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禁捕之後

2020-11-15 上饒晚報



在位於湖南岳陽市的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治避難中心拍攝的麋鹿和飛鳥(8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新華社記者

經歷了今年汛期的超警戒洪水後,我國兩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又復歸平靜。

人湖相依,共生共存。千百年來,鄱陽湖、洞庭湖為棲息於此的自然萬物提供庇護,讓生命得以孕育。

江湖一體,江湖兩利。鄱陽湖、洞庭湖又被譽為長江「雙腎」,與長江構成生命有機體。然而,由於環境惡化、濫捕濫撈等原因,長江「雙腎」健康一度堪憂。

今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出臺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江西省、湖南省出臺方案,鄱陽湖、洞庭湖從1月1日起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告別濫捕濫撈的歷史,經受住洪水的考驗。全面禁捕,給長江「雙腎」帶來新生之機!

生態之變:從全面衰退到全面修復

今年,江西省九江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鄱陽湖火焰山水域一次性發現上百條刀魚群體,並發現多處疑似刀魚產卵場。

「這是近十年來首次在鄱陽湖發現大量刀魚群體,表明鄱陽湖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江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戴銀根說。

煙波浩渺、水草搖曳、銀鱗遊泳……曾經,鄱陽湖和洞庭湖上最平常的一幕,如今卻成為人們對長江「雙腎」的最美記憶。由於環境惡化、濫捕濫撈等原因,兩湖生態環境一度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漁業部門曾進行普查,當時湖區魚類共有158種。而在此後的近二十年間,鄱陽湖魚類減少了30餘種。鰣魚、胭脂魚等瀕臨滅絕,四大家魚也越來越少。

在洞庭湖區,被稱為「洞庭之心」的大通湖,由於過度投肥投餌養殖、捕撈魚類及面源汙染等原因,在國家地表水水質斷面考核中水質一度為劣V類。

長江「雙腎」病了!

自2002年起,我國在長江流域試行春季禁漁制度,每年3月至6月魚類繁殖產卵的季節,鄱陽湖、洞庭湖禁止所有捕撈作業。但禁三個月、捕九個月,依然難以扭轉生態惡化趨勢。

從今年1月1日起,兩湖從季節性禁捕轉向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開啟全面修復的新階段。

湖面上不見了往年漁船出港、漁民下湖的熱鬧場景,取而代之的卻是處處悄然勃發的新生機。

秋日的大通湖,水天一色,水草搖曳,湖鳥如精靈般掠過。

通過生態修復,如今,這裡已摘掉劣V類水質的「黑帽子」,水質明顯提升,消失的螺、蚌、魚、鳥等都開始回來了。

「今年6月,在湖區監測到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低危物種棉鳧。」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高大立說。

近五年來首次在夏日監測到白枕鶴、麋鹿種群數量由兩年前野放時的47頭擴大到55頭……鄱陽湖區也迎來越來越多「新居民」。

「如今,湖區不少人都看到過江豚成群結隊嬉戲的場景,這表明鄱陽湖生態正加快恢復。」江西省鄱陽湖漁政局局長謝連根說。

生活之變:從靠湖吃湖到靠湖興湖

伴隨切割機飛濺的火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南磯鄉磯山村漁民吳克虎的兩條漁船被拆解了。

「船是我主動上交的,政府有補償,還給辦了社保。」56歲的吳克虎和妻子打了大半輩子魚,洗腳上岸後開了一家農家樂,一年有七八萬元收入,比以前捕魚強多了,還更穩定。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陸續實施禁捕,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長江流域近30萬漁民將交船收網、洗腳上岸。和吳克虎一樣,許多一輩子生在湖裡、長在湖裡的漁民們發現,除捕魚賣魚外,原來「靠湖吃湖」還有很多新吃法。

從捕魚到養魚,填滿「魚簍子」——

「其他技術不懂,魚蝦的生活習性我可是內行。」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象山鎮,上岸漁民吳華山依舊沒有離開水,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發展起稻蝦生態養殖,一年有30多萬元收入。

在洞庭湖畔,一個個興起的生態漁場,不僅讓老百姓的「魚簍子」更健康了,也讓漁民的「錢袋子」更鼓了。湖南岳陽市華容縣漁民盛國平說,禁捕後,他到當地一家生態漁場打工,每月可以拿到4000塊錢,還能學習先進的養殖模式,為以後創業做準備。

