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的生命意識與數理模式
張斌榮
(浙江嘉善創造學會 浙江嘉善 314100)
摘 要:宇宙在時空(太空)中只佔據一席之位,有開始也有結束,新陳代謝,輪迴轉世。萊布尼茨認為單子是世界的本質,隱含著宇宙本源思想。古今宇宙觀的理解和解說是一樣的,《大爆炸理論》與《道德經》的觀點是相同的。作者從微子(量子)和相互糾纏著手,從數學理論和物理公式和生物學的角度,對宇宙的誕生和進化深入淺出的描述,表明宇宙生命思想。
關鍵詞:宇宙;生命;微子;糾纏;模式
《紐約時報》2006年報導,科學家發現宇宙星系的分布與生物腦組織的結構極其類似,宇宙與生命的尺度一樣可大可小。中國古話「天人合一」意思是大到宇宙天體,小到人體五臟六腑,其運行準則邏輯上是一樣的。人體是個小宇宙,陰陽平衡是相對的。楊振寧、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吳健雄的實驗條件和「時空瞬間」是對的,從微觀、細節上看是不守恆的,但從宏觀、總體上看是守恆的,因為啊。而這些豈非人為意識參與下的結論?
一、時空宇宙相對論
時空是時間和空間的簡稱。人為意思:宇代表空間、宙代表時間,創造出了「宇宙」一詞。然而宇宙不是時空;宇宙在時空(太空)中只佔據一席之位,有開始也有結束,新陳代謝,輪迴轉世。時空可用雙曲線與漸近線的無限伸展與永遠接近和永不相交來形容描述和表達思想。但宇宙可在坐標系中隨意畫一個圖形來表示。
1、宇宙誕生數理基礎
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是從大爆炸中誕生的,在那之前什麼都不存在,即「虛空」(真空)。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空,即便在虛空中也充滿著粒子與反粒子(以下統稱為「微子」),它們不斷產生、又幾乎同時湮滅。宇宙量子化,從微觀到宏觀,「無中生有」誕生了宇宙(詳見筆者的《時空方程式》)。
以X代表宇宙時空、n代表宇宙引力,那麼0.Xn→0/X。當n大到極限時,X中的物質、意識、能量等所有「屬性」被壓縮成一個無限小的「熱點」(區別於物理學「奇點」),0.Xn趨向於變量0(非數學概念0),在平行宇宙熱點(奇點)的糾纏(「上帝」的第一把推力)作用下,擾動了,「熱點」變成了「功點」,達到極限,爆炸了。在大爆炸發生的瞬間,熱(功)轉變為斥力,奇點(熱點)膨脹,空間極速暴漲,當引力產生、斥力減小時段間,熱量散去而漸漸冷卻,驅動這一過程的功力場漸變為能量場,當膨脹減速到恆數1(非物理速度1),此刻能量轉變為物質,宇宙誕生成了「永動機」,「巧合」成了「上帝」,「巧」成了「神」。
2、多重宇宙生命模式
太空中同時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奇點(熱點)和宇宙,其中許多宇宙在持續膨脹,許多宇宙在坍塌收縮。物極必反!當一個新生宇宙停止暴漲而形成後,它仍將被太空所包圍著,人看到的、想到的只是變化著的有限宇宙,不是無始無終的無限太空(時空)。
天體(太陽、月球、星球等)在龐大時空中、在宇宙中也可視為一種粒子、一個「奇點」,好像身體中的細胞、細胞中的原子一樣也會「生老病死」,它們不停地運動著,相互繞著動並自旋動且振動,一直在相互糾纏和波動,還在銀河上、在太空中漂泊移動(暗動)。浩瀚宇宙矛盾運動中「器官衰老」「脈流淤滯」塌陷時就會產生旋渦(黑洞),嚴重的形成旋轉中心,引力之極,所有「屬性」傾向中心,極速狀態下質量轉化為能量、演化為熱量,縮為「奇點(熱點)」,宇宙返回原點狀態。由於奇點(熱點)的相互糾纏和作用,會引發自身以及太空中其它熱點(奇點)的爆炸。在上述因果循環中,宇宙內的時間、空間變化著,但太空中的時空不變。
二、微觀宇宙單子論
萊布尼茨微觀思想提出了「單子」,與筆者提出的「微子」一樣不能解體。單子是一種物質(粒子)、更是一種精神(意識),兩種狀態都存在(波粒二象性),不想它時「態疊加」,想它時「疊加態崩潰」,而且單子與單子之間相互作用。萊布尼茨對單子這種基礎結構和狀態的不斷追尋和思考,致力於最簡單的「二進位制」研究,其思維過程應該是先把單子的物質粒子狀態(陽)標記為1(實位)、單子的意識精神狀態(陰)標記為0(空位),1和0的不同組合表示十進位制中的自然數,他看見《易經》中的陰陽太極八卦圖和六十四卦圖後終於發明完善了「二進位制」,應用於算術和數學。他從「單子」思想角度導出「無窮大」「無窮小」,發明了「微積分」。他認為單子是世界的本質,隱含著宇宙本源思想。數學家柯西則把無窮小或無窮小量定義為一個以零為極限的變量,實為宇宙返回奇點(熱點)狀態的數理意識表示。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時的奇點(熱點)狀態和單子(微子)角度看世界,世界是物質的也是意識的,物質與意識相對而存在。