舌,將一些科普常識搬來與各位共享。大爆炸宇宙模型還是一個科學猜想,但這個猜想經歷了100多年的驗證,已經有許多證據支撐,而幾乎沒有一例反證來證偽。這些證據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多有論述,這裡就不多講了。根據大爆炸宇宙論模型,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是由一個奇點膨脹開來的,到現在可觀測宇宙直徑約930億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