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錢輝
添水、和面、揉捏造型……7月9日,常寧市水口山鎮松漁社區村民劉春生起了個大早,他套著白大褂,有些不太熟練地擺弄著麵粉。
「早兩天才去上中式面點課,還有些生疏。但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就想著多加練習,到時候開家小面點店謀生。」體格硬朗、面色黝黑的劉春生告訴記者。
今年59歲的劉春生世代居住在湘江邊,有著30多年漁齡。他告訴記者,常寧地處湘江上遊,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捕魚也就成了眾多江邊百姓賴以生存的路子。
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有關工作要求,常寧市全面實施禁捕退捕。
「開始我們都不理解,世代捕魚、靠江吃江,怎麼現在說禁就禁,那我們怎麼生存?」劉春生說,退捕上岸之後如何謀生,是他們當時最關心的事。
得知劉春生等老漁民的擔憂,常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向漁民們分析過度捕撈帶來的危害。
當地人社部門則根據漁民們的意願,免費開設中式麵點、家政、電商等12種技能培訓課程,幫助大家轉行。「課程均由專業老師授課,通過知識講授、實踐操作,讓大家了解相關政策法規,熟練掌握就業、創業技能。考核成績合格者,還能取得相應專業的技能證書。」常寧市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李金嬌說。
為幫助退捕漁民真正走上岸、立住腳、謀發展,常寧市還結合實際,制定獎補資金、社會保障、轉產轉業和就業援助等相關保障制度,全方位、多渠道保障退捕漁民的生產生活。
最終,劉春生等人主動上繳了自家的漁船,收起用了幾十年的漁網。「守著湘江幾十年,也希望她長流長清。就讓她休養生息吧,我們也將開始新的生活。」劉春生說。
[責編:肖靜]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