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帶來北鬥最新進展的解讀:7月31日,我國向世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
北鬥已是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冉承其說,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
全球主要衛星導航系統格局
受此影響,該項目相關產業也再次浮出水面,走進人們的視野。比如,停工近兩年的重慶兩江新區北鬥產業園項目正等待接盤,該產業園在2018年曾一度被媒體爆出「爛尾」。如今,隨著重慶兩江新區的建設加速,以及北鬥產業熱,該產業園有望迎來新生。
中國北鬥相關產值已達3450億元
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2020年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到3450億元人民幣。《白皮書》詳細的記載、總結和分析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的總體狀況。
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較2018年增長14.4%。其中:晶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核心產值為1166億元人民幣,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3.8%,北鬥對核心產值的貢獻率超過80%。
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2284億元,同比增長17.3%。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北鬥融合創新應用發展較快,經濟效益明顯。未來,北鬥正在加速進入新基建,與新技術深度融合。
2019年,北鬥應用產業化與國際化合作發展均取得了新的成就。在交通運輸、農林牧魚、電力能源等傳統領域,北鬥融合應用不斷深化,規模持續擴大,成就顯著。並正在向鐵路運輸、內河航運、遠洋航海、航空運輸及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縱深發展。
北鬥晶片性能再上新臺階,支持北鬥三號系統信號的28納米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批量應用,22納米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片也進入投產階段。此外,國外主流廠商也紛紛推出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體制的基礎產品。
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鏈產值分布趨勢
來源:東灘顧問
民政系統已建成部、省、市(縣)3級平臺,實現6級業務應用,推廣北鬥終端超過4.5萬臺。中國企業產品已廣銷海外,僅在「一帶一路」沿線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產北鬥高精度產品的市場年營收已超過億元。
產業鏈發展情況:由於晶片和終端價格仍然保持在較低水平,市場營收趨於穩定,產業鏈上遊和中遊的產值佔比分別為9.92%和45.85%,仍呈下降趨勢,而下遊運維服務環節成長迅速,產業鏈下遊各環節中效益漲幅最快,其產值佔比已增長到44.23%。
中科院院士六年前炮轟北鬥產業園泛濫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華中、西部等五大區域實現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綜合產值2.671億元,在全國總產值中佔比77.4%。前述「五大區域」,基本均擁有較為知名的北鬥產業園區或基地。
截至2017年年底,業內58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中有42家都集中在前述五大區域內的城市,佔比達到70%。然而,在北京、上海等九大重點城市之外,河北固安、浙江德清,珠三角地區的惠州、中山,也有北鬥產業園區或特色小鎮規劃。
北鬥產業園主導因素分析-龍頭企業支持為主導
來源:東灘顧問
2013年《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發布,引起一波北鬥產業園的建設熱潮,截止到2017年6月,國內已有40餘個北鬥產業園區,分布在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僅18家。
北鬥產業園發展總體呈現「遍地開花,冰火兩重天」的情景。除產業產值集中的五大區域九大城市以外,大量北鬥產業園落地在經濟不發達的省份,一些深入到縣級區域,投資額動輒上百億元。大部分北鬥產業園最後淪落到「圈地圈錢」的謎團之中。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中科院院士楊元喜對北鬥衛星導航的產業過熱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全國有上千家北鬥導航企業,企業用北鬥的牌子圈地,向政府申請項目和經費。楊元喜反覆說「看不懂」,「我不理解」。
北鬥產業的全國空間分布
來源:東灘顧問
2017年,國家相關部門展開對全國範圍北鬥產業園區的深入調研。至2018年全國兩會後,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描述「大力培育新動能」要點時,提及「實施北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行動」。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前期廣泛調研以及多輪項目篩選後,確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長沙、成都和西安為創建北鬥產業示範園區依託城市。前述八座城市,與《白皮書》「五大區域」的9座重點城市基本一致。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組織實施北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依託北京、上海、廣州打造3個產業鏈完善的綜合類北鬥產業示範園區,依託南京、武漢、長沙、成都和西安打造5個特色鮮明的專業特色類北鬥產業示範園區。
八大北鬥產業示範園區依託城市
北京
根據《北京市關於促進北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年-2022年)》,到2022年,北京市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建設1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北鬥產業創新中心。
