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4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9月23日上午,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
據介紹,本屆大會以「推進北鬥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以貫徹「新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導向,以「科創中國」為抓手,促進導航、遙感、通信等衛星系統的技術和應用領域進行深入交流,推動衛星數據的共享和綜合利用,以及衛星應用產業結構升級、改造,拓展北鬥融合應用新領域,培育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北鬥特色,營造開放、自主、兼容、漸進的北鬥應用發展環境。
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在開幕式致辭中說,武漢作為我國北鬥系統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重鎮,正搶抓北鬥服務全球新機遇,實施院士專家引領行動、應用場景開放行動、營商環境提升行動,以一流人才、一流場景、一流服務推動產業發展,促進應用推廣,服務企業發展,著力把武漢打造成為北鬥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在致辭中介紹,2019年,以北鬥應用發展為核心的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3450億元,與2012年北鬥正式提供服務時相比,總體產值增長了4倍。其中,隨著「北鬥+」和「+北鬥」發展的不斷深化,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就高達2284億元,顯示了我國北鬥應用與產業化發展的融合生態已初步形成。未來隨著「新基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發展的推進,北鬥技術應用和時空服務將更加普及,並將與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加速融合,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行業和大眾生活之中,更加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在開幕式上表示,自然資源部一方面大力推廣北鬥在自然資源部管轄的測繪工作、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滑坡監測、自然災害預防等業務工作方面的應用。另一方面,做好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建設和管理工作。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是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對於促進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市場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資源系統已完成建設超過3000餘座基準站,覆蓋了我國陸地國土和沿海區域,有力支持自然資源部業務工作,也為其它行業提供了精確位置服務。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指出,當前要積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充分利用北鬥融技術、融網絡、融數據、融終端,大力推廣「北鬥+」和「+北鬥」,讓北鬥與通信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深度融合,與各行業具體工作相結合,讓北鬥時空信息更好服務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我國智能產業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滿足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
大會隆重表彰了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衛星導航定位創新應用獎獲獎單位和個人,以及衛星導航定位終身成就獎獲獎者。今年的衛星導航定位終身成就獎授予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大地測量學家魏子卿。
在高端論壇環節,大會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中國工程院院士譚述森、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衝等北鬥領域內的諸多知名院士、專家及企業家,帶來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特別是北鬥系統建設和產業發展領域的前沿科技、創新應用、趨勢分析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會還頒發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25周年卓越貢獻企業獎、卓越貢獻個人獎、2020年度北鬥創新創業青年奮鬥獎、2020年「北鬥七星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優秀論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先進專業委員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優秀會員單位、《全球定位系統》優秀論文、《導航定位學報》優秀論文等獎項。
據了解,除高端論壇之外,本次年會還設立了5個分論壇專題研討北鬥系統在各領域內的廣泛應用,助力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跨越式發展,分別為北鬥融合5G發展與應用論壇、室內外無縫導航研究與應用論壇、北鬥國際化論壇、優秀博士論文論壇、北鬥新產品研製與應用論壇,等。此外,大會還將舉辦第二屆「北鬥之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以及「依迅杯」北鬥定位越野行業大賽等活動。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北鬥已進入全球服務的新時代,協會將繼續大力推進北鬥在航空航天、航海、遙感、衛星通訊、海洋開發、精準農業、智能交通、燃氣安全、老年關愛、應急救援、建築安全、地質災害、自然資源開發與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北鬥+」或「+北鬥」的融合創新示範,尤其是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中的作為,促進北鬥服務世界的進程。
據悉,本屆大會由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與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秘書處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