從賣魚到賣景,吃上「旅遊飯」——

「春看草,夏看水,秋看蘆,冬看鳥。」驅車繞行在鄱陽湖畔,沿湖不少地方主動轉型,依託湖區的湖光山色,引導上岸漁民發展生態旅遊。

在鄱陽湖康山墾殖場堤壩下,67歲的老漁民朱義才和兒子兒媳正忙著招呼來家裡吃飯的遊客。「隨著候鳥陸續到來,接下來的生意會更好。」他說。

從上岸到上班,變身「上班族」——

南洞庭湖畔,在湖南星海運動用品有限公司車間,一些上岸漁民正在織機旁麻利地裁剪、串邊、縫紉,製作各種體育休閒用品。

今年4月,曾在洞庭湖上捕魚的陳志軍來到這裡上班,月收入5500元左右。「生產運動用網,勞動強度比原來低,工資卻增加了不少。廠子乾淨寬敞,還有空調吹,很舒服。」他說,在公司,像他這樣的轉業漁民很多。

理念之變:從竭澤而漁到保護優先

早上8點30分,風輕雲淡、江湖如鏡,江西湖口縣北門渡口碼頭,湖口縣江豚協巡隊隊員、捕了一輩子魚的舒銀安開始了一天的巡護任務。

今年汛期,舒銀安和隊員也堅持定期來岸邊巡護,水位下降後又恢復了水上巡護。

三年前,當舒銀安加入江豚協巡隊、協助漁政人員打擊非法捕撈時,身邊少數不理解的漁民罵他們是「漁民的叛徒」。

但舒銀安很堅定:「不能再這樣捕下去,否則魚都要絕種了!」三年來,無論嚴寒酷暑,他和協巡隊其他隊員始終堅守在這片水域,默默守護著這裡的江豚和漁業資源。

罵聲越來越少,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如今,湖口縣江豚協巡隊11名隊員中,有8名是之前世代捕魚的漁民。

從捕魚到護魚,是湖區群眾理念之變的縮影。

隨著全面禁捕的實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在湖區牢牢紮根,生態保護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

在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助避難中心,麋鹿「果果」剛喝完牛奶,在草地裡躺著休息。

今年汛期,麋鹿的傳統棲息地被大片淹沒,剛出生的小麋鹿「果果」和媽媽走散後,被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發現,送到救助避難中心。

「汛情期間,我們共救護了4隻麋鹿。」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會長李政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生態就是守護未來。

禁止採砂、關閉汙染企業、規範畜禽養殖……一系列改善湖區生態的措施出臺。

江豚保鏢、候鳥醫生、麋鹿管家……越來越多人加入守護湖區生態的隊伍中。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

江西鄱陽縣雙港鎮長山村位於鄱陽湖的一個湖中島上,在村口,一張巨幅鄱陽湖國際生態旅遊島的規劃圖承載著漁民們的美好期盼。「雖然不捕魚了,但生態保護好了、旅遊發展起來後,相信大家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村支書楊志剛說。(記者郭強、 閔尊濤、史衛燕、蔡瀟瀟、王昕怡) 新華社南昌11月13日電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要 聞