從微子、量子糾纏角度看,物質波也是意識波,意識與物質一樣有「波粒二象性」。意識(微子)與物質(天體)相對運動、漂移、振動和相互糾纏構成暗速度、暗能量和暗物質、潛意識。萬物皆有意識(靈性),先有意識後有生命,億萬個天然意識巧合成生命意識。《雙縫實驗升級版-延時雙縫實驗》證明了電子、光子(量子、微子)的意識特性。筆者曾提出「微相互作用中意識不滅定律」(詳見《科技與創新》雜誌2018年第6期),給出意識定義,明確「每秒鐘內二個及以上微子在同一時空中糾纏成微子束而發生運動的過程為一個意識」,以y代表意識、t代表時間、w代表微子束,則y=wt。把意識劃分為「天然意識」「生命意識」「植物意識」「動物意識」「身體意識」「大腦意識」「人腦意識」「勞動意識」「思維意識」「創造意識」,意識強度由小到大,人為確定度量單位和換算方法。筆者在《科學意識的產生升華與分類量化》一文中指出「意識不但有數量而且還有重量(質量)」,提出「質量意識」,進行了計算和評定(詳見《大科技》雜誌2018年12月總第287期)。伴隨著意識世界的不斷進化,物質世界不斷升級,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物與物之間通過微子傳輸、量子糾纏而構成相互意識,通過信息傳遞這種媒介而保持聯繫。因為矛盾運動和萬有引力,信息也是波動型傳播的。信息是不是一種實物粒子?我認為它更像是單子!人類總有一天會發現和捕捉到糾纏狀態的信息子(幽靈子),解開宇宙起源和進化之謎。
三、古今宇宙統一論
《大爆炸理論》與《道德經》的觀點是相同的,古今宇宙觀的理解和解說是一樣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生一:無中生有,微子(量子)合成原子,原子合成無機物。
一生二:單個無機物聚合成多元無機物;單個無機物化合成有機物。
二生三:多元無機物凝結成「土」,「土」堆積成有形物,有形物合成沙丘和山嶺、凝成地球和星球,最終形成恆星和行星、星雲和星系。無機物分子經過化學反應生成有機物分子,有機物簡單分子通過化學反應生成有機物高分子;有機物升華成DNA和RNA,通過轉錄和翻譯成蛋白質或直接合成蛋白質,生成細胞。水與其它無機物一樣都是「瞬間」產生的;無機物和有機物混入水中形成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庫。
三生萬物:天然無機物隨著宇宙膨脹,不斷演化,有形物千姿百態。天然有機物及其細胞在空氣中在山水中孕育生命,組裝生物體,分別形成病毒、細菌、藻類、蛋類、珊瑚類、植物、動物等成千上萬種不同生命。隨著生物的繁殖、進化、突變、演化、遺傳、變異,物種千變萬化。
每個人大約有6×1027個原子,形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但比較多的元素不過11種而已。每個生物不僅是一堆原子,而且是一堆微子構成的。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合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生物體。基因的切割與組合決定了生物的結構和形狀。自然選擇,適者生成,不適者淘汰,同一品種也在不斷變化和更新換代。
「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為轉基因的發明,將創造出更多的生物。人為索取地球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惡性循環,將消滅更多的物種(包括人類自己)。「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因果循環。
上帝在天邊俯視銀河系,看到的太陽系是一個原子家屬,成員很多,九大行星是基本粒子,太陽、地球、月亮是「主子」,流星乃是瞬間而過的微子。這個家屬看似平靜,和睦相處,實質上一直在吵架,大鬧天空。所有一切,曇花一現。站在粒子加速器和對撞機面前的「呆子」,您總有一天會觀察到宇宙中的「幽靈子」。
天機不可洩露?物理學有疏忽和漏洞,數學也有缺陷和無奈。期盼五進位、十二進位融入十進位、二進位。期望現代物理學、心理學的深入研究,容納古代理學思想,融入哲學思維,建立量子心理學和意識創造學,完成《統一場論》。
參考文獻
[1]吳國盛.科學的歷程[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張斌榮,曹少彰.數學進位的發明與應用[J].發明與革新,1999(2).
[3]張斌榮.時空方程式[M]//盧繼傳.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65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