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的「紅色驛站」,退捕漁民的新家園

2021-01-09 騰訊網

多虧有你們幫忙

我家孩子的入學問題終於解決了……

前不久,退捕漁民林師傅剛帶孩子做完入學體檢,就匆匆趕到張家港市樂餘鎮長江邊的「臨江紅色驛站」,感謝當地兆豐派出所黨員民警的幫助。

黨建促共建,共建促民生,張家港市公安局兆豐派出所與轄區紅閘村黨總支、市宏泰物流有限公司黨支部聯手籌建的「臨江紅色驛站」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兆豐派出所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創新聯建模式,為退捕漁民生活就業提供服務,將「驛站」功能發揮到最大。

據介紹,兆豐派出所轄區擁有22.5公裡的長江岸線,以往驛站所在地紅閘碼頭附近,常年停靠有張家港本地和南通、連雲港等周邊地區的100餘艘漁船,300餘名漁民在此補給休整。

「禁捕令」頒布後,很多漁民就近上岸,兆豐派出所把對這些漁民的服務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予以推進。

提檔升級後的「臨江紅色驛站」涵蓋——

涉及公安的業務

提供居住證辦理、快速報警、日常求助、防範宣傳等

免費對外開放的便民設施

設置了醫務室、閱覽室、活動室等場所

配備了電視機、自動販賣機、智能超櫃等

驛站成為了漁民和周邊群眾

一個互助共享的新紐帶、新家園

6月底,兆豐派出所在驛站門前的廣場上牽頭舉辦了一場「幫扶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吸引了近百人前來參與。12家企業工作人員現場擺攤,提供了辦公室文員、產品檢驗員、倉管、機修、普工等多種崗位。僅一下午,就有20餘名退捕漁民與用工單位達成了就業意向。

今年36歲的漁民張某家中有兩個孩子在念書,退捕後生活壓力不小,招聘會上他找到了一份倉管的工作。「因為我學歷不高,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應聘,沒想到下周就能上班。」張某握著民警的手致謝,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點讚搭建平臺、服務漁民的「驛站」。

不僅如此,派出所還依託驛站平臺,為已安頓就業漁民解決難題。

7月22日下午,民警在驛站值守時,接報紅閘村一魚塘有糾紛。原來,魚塘主人老金是退捕漁民,承包這個池塘才3個多月,魚還沒收成卻抓到了3名捕魚男子。在民警的調解下,10分鐘就解決了賠償問題,之後民警還特在魚塘周圍安裝了攝錄一體機,解了老金後顧之憂。

漁民們在享受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反饋成果。3月以來,兆豐派出所民警在退捕漁民主要居住地,挨家挨戶走訪開展防騙宣傳期間,20餘名漁民主動加入藍盾志願者服務隊,協助警方共同開展長江流域禁捕巡查工作。

「臨江紅色驛站」的提檔升級,給長江退捕漁民帶來了全新體驗,也為保護長江生態文明、守護港城碧水藍天提供了堅實保障。

據了解,今年以來,「臨江紅色驛站」民警累計走訪漁民200餘人次,解決生活就業難題30餘個,轄區涉及漁民的違法犯罪警情、刑事發案同比分別下降了8.04%、12.32%。