相關焦點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如何提升長江流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確保史上最嚴「禁捕令」落實落地?
  •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如何提升長江流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確保史上最嚴「禁捕令」落實落地?
  • 打開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兩湖」禁捕之後,候鳥在鄱陽湖溼地地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周邊水域越冬。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如何提升長江流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確保史上最嚴「禁捕令」落實落地?
  • 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2021年1月1日前,長江重點水域將全面禁捕。屆時,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實現全面徹底禁捕,做到「清船」「清網」「清江」「清湖」。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長江禁捕直接涉及「一江、兩湖、七河」。
  • 禁捕退捕,漁民上岸開始新生活
    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有關工作要求,常寧市全面實施禁捕退捕。「開始我們都不理解,世代捕魚、靠江吃江,怎麼現在說禁就禁,那我們怎麼生存?」劉春生說,退捕上岸之後如何謀生,是他們當時最關心的事。得知劉春生等老漁民的擔憂,常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向漁民們分析過度捕撈帶來的危害。
  • 農業農村部:擴延長江口禁捕範圍 設立禁捕管理區
    為鞏固和擴大長江禁捕退捕成效,加強長江口水域禁捕管理,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決定擴延長江口禁捕範圍,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範圍為東經122°15′、北緯31°41′36″、北緯30°54′形成的框型區線,向西以水陸交界線為界。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水生生物保護區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長江口禁捕力度加強
    本報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高雲才、季覺蘇)為打造覆蓋捕撈、運輸、銷售全鏈條的監管體系,實現長江口禁捕執法監管常態化、長效化,確保長江禁漁令落實落地,日前,農業農村部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並啟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
  • 禁捕之後,長江刀魚密度猛增1倍
    最新監測成果發布——禁捕一年,江刀密度增了1倍多! 從事長江下遊流域漁業資源監測和保護研究30多年的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江刀魚1973年捕撈量為4142噸,2012年銳減至57.5噸,為歷年最低,之後多年維持在100噸上下。與此同時,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極度瀕危,長江裡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早期資源量亦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90%以上。
  • 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類分級禁捕十年
    記者莫海暉報導:「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流域可以十年禁漁,應該有決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實施珠江流域十年漁業禁捕。」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鑑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做法,對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級分類十年漁業禁捕制度。
  • 聚焦時間節點目標任務確保按時保質抓好禁捕退捕工作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邵明亮)9月29日,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調度會議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9月28日,我省退捕漁船實現100%回收處置,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  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禁捕退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但要退得出、安置好,今後還要穩得住、管得好。目前,我省長江禁捕退捕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地方財政保障力度不夠、執法隊伍建設力度較弱、設置公益性崗位較少、監管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落實、社會保障未能全覆蓋等方面。
  • 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
    2019年,宜賓在四川率先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退捕任務。截至目前,宜賓市禁捕退捕任務全面完成,退捕漁船630艘,上岸漁民共計1186名,轉產率100%;江河上漁船、漁網已實現全部清零。長江上遊重要支流岷江流經宜賓市翠屏區菜壩鎮菜壩村。傍晚時分,村邊的岷江水緩緩流淌,一個小時之內,除一艘貨船悄然駛過,二十幾米寬的江面上再無其他船隻。
  • 鄂州市成立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
    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吳斌)筆者1月4日從鄂州市農業局獲悉,近日,在42187號漁政執法船上,鄂州市舉行了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吹響了十年禁捕「號角」。鄂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薛四清出席儀式,並向鄂州市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授旗。
  • 湖南省常德市1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永久禁捕
    昨日,湖南省常德市農業農村局在沅江、澧水河段開展了禁捕宣傳和清江行動。根據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統一部署,我市所轄的沅江、澧水河段及洞庭湖水域將實行全面禁捕。其中,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全市1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永久禁捕;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我市所轄沅江、澧水河段及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捕,禁捕期暫定10年。
  • 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禁捕退捕在行動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推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扎牢「市場銷售環節」這一關口,2020年11月20日上午,張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管所召開了市場內水產品經營戶關於:「十年禁捕禁購禁售長江魚」的培訓會。
  • 黃育文:樹牢責任意識搶抓時間節點,堅決完成禁捕退捕各項工作任務
    紅網沅江市分站10月12日訊(記者 艾陽)10月12日上午,沅江市委書記黃育文主持召開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會暨政策業務培訓會。市領導楊智勇、羅必勝、雷越毅、丁曉明、李益、高應良等出席。黃育文對全市各級各部門前段時間禁捕退捕工作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他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在思想上再發動,認識上再提高,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來,在全市上下迅速形成抓好禁捕退捕工作的良好氛圍。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 農業農村部回應長江刀魚將全面禁捕:已嚴重過度捕撈
    農業農村部回應長江刀魚將全面禁捕:已嚴重過度捕撈 長江刀魚。張亨偉 攝 資料圖中新網1月21日消息,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2019年2月1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的專項捕撈許可證。
  • 【禁捕退捕】李長春到大鯨港鎮漁民社區走訪慰問上岸漁民
    看望慰問漁民李長春先後來到郭志景、龔小麗、卜林軍等上岸漁民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政策落實、收入來源、家庭生活等情況,並對他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支持禁捕退捕工作表示感謝。李長春強調,漁民上岸是完成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抓手,相關責任單位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為上岸漁民紓難解困,著力抓好漁民後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針對漁民提出和反映的問題,及時研究,高效回應,切實保障漁民的生產生活及後續發展。
  • 仙桃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野生、野魚等不能捕不能賣也不能做店名和廣告語!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工作專班 深入漁網市場、餐飲店、集貿市場等地 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2018年,宜昌中華鱘保護區在湖北省率先實行禁捕。經過選拔,謝順友與11位退捕轉產的漁民一起加入了市漁業協巡隊,成了「護豚員」。談起現在的工作,謝順友很有成就感,「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電魚、絕戶網捕魚現象越來越少了。」可以說,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江豚種群數量衰減,意味著長江漁業資源、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