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北鬥應用會嵌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場景,甚至像水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11月23日,為期3天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成都舉行。會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如是說。
7月底,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作為這之後我國首場大型衛星導航交流盛會,中國衛星導航年會首度來到北鬥衛星的「母港」——四川。年會上,圍繞北鬥衛星的應用場景,專家學者勾勒出一幅從當下延伸至未來的畫卷;圍繞「北鬥」相關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還分析了四川的機遇與挑戰。
□王晉朝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國平 徐莉莎
應用越來越廣泛 「北鬥」就在你我身邊
北鬥衛星遠在天外,應用卻近在身旁。
首先,「北鬥」的定位、導航功能廣泛應用在地圖導航、外賣點餐、網約車等領域。因此,一部智慧型手機,可能就包含不少基於北鬥的應用。正如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衝提供的一組數據,「隨著蘋果發布iPhone12機型首次明確支持北鬥導航系統後,全球已有90%的手機支持北鬥。」
除了個人領域,「北鬥」更服務於社會。
如由成都振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地質災害形變監測平臺,目前,已經部署在涼山州的「懸崖村」,能夠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此外,作為國內最大的北鬥衛星導航終端供應商,該公司還與涼山州當地公安局、禁毒辦聯合展開「毒品原植物禁種剷除——無人機踏勘專項行動」,依託北鬥帶來的精準定位從源頭肅清社會毒瘤。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北鬥」也提供了包括無人機精準噴灑消毒液、物流精準配送、醫院數字施工等「硬核技術」支持。
此外,「北鬥」還有自己的獨特屬性。「最典型的就是短報文通信功能,可以支持1000字內容的短報文。」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李玉柏介紹,「『5·12』汶川特大地震時,當時震區的信息傳遞很多是依託北鬥終端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實現的。」
作為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北鬥相關產品已經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已提供的7種服務具體包括:面向全球範圍,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和國際搜救3種服務;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通信4種服務。在交通運輸、電商物流、自動駕駛、精準農業、海洋漁業、減震救災、食品安全、智慧旅遊等領域逐步落地。
「北鬥+5G」將解決無人駕駛技術痛點
隨著北鬥衛星的全球組網,未來,乘著5G與人工智慧的東風,其應用場景會更加豐富。
「『北鬥+5G』可以改變世界和時代!」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看來,未來北鬥技術將與各行業滲透結合。「『北鬥+ 5G』作為一種融合基礎設施,可賦能自動駕駛與工業網際網路,並在新基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鑑於目前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的更高精度位置與時間信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也指出了北鬥與5G的「天然融合性」。「北鬥和5G、人工智慧、新興技術等融合會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引發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方面產生革命性變化。」
以追求「車路協同」的無人自動駕駛為例。智能網聯汽車內部設備需要高精度的時空同步,「而北鬥可全天時通過絕對定位獲取相對定位關係,解決無人駕駛中的時空感知問題。」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科學委員會執行主席蔡蘭波介紹。無人駕駛汽車的感知是基於視覺的感知,這樣的安全性存在問題。「北鬥」即使在信號被遮擋的場景下,也能為汽車自動駕駛提供精準的實時定位定速。
在不久的未來,依託「北鬥」帶來的高精度導航,無人駕駛、無人配送會成為生活裡的常見景象——年會上,北鬥星通公司與美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基於對高精度定位應用在無人配送及自動駕駛領域未來市場發展空間的共識,將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和市場推廣。
「作為世界一流導航系統,北鬥系統的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的限制。」楊長風介紹,2035年前,我國還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作為北鬥衛星「母港」所在地 有能力在衛星導航產業一馬當先
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不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59顆北鬥衛星(含4顆試驗衛星)均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川內相關單位更是研製了北鬥三號30顆衛星中的10顆衛星載荷,提供了星間鏈路通信、星載原子鐘、航天外測、北鬥授時、北鬥晶片、北鬥終端等一系列配套產品。
年會上,相關專家也表示,衛星導航將成為繼移動通信、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預計2020年產值有望超過4000億元。」
作為北鬥衛星「母港」所在地,同時也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對於「北鬥」帶來的機遇,四川完全可以在發展衛星導航產業上一馬當先。
楊長風建議,四川儘快制定北鬥應用發展規劃政策路線圖,加快推動地方北鬥應用的規模化、體系化、產業化,儘快實施應用示範項目。
目前在產業應用上,依託九洲集團、振芯科技、天奧電子、華力創通、盟升電子等一批北鬥骨幹企業,四川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集群,產品涵蓋北鬥產業鏈上、中、下遊的各個領域。尤其是被譽為「全國北鬥產業發展佼佼者」的成都,起步早、發展快、應用模式與產業效率高。在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組織委員會副秘書長陸明泉看來,依託當地人才資源、科研院所和產業基地,基於北鬥技術的無人駕駛「或許會在成都首先得到應用」。
對此,曹衝建議,四川不僅要依託應用場景發展特色北鬥產業,還要依託頭部企業帶動產業鏈進一步發展。
蔡蘭波則提醒,北鬥產業的競爭是與國際龍頭競爭,四川應學習國外先進產業政策,引導市場共同發力。
同步播報
看好衛星導航產業成都正制定發展規劃
本報訊(王晉朝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國平)11月23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記者獲悉,成都市正在抓緊研究制定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相關規劃,目前徵求意見稿已出爐。
根據《成都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徵求意見稿)》,成都將加速融入國家PNT(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面向全球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徵求意見稿明確,到2030年,成都將打造成為國家綜合PNT系統建設重要支撐,面向歐亞的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實現相關產業營收規模3000億元,並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其中,規模超百億元龍頭企業1至2家,規模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3至5家,規模超億元的企業上百家,孵化培養一批相關高科技上市公司。
在衛星導航產業集聚發展態勢上,作為國家首批北鬥應用示範城市之一的成都,目前已構建形成了以高新西區北鬥產品製造產業集聚區和金牛區西部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區為核心,成都芯谷產業園、天府新區盟升電子北鬥產業基地等為支撐的「雙核多點」北鬥產業園區布局體系。在推進核心技術產品示範應用上,成都正在地震預警、氣象監測、警力調配等多個領域展開推廣,正加快建設基於「北鬥」的智慧景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物流配送信息服務平臺。
【來源:四川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