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風力發電、海底電纜,這兩個詞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昨天中午12點,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在象山縣石浦鎮檀頭山島附近敷設成功。也是這條海底電纜,連接起了檀頭山島上的風電場,使這兩個「高大上」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象山縣檀頭山島是寧波市十大開發海島之一,被列入浙江省海洋休閒旅遊基地。
近年來,國家戰略「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規劃」的實施,使得檀頭山島逐漸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綜合開發與保護試驗區的核心地帶。加上島上的資源優勢,檀頭山島開發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海島旅遊度假項目。
然而,和幾乎所有海島一樣,檀頭山島也面臨著淡水和電的緊缺問題。全島僅有兩臺200千伏安自備發電機,還是時段性供電,電能資源幾乎為零。
小周是一名資深背包客,2009年第一次去檀頭山時,他就愛上了這座美麗的島。不過,除了優美而波瀾壯闊的風景,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缺電。「島上沒有電,當地漁民都是用自備發電機,而且只是在給我們做飯時才發一下電。」
雖然這樣的「原始生活」別有一番風味,但在島上待的時間長了,總感覺不方便。「當時我就在想,這裡風這麼大,能不能利用風能發電?用上電了,還能保護環境。」
風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對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汙染排放、節約化石能源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檀頭山島風力資源豐富,同時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一張風力發電的宏偉藍圖,鋪開在這個東海上的秀美漁島上。
檀頭山島風電場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海洋能源開發項目之一,由浙江東海德迦風電公司於去年5月開始建造,共建設30臺單機容量850千瓦的風電機組,總裝機規模2.55萬千瓦,並新建35千伏開關站1座,以35千伏電壓等級併入110千伏鶴島變,需要敷設海底電纜4.05公裡、陸上架空輸電線路7.3公裡。
記者了解到,風電場併網後,象山供電公司還將根據新能源就近消納的原則,計劃在檀頭山島新建一座35千伏變電所,滿足島上生活用電和旅遊發展用電需求。「風電場建成後,每年可發電量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萬噸,減少揚塵7494.6噸。」東海德迦風電公司發電運行部經理楊紅傑說。
海底電纜鋪條有哪些困難?
檀頭山風電場接入電網工程,其中海底電纜線路長4.05公裡,佔整個線路長度的三分之一。
海底電纜敷設工程是寧波供電公司首次「試水」,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漁船過往頻繁、作業海區雨霧迷濛、施工海面能見度低、風急浪大,還有不規則洋流和施工有效期短等綜合不利因素,都成了一個個難題。
為確保施工安全、平穩、高效進行,寧波供電公司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每天6艘警戒船,從4個不同方位保駕護航;施工人員對潮水漲落進行精確計算,抓緊僅有的3天有效施工期,夜以繼日晝夜連續作戰,直到最後一段海纜也順利完成敷設。
為了防止海底電纜受洋流影響可能發生移位,工程採用了三芯統包電纜。「是陸地電纜的三倍粗,直徑有12釐米。」寧波送變電公司有限公司電纜安裝隊副隊長葉甍說。
總長4050米的電纜,只能靠人力抬到島上。拋錨就位點到終端登陸距離長,也大大增加了電纜輸送牽引的難度。葉甍用了兩個數字,「人力增加1倍,設備增加3倍。」
海底電纜怎麼敷設的?
敷設海纜需要在水下挖出一條長360米,寬16米的溝槽,石浦港狹窄,水下施工又不可見。不止要準確,還要精確。
記者從建設單位給出的施工方案中了解到,海底電纜的起點在南田島東北側馬鞍頭山咀北側,重點位於檀頭山島西南側東瓜(家)巖山咀北側海灣。
在敷設電纜開始之前,工作人員採用錨艇系上掃海工具,沿著每條設計路線往返掃海多次,直到施工路線上沒有影響正常施工的障礙物為止。在敷設開始時,專用施工船一邊利用水力噴射,在海底「衝挖」出6.2米左右的「溝槽」,再向下埋設3米,一邊對海纜進行埋設施工。
截至昨天,檀頭山島風電場全面完成了海纜始端登陸、海上衝埋敷設和海纜終端登陸三個階段任務,海纜敷設全線完工。
下一步,海纜和陸纜對接、終端安裝、電纜耐壓試驗將穩步推進。待配套的其他電力附屬系統全部建設完成後,檀頭山島風電場計劃將在今年4月份正式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