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衛星打造天地「兩張大網」

2020-12-05 環球軍事

【環球網軍事-航空5月24日報導 環球時報赴哈爾濱特派記者 劉揚】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23日在哈爾濱召開。2018年是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大年」,今年已發射了6顆北鬥三號衛星,還將在年底前發射10多顆北鬥三號衛星,以便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服務。除了加快編織天上那張逐漸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網絡之外,為了更好地將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在社會各個層面,中國正在著力打造一張可以實現釐米級、毫米級定位精度的地基增強網。這兩張大網將會怎麼構建,建成後將會對北鬥的應用帶來哪些改變,《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導航領域的多名重量級專家。

天上「大網」逐漸成形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本屆年會發言時詳細介紹了北鬥組網的情況。他表示,北鬥二號系統建成並投入運行至今已有5年半,系統總體運行穩定可靠,服務性能滿足承諾指標要求,從未發生服務中斷,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為保證北鬥二號系統持續平穩運行,未來兩年內還將再發射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確保服務性能穩中有升。

中國正在加速組網的北鬥三號進展更讓外界關注。2017年11月、2018年1月、2月、3月,中國半年內成功發射4組8顆北鬥三號衛星。冉承其表示,2018年還將發射10顆左右北鬥三號MEO衛星和1顆GEO衛星,2020年將具備全球服務能力。目前正在進行組網衛星的在軌測試、系統集成與性能評估,初步結果表明,衛星在軌狀態良好,性能滿足指標要求。經過在軌測試,空間信號用戶測距誤差預計達到0.5米,系統定位精度將達到2.5米至5米。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北鬥三號在技術體制上全面兼容北鬥二號,並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在北鬥二號向北鬥三號過渡過程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新用戶提性能,最終實現技術的新老更替。

地面精準導航的「最後一公裡」

城市中駕駛汽車的司機,在使用導航軟體時可能經常會遭遇一種尷尬,明明車在主路上行駛,但導航軟體卻顯示在輔路上,還有就是在隧道與高架橋等環境相對複雜的應用場景下,有時會出現導航不準的情況。而想要解決這一應用痛點,光靠多發衛星以及提升單星性能是不能完全解決的。

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在地面上再鋪設一個可以大幅增強定位精度的網絡。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總師、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蔡毅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正在分階段建設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目前,該系統第一階段研製建設已於2017年6月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主要建成了包含1355個基準站組成的基準站網絡系統、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數據綜合處理中心,以及國土資源、交通運輸、中科院、地震、氣象、測繪地理信息6個行業數據處理分中心,初步建成自主可控的北鬥地基增強「全國一張網」,可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亞米級精準定位服務,在中東部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17個省市提供實時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形成「天上數顆北鬥星、地上一張地基網」。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組建的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千尋位置公司日前正式發布「天音計劃」——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服務,將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星基增強系統、星地一體融合能力及千尋位置的全球站網系統融合為可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實時無縫的高精度時空服務的天地協同大網。

據專家介紹,與單一星基產品相比,「天音計劃」動態釐米級定位服務首次定位時間縮短97%以上,定位精度可提高50%,服務可用率高達99.999%。「天音計劃」採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網際網路雙路播發,為包括沙漠、海洋、高空等無網絡覆蓋區域、網絡覆蓋斷續的區域提供7×24小時高可用的動態釐米級定位服務。目前服務覆蓋中國地區,將於2021年實現全球覆蓋。

冉承其還在年會上透露,爭取到2035年,中國構建出空天地海無縫覆蓋、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顯著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

北鬥距離我們生活有多遠?

北鬥應用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官方列舉了一系列數據:預計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鬥將拉動2400億-32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目前已經有500多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北鬥車聯網平臺。全國4萬餘艘漁船安裝北鬥,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同時,北鬥大眾應用觸手可及,日益走近百姓生活。共享單車配裝北鬥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鬥的手錶、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日常生活。以北京為例,3.35萬輛計程車、2.1萬輛公交車已安裝北鬥,實現北鬥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萬名配送員,使用北鬥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在日常出行中,大家越來越習慣使用導航軟體進行路線規劃,北鬥衛星在日常的導航中起著多大作用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謝軍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單說某個導航定位應用場景到底用的是北鬥還是GPS,其實很難分清楚,普通用戶在使用導航軟體時其實並不太在意是哪些衛星提供的信號,而更在意使用體驗。謝軍認為,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隨著北鬥三號衛星網絡日益完善,單個衛星性能越來越好,配套的地基增強系統也越來越成熟,國內用戶在無感知的情況下,北鬥發揮作用的機率與分量應該會越來越大。中國電信專家項立剛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外大部分主流手機廠商的手機全部都內置了兼容北鬥系統的晶片,「兼容互操作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一名相關業內人士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國內外廠商的手機晶片基本都已兼容北鬥系統。該專家表示,導航定位時選取衛星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可供選取的衛星越多,定位精度應該就會越高。兼容多個衛星導航系統,能極大限度地減弱單個衛星導航系統的盲區,緩解城市建築物遮擋等因素引起的導航信號缺失問題,並提高衛星導航系統服務的連續性。

