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耀成輝的「天狼星」和「北鬥星」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懷揣著對天地寰宇的敬畏,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從未停止過這樣的探索,仰望頭頂璀璨星空,思考深邃宇宙奧秘。
璀璨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自古就有追逐星空的悠久歷史與卓越成就。古埃及人以天狼星紀年,計算尼羅河水漲落,指導民眾生產生活。在中華文明中,也有類似星座——北鬥星。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即巴比倫文明時期),中華民族以北鬥星定方向、辨四季、定時辰,並由此發明了北鬥歷和指南針,橫亙夜空的北鬥星成為中華民族指引方向的守護者。
從天狼星到北鬥星,阿拉伯文明和中華文明在天文星象領域交相輝映,支撐著兩大文明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攀登科技的高峰,砥礪前行。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拖曳著耀眼的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牽手「北鬥星」,指引夢想的方向
人類在探索宇宙認知的歷史長河中,從未停止對時空信息獲取手段的探索,導航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活動空間不斷拓展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一批仰望星辰的中國科學家開始研製中國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以「北鬥」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
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6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為世界貢獻全球衛星導航的「中國方案」。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發射成功並不意味著系統建設的結束,而是服務全球的起點。
從GPS到北鬥,全球時空基準服務多樣化
1995年美國GPS系統完成24顆衛星發射組網,形成全球服務能力,25年來,人們已經習慣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稱為GPS。昔日,我們遙望先行者光芒;今日,中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從GPS到北鬥,全球時空基準服務多樣化。北鬥,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中國方案」。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衛星導航大國,始終踐行「自主、開放、兼容、漸進」發展原則,與世界共享北鬥發展成果,北鬥既是對現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完善和提升,也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保障。同時,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衛星導航大家庭,通過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互操作,攜手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為全球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衛星導航服務。
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史中,北鬥雖為後來者,但從來不是旁觀者,而是踐行者,更是創新者。北鬥獨創三種不同軌道混合星座,集合中圓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服務信號精度更高,抗遮擋能力更強。目前,北鬥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實測定位精度優於5米,還可以實現實時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導航定位增強服務。除定位導航授時基本服務外,北鬥系統還可提供包括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等多元特色服務。
北鬥是目前唯一可以進行短報文通信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一「獨門絕技」讓你不僅能知道自己在哪,還能使其他人獲知你的情況,你的位置,將讓遠洋、沙漠、郊野中的你不再孤單,並帶給你安全和信心。
發射北鬥導航衛星的運載火箭
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北鬥系統在行業和大眾應用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等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人民幣,其中北鬥系統貢獻率超八成。
在中國新冠疫情防控中,北鬥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北鬥高精度測量裝備火線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提高工地放線測量效率;北鬥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紛紛應用到疫區醫療物資配送,減少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基於北鬥的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向650餘萬入網重點運輸車輛持續推送疫情信息、防疫物資運輸信息、道路運輸服務信息,保障防疫救援物資一路暢通。
隨著各地在後疫情階段陸續加速復工復產進程,北鬥助力公路幹線運力恢復,為全面復工復產所需的生產物資運輸提供了堅實保障。北鬥智慧農機服務春耕備耕,科技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和「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利用北鬥定位功能,企業實現智能化管理復工人員行蹤,精準到點到人,為企業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北鬥系統的發展將迎來更多機遇。北鬥系統和5G結合,並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提供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農業和智慧家庭等新型服務,為社會帶來變革。
北鬥就在你身邊,在地球的任何地方
北鬥系統已經於2018年底開始提供全球基本服務,「中國的北鬥」已成為「世界的北鬥」。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享受北鬥帶來的開放、免費、高質量服務。
當下,北鬥系統已在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基於北鬥系統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智慧施工、機場授時、車輛船舶監管、智慧港口等解決方案,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得到成功應用。隨著北鬥全球星座完成部署,北鬥系統還將讓國際用戶享受到北鬥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短報文通信等多種特色服務。初心不變,中國的北鬥將永遠走在「為全人類提供導航服務」的路上。
夢想並不止步於此,北鬥服務全人類的步伐永不停止。2035年前,中國將建成以北鬥系統為核心、多手段補充增強備份、覆蓋陸海空天,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PNT服務。
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示意圖
北鬥,構築中阿太空絲綢之路
歷史上陸上以及海上的絲綢之路,在西亞、北非地區形成了交匯,絲綢之路成為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共同精神符號。在穿越時空的往來中,中阿兩個民族彼此真誠相待,阿拉伯人民是中國值得信賴、尊重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今天阿拉伯國家在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的轉型,這與中國「一帶一路」理念高度契合,中阿已經成為重振絲綢之路的天然合作夥伴。
北鬥作為中國首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空間基礎設施,在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同期,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的阿拉伯朋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提出構建「1+2+3」中阿合作格局,其中的「3」即指以北鬥衛星導航為代表的高新領域合作。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研究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落地阿拉伯項目」,2018年,習近平主席再次提出要推動中國北鬥導航系統服務阿拉伯國家建設。在中阿合作中,中國追求的是共同發展。
2016年1月,中國分別與沙特、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阿拉伯科技海運學院籤署北鬥合作諒解備忘錄,建立正式合作機制;2017年5月,第一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召開,構建起中阿衛星導航領域高端合作論壇;2018年4月,首個海外北鬥中心在突尼西亞建成,搭建起中阿衛星導航開放合作平臺;2018年12月,中國通過優化衛星發射計劃,提前2年優先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服務;2019年4月,第二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召開,正式確立論壇長效機制,發布了面向阿拉伯地區的來華學習獎學金名額;2019年9月,中國與伊拉克籤署北鬥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在各領域開展北鬥應用合作。
我們在阿拉伯地區的合作夥伴,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秘書長穆罕默德•本•阿莫日前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阿拉伯國家在很多領域都採用並實施了北鬥的應用,後疫情時代的中阿合作也將受益於此,中阿衛星導航合作,未來可期,共同發展。
如今,一條太空絲綢之路正在中國和阿拉伯兩大文明之間構築,北鬥導航將推動中阿集體合作向著更高水平發展。
攜手共進,共享北鬥系統技術與成果
阿拉伯諺語說:「被行動證明的語言是最有力的語言。」中阿間的經貿合作,切實給中阿雙方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和利益。中阿間的合作不應僅停留在經貿領域,中國願意在高新技術領域與阿拉伯國家共享技術成果。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願意通過聯合研發、產業合作、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合作交流,實現共同進步。埃及留學生Ahmed Mohamed Elsayed Abdelaziz(أحمد محمد السيد عبد العزيز)畢業於Benha大學,於2019年9月來華學習北鬥衛星導航技術。他表示,「我觀看了6月23日北鬥衛星的整個發射過程,感覺非常震撼。中國為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學習科研氛圍,不斷為我介紹最新的技術,使我能夠順利、高質量地完成科研學習任務。我真的很喜歡在這裡學習。」
阿拉伯諺語說「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人常講「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國願與阿拉伯國家攜手同行,讓北鬥系統擁抱阿拉伯國家,服務阿拉伯國家建設發展,秉持「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 王兆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