更多新聞

編輯|孫逸遠

素材來源 | 張家港市公安局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知道

相關焦點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可以說,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江豚種群數量衰減,意味著長江漁業資源、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2002年起,長江中下遊開始施行為期三個月的春季禁漁。今年,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明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共涉及10個省份,退捕漁船11.1萬艘、退捕漁民23萬人。
  • 禁捕退捕,漁民上岸開始新生活
    今年59歲的劉春生世代居住在湘江邊,有著30多年漁齡。他告訴記者,常寧地處湘江上遊,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捕魚也就成了眾多江邊百姓賴以生存的路子。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有關工作要求,常寧市全面實施禁捕退捕。「開始我們都不理解,世代捕魚、靠江吃江,怎麼現在說禁就禁,那我們怎麼生存?」
  • 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 題: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不久前,一段視頻在四川省宜賓市市民的手機上廣為傳播:晚上十點多,一群飄魚在金沙江江水中穿梭,在手電筒燈光照射下,魚群仿佛飄於水面,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拍下這段視頻的
  • 長江大保護正邁出重要一步!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日前的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介紹,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率先實現全面禁捕,上海市全域、重慶市主城區等水域實現了全面退捕;5.69萬艘漁船完成退捕補償、證書回收、船網拆解,約12.8萬退捕漁民通過就業服務、生活補助、醫療社保得到妥善安置;長江口等重點水域非法捕撈行為得到遏制。
  • 長江大保護|末代漁民④:瀘州漁民轉產,有人釀酒有人護魚
    2020年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局獲悉,四川省目前待退捕漁船總共10145艘。其中,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退捕漁船2752艘、漁民5400餘人。僅瀘州市,像王天榮就這樣的上岸的漁民就有1382人。
  • 【禁捕退捕】李長春到大鯨港鎮漁民社區走訪慰問上岸漁民
    12月14日,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李長春到大鯨港鎮漁民社區走訪慰問上岸漁民。看望慰問漁民李長春先後來到郭志景、龔小麗、卜林軍等上岸漁民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政策落實、收入來源、家庭生活等情況,並對他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支持禁捕退捕工作表示感謝。
  • 聚焦時間節點目標任務確保按時保質抓好禁捕退捕工作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邵明亮)9月29日,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調度會議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9月28日,我省退捕漁船實現100%回收處置,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  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禁捕退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但要退得出、安置好,今後還要穩得住、管得好。目前,我省長江禁捕退捕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地方財政保障力度不夠、執法隊伍建設力度較弱、設置公益性崗位較少、監管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落實、社會保障未能全覆蓋等方面。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昔日漁民...
    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  舒銀安每天早晨五六點鐘就要出發進行巡護。「剛開展工作的時候,漁民們都不理解我們,說我們是叛徒,而我們心裡也不是滋味,只能耐心細緻地開展漁民思想引導工作,有時候漁民態度強硬,我們也只有聯繫司法部門來進行管理。」舒銀安說。
  • 共舞長江經濟帶|江蘇泰州:退漁綠岸護長江
    然而就在不久前,趙押寶還是一名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在江面上打了40多年的魚。 2019年底,泰州規定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泰州段實行常年禁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就這樣,包括趙押寶在內的高港區最後一批漁民全部「洗腳上岸」,190多條漁船退漁還江。
  • 一位長江退捕漁民的致富經
    重慶市地處長江上遊,江上餐飲曾是這座山水之城的特色名片之一,到餐飲船上嘗河鮮、賞美景是不少外地遊客的首選。2000年,宋彬開始了漁民生涯,並在2005年起開始經營江上餐飲船,一邊在江上打漁,一邊在船上經營餐飲生意。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禁漁後,在洞庭湖捕魚幾十年的漁民們將徹底上岸,雖然「萬家漁火」「遠浦歸帆」的美景不復存在,但長江水生生物將得到10年休養生息的時間,漂泊的漁民們也將謀求新生活。胡存庫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東洞庭湖的看護員,「我對東洞庭太熟悉了,在湖上待了一輩子,以後也想繼續待在湖面上。」
  • 漁民從長江捕到灣鱷 五人合力勉強將其制服(圖)
    昨日,重慶鱷魚中心,工作人員正將忠縣漁民捕獲的鱷魚送往它的新住所。本組圖片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本報訊(記者 王松南 實習生 邱詩雅)1米多長、全身布滿堅硬的鱗片、巨大的嘴裡滿是「鋸齒」、4隻腳短小粗壯……本月15日,家住忠縣長江邊的漁民範生權在打魚時,就捕到了這樣一條怪傢伙。昨日,經重慶鱷魚中心專家鑑定,這條怪傢伙竟是外來物種灣鱷,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因灣鱷異常兇猛,時常發生傷人事件,又被稱為「殺人鱷」!
  • 禁捕之後,長江刀魚密度猛增1倍
    最新監測成果發布——禁捕一年,江刀密度增了1倍多!無疑,這是對「長江要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力回應,也證明了正在推行的「長江十年禁漁」舉措之必要。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過度捕撈等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江陰老漁民陳興法清晰地記得,2012年在長江,連著8天捕撈刀魚卻一無所獲,很多漁民那年都收成慘澹。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網下去總有1000多斤刀魚,在2000年左右一網也有十幾斤。
  • 「長江野生魚」不能再吃了!仙桃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野生、野魚等不能捕不能賣也不能做店名和廣告語!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工作專班 深入漁網市場、餐飲店、集貿市場等地 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 長江流域璧山支流禁捕 26艘漁船上岸拆解
    7月29日,重慶市璧山區在健龍鎮開展長江流域璧山支流漁船上岸漁民退捕,漁船報廢處置行動,9條漁船上岸拆解完畢。噝、噝、噝……拆解現場,數名工作人員手拿焊槍噴射火焰,4艘鋼質漁船焊花四濺,逐漸「肢解」,其它網具已被一併清理。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河流生活著兩種哺乳動物,一條是長江,另外一條就是亞馬遜河。長江裡面的白鰭豚和江豚是我們的國寶。白鰭豚已經離我們而去,沒能步入2020年,江豚現在是長江裡面唯一的哺乳動物。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包括長江下遊的安徽、江西兩省交界江段,和皖河、長江的交匯江段等,這片暗流交錯的水域,曾經是是白鰭豚、江豚、白鱘共同的家園。
  • 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多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迪、肖林)12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的報導。65歲的老漁民嚴正華十分想念長江魚的滋味。長江魚光滑、鮮嫩、肉質緊實,沒有河塘魚的「泥臭味」。
  • 關愛水生動物 共建和諧家園
    長江十年禁捕 武漢提前啟幕武漢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長江禁捕退捕放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謀劃部署。6月30日,《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長江漢江武漢段實施全面禁捕的通告》正式發布,明確規定長江漢江武漢段自7月1日起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