相關焦點

  • 中國未來數年計劃發射近30顆北鬥衛星 北鬥衛星地圖好用嗎?
    5月23日,以「定位,萬物互聯」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會上公布了詳細而周密的「北鬥導航系統全球布網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除了開始在太空中構建能覆蓋全球的北鬥星座,中國還在地面上打造可以大幅增強導航性能的北鬥地基增強系統。隨著這兩張大網的織就,北鬥的導航精度將會大幅提升,未來國人在中國的國土上享受到釐米級的導航服務不再是夢想。今年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全球布網開局之年,外界對於新一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的發射計劃非常關注。
  • 聚焦「北鬥+」創新應用,北鬥天地以高精尖技術賦能傳統行業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產業核心產值為1166億元,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3.8%。
  • 天地融合,北鬥衛星「智」領交通再升級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時43分,北鬥三號系統的「收官之星」飛向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整個系統55顆衛星織成一張「天網」,實現「天地融合」,瞬間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北鬥衛星的組網成功,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繼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後,正式踏進全球衛星導航之列。
  • 《北鬥衛星導航術語》等19項北鬥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點擊圖片上方藍色字體「慧天地」即可訂閱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北鬥,來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
  • 百度地圖亮相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基於北鬥強大能力持續打造極致出行...
    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全面完成,地圖導航的位置精準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11月23日,以「衛星導航,全球新時代」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CSNC2020)在成都召開。
  • 有哪些國家在使用北鬥衛星,北鬥衛星精確度如何
    據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20日報導,在全球195個國家首都上空,中國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頻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北鬥衛星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至目前,在中東,非洲,跟其他地區的30多個國家已經在使用中國的北鬥衛星系統,但北鬥也正在努力進入日本,美國跟歐洲地區。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擁有46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群越大定位越準確,在這幾年裡,我國北鬥已經變得與發達經濟體的衛星系統一樣精確或已經趕超。那麼,哪些國家正在融入我們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呢?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擁抱阿拉伯國家
    懷揣著對天地寰宇的敬畏,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從未停止過這樣的探索,仰望頭頂璀璨星空,思考深邃宇宙奧秘。璀璨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自古就有追逐星空的悠久歷史與卓越成就。古埃及人以天狼星紀年,計算尼羅河水漲落,指導民眾生產生活。在中華文明中,也有類似星座——北鬥星。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經過26年,中國人建立了全球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它不僅將會幫助中國擺脫對GPS的依賴,同時有希望對GPS的全球統治地位發起挑戰。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雷生編輯 | 李薇頭圖來源 | 視頻截圖26年漫長曆程。2020年6月23日,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迎來最後一戰。
  • 聚焦「北鬥+」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成都開幕
    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1月23日報導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部署完成,北鬥導航的全球服務正式開始,衛星導航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今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
  • 衛星攪動「天地」大市場武漢北鬥產業迎來「太空風口」
    經過近8天飛行,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於6月30日14時15分成功定點於距離地球3萬6千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目前,衛星天線已展開,有效載荷已開通,衛星在軌工作正常。至此,所有30顆北鬥三號衛星全部轉入長期管理模式。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作為我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始終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全球,造福人類。那麼,中國的北鬥,到底牛在哪?
  • 北鬥衛星建設,對比認識這一大衛星系統
    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獨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7月31日上午,北鬥衛星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標誌著中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從此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未來北鬥衛星產業如何創新和發展應用,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中位協北鬥衛星時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進行了詳解
  • 你是否在用北鬥衛星?
    同GPS一樣,北鬥服務可自動接收衛星信號,無需手動設置。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優勢是把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沙漠、草原、森林等地方,手機沒有信號時,「北鬥」就能發揮出重要作用了。北鬥三號衛星組網在太空鋪設了一條「星間鏈路」,使「北鬥」不依賴全球建站便可以跟星座中的所有衛星相連,即使與地面中斷聯繫,衛星也能繼續提供服務。
  • 北鬥衛星的園區經濟
    8月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帶來北鬥最新進展的解讀:7月31日,我國向世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
  •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明天發射,預計北鬥航天板塊明日開盤領漲
    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的收官之年,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預計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16日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
  • 新聞辦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等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發表《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白皮書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關情況。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出席,並答記者問。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
    北鬥全球組網示意圖山高水遠有行跡,海闊天空知何處。天上的北鬥時刻陪伴著我們,地上的北鬥人時刻在為天上的北鬥保駕護航,孫家棟就是眾多北鬥人中傑出的代表。但他從未以總設計師的身份自居,他說自己「只是千千萬萬航天人中平凡的一個」,是中國航天精神鑄造了中國第一星,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成就了自己。
  • 授權發布: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文)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6日發表了《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  20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 為北鬥三號衛星的「中國芯」點讚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更值一提的是。在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的集智攻關下,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實現了國產化率100%,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驕傲自豪。
  • 用不著地面控制站,北鬥衛星換晶片之後精度將領先世界!
    外界分析認為,標誌著中國在建設新一代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計劃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那麼,採用了新晶片之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會有哪些性能變化呢?2015年之前,中國發射的第一代北鬥衛星的導航精度基本在10米左右,而2015年之後發射的第二代北鬥衛星的導航精度將增加到5米左右,而第三代北鬥衛星的導航精度則會進一步增加到2米左右。而根據中國航天部門的規劃,整個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前後組網完成,總共包括35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