北京市將以亦莊合眾思壯衛星導航產業園區為核心,共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園,打造成為高水平、國際化、智能化的國家北鬥時空產業核心集聚區;以順義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為基礎,實現北鬥在「城市精細管理、城市安全運行、便捷民生服務、高效產業提升」方面的開放應用,成為國家「北鬥+」融合應用生態圈的核心示範區。
上海
作為國內第一家正式運營服務,也是國內技術綜合競爭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公共服務支撐平臺最完善的北鬥產業園區,北鬥西虹橋基地被業界稱為「北鬥第一園」。運營6年多,園區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形成產業鏈集群創新與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累計集聚近200家導航產業相關企業,並形成完整的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
目前,園區內註冊企業覆蓋北鬥導航系統的上中下遊,包括天線、晶片、板卡、軟硬體、算法、三維測量、大數據應用等全產業鏈企業。同時,園區企業綜合經濟效益也顯著提升,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50%;園區內的華測導航於2017年3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多家企業衝刺創業板。北鬥西虹橋模式已經成為專業化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的參考模板。
廣州
廣州衛星導航企業的數量約佔全國的1/5,海格通信、中海達、南方測繪、泰鬥微電子、廣州潤芯等一批在國內衛星導航通信領域保持著技術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聚合成北鬥產業「廣州軍團」。
「廣東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廣州)基地」落戶海格通信。歷經數年發展,2017年總體產值近100億元。2018年,海格通信從廣東省發改委獲得國家北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成為全國北鬥產業示範園區項目中,獲得資金最高、產業規模最大的一個園區。
南京
目前,南京市衛星導航領域企業已達300家,在包括北鬥導航晶片、元器件、模塊、天線組件、終端設備、軟體研發、位置運營服務等全產業鏈上聚集了一批優勢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覆蓋面。截至2019年底,南京市北鬥衛星應用相關產值300億元,上下遊產業鏈帶動產值超過600億元,規模企業70家。
南京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依託南京市強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軍工高校院所的創新優勢,園區已集聚了200多家北鬥衛星導航相關企業,2017年衛星應用產值達200億元。2017年底,南京北鬥產業基地成為國家發改委首批重點支持的八家重點產業園之一,南京北鬥產業園參與了國家發改委北鬥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體系指標的制定。
武漢
2018年,國家發改委批覆支持以東湖高新區為載體,建設武漢北鬥特色產業示範園區。楚天雲公司的「北鬥精密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平臺」、六點整北鬥公司的「北鬥即時判警保聯動車聯網智慧系統」、珞珈德毅公司「基於北鬥高精度的統一可信時間位置服務基礎設施」、興民智通公司「基於北鬥導航系統的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系統」等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5.5億元。
2008年,科技部批覆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2013年,東湖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全國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在武漢未來科技城,佔地255畝的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已拔地而起。這裡將成為武漢又一重要的「北鬥基地」。
長沙
長沙「北鬥+」產業已基本覆蓋空間段(矩陣電子、融創微、邁克森偉、長沙海格)、地面段(跨線橋、星嶽天璇、矩陣電子北鬥三號地面運控)和用戶段(北雲科技等其他企業),企業數量過百,一個以北鬥應用為基礎的千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長沙目前應用北鬥技術進行市場生產的企業有一百多家。這些企業主要集中的長沙高新區,中電軟體園則是大本營。近年來,中電軟體園北鬥產業方面,先後引進和培育了北雲科技、矩陣電子、航天電子、珞珈德毅、湖南衛導、譜藍科技等一批骨幹企業,建立了北鬥衛星導航產品2301質量檢測中心、北鬥(長沙)開放實驗室等平臺,已成為長沙市北鬥產業主要聚集區。
成都
北鬥+產業園,是金牛區政府聯合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打造的國家級產業項目,是中國北鬥產業在全國布局的八大地理信息產業園之一,是西部第一個以北鬥+為主題的甲級產業園。該園區是中國北鬥產業在西部的全國戰略關鍵項目,是中國最早的國際型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創新與服務基地、國家級地理信息產業示範園區。
園區包括4個地塊,分兩期建設,總佔地352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是集總部辦公、科技研發、技術服務、企業孵化及成果轉化為一體,匯聚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的高新技術產城總部基地。目前園區已籤約北鬥+相關知名企業及機構100餘家,涵蓋了地理信息產業上、中、下遊各類企業。
西安
《西安北鬥產業示範園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超過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10家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20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的高成長型企業,形成基地園區260億北鬥產業規模集群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