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下午,「守護一江碧水,共推長江大保護」線上主題分享會舉行,來自國家電網、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綠色和平等機構的有關專家圍繞各自工作重點,探討如何共同抓好長江大保護。
在此次分享會上,國網高郵市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變電站值班員、東方白鸛項目負責人王尊輝講述了一個班組共同守護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的感人故事:「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在嘗試了驅趕、人工築巢等方式不奏效後,他們在電力鐵塔上安裝絕緣板,既不改變東方白鸛喜好在高處築巢的習慣,也確保了電線受到保護。東方白鸛的安全和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的用電安全也得以維護。
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會員、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利民博士認為,旗艦物種就像傘一樣,把旗艦物種保護好就能夠保護傘下面的水域、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為此,阿拉善 SEE開展「留住長江的微笑」項目,通過保護江豚、中華鱘、長江鱘等旗艦物種,從而保護與此相關的其他物種、水域和生態系統。
綠色和平中國首席代表李雁指出,長江不僅是我們的生命命脈、一條經濟的大動脈,也是生態和生物多樣性走廊。在改善現有環境問題的同時,更要依託未來發展趨勢,更好地進行轉型,使長江大保護能夠可持續地進行。
中國TNC健康河流項目經理劉昊在分享會上介紹了TNC從流域生態健康視角助力長江大保護的有關情況。河流保護不只是保護淡水,不僅僅是保護淡水水質和水量,更多的是要保護和維護整個流域健康,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長江大保護中,TNC使用的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工具從生物組成、棲息地、連通性、水文情勢、水質5個方面進行考量,分別開發了評估實施效果的規劃方法,幫助各利益相關方進行環境適應監測和管理。
近10年來,TNC 在長江流域識別出一些關鍵水生態系統修復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工作:與三峽合作在三峽大壩和金沙江下遊梯級電站為四大家魚和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釋放生態流量,減緩大壩對水文過程的影響與幹擾;為湖北監利何王廟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編制保護行動規劃,支持長江江豚重要的遷地保護區的保護、修復與管理工作;在長江上遊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支流黑水河和赤水河與合作夥伴示範流域綜合生態修復的規劃與實踐;同時為長江大保護試點城市帶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解決城市面臨的水環境問題等。TNC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社會機構一起,助推長江大保護。
本次分享會由MSC諮詢創始人兼CEO譚亞幸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