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基礎介紹

2021-01-19 千堯科技


概述


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前者主要用於電話、網絡等通信業,後者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陸用電纜相比,海底電纜在應用場合和鋪設方式方面存在不同,但發揮的作用基本相同。


1850年,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鋪設成功,連接了法國加萊和英國多弗。至此,越來越多的海纜增強了國與國之間的聯繫,甚至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同時,海纜也實現了能源傳輸形式的創新。隨著海底電纜技術的發展,如今海底電纜被廣泛運用於洲際通訊、島嶼互聯、海上油氣平臺、海上風電等領域。


能源需求是人類社會永恆不變的需求。我國擁有1.8萬餘千米長的海岸線,沿海分布6000多個島嶼,沿海地區又是我國經濟發達區域,沿海島嶼發展急需用電。由於建設電站成本高、周期長,再加上燃料供應不便且有汙染等因素,中小型海島的供電與通信都需要通過海底電纜來解決。近年來,隨著跨海輸電、通訊,海上油氣田等海洋項目的發展,尤其是海上風電等海洋新能源的快速增長,作為能源傳輸的關鍵通道,海纜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海洋中新敷設的海底電纜數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海底電纜的設計、製造、施工技術要求也不斷提高,尤其是將環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圖1 世界海底電纜地圖(2019)



海底電纜種類


海纜的種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劃分:

  1、導電芯數量。主要分為三芯海纜和單芯海纜,中低壓線路使用三芯海纜居多,高壓線路使用單芯海纜居多。

  2、傳輸功能。傳統海纜只有單純的電能傳輸功能,新型海纜屬於光電複合纜,有效地實現了電能和信號在同一根纜線上傳送。

  3、負荷類型。分為直流海纜和交流海纜,直流海纜特點是損耗小,易於實現長距離輸電,但直流海纜的應用經驗並不豐富,直流換流站等配套建設費用高昂,交流海纜損耗大,但運維技術成熟,配套建設費用小,因此海纜線路設計者們通常要進行技術和經濟上的權衡,實現效益最大化。


圖2 海底電纜電壓、兆瓦數和距離的關係

(Garrad Hassan)


圖3 三芯海底電纜截面圖


圖4 單芯海底電纜截面圖



海底電纜結構


海底電纜發展至今,結構設計上做出多種探索和嘗試,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型式:


1、浸漬紙包電纜。適用於不大於45kV交流電及不大於400kV直流電的線路。目前只限安裝於水深500m以內的水域。

2、充油電纜。利用補充浸漬劑的方法消除電纜中的氣隙。當電纜溫度升高時,浸漬劑膨脹,電纜內部壓力增加,浸漬劑流入供油箱;電纜冷卻時浸漬劑收縮,電纜內部壓力降低,供油箱內浸漬劑又流入電纜,防止了氣隙的產生,故可以用於110千伏及以上線路。敷設於水深可達500m。

3、充氣式(壓力輔助)電纜。使用浸漬紙包的充氣式電纜比充油式電纜更適合於較長的海底電纜網,但由於須在深水下使用高氣壓操作,故此增加了設計電纜及其配件的困難,一般限於水深為300m以內。

4、「油壓」管電纜。只適用於數公裡長的電纜系統,因為要把極長的電纜拉進管道內,受到很大的機械性限制。

5、擠壓式絕緣(交聯聚乙烯絕緣、乙丙橡膠絕緣)電纜。適用於高達200kV交流電壓。乙丙橡膠較聚乙烯更能防止樹枝現象及局部洩電,使海底電纜更有效地發揮功能。


浸漬紙包絕緣和充油式電纜受水深與敷設落差限制,現已基本淘汰。油壓管電纜受機械性限制也已淘汰。目前擠壓式絕緣電纜使用最為廣泛。


圖5 浸漬紙包電纜示意圖


圖6 充油電纜示意圖


圖7 充氣式電纜示意圖


圖8 交聯聚乙烯絕緣海底電纜示意圖


經過多年的總結和沉澱,目前海底電纜典型結構如下



正是以上獨特的機械和電氣設計,海纜才可以「安心」地躺在海底工作。



海底電纜在海上風電的應用


海上風電場作為一個離岸的發電廠,需要源源不斷地把發出的電力輸送到岸上併入電網,同時需要分秒不停地與陸上集控中心進行信息交互。因此,海上風電的電力和通訊傳輸都是依靠海底電纜實現的。



海上風電場的海底電纜的一端連接風電機組,另一端連接陸地升壓站或集控中心,中間可能還要連接海上升壓站或換流站。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場升高電壓通常採用二級升壓方案,即風電機組輸出電壓經箱變升壓至35kV後,分別通過35kV海底電纜匯流至110kV或220kV升壓站,最終通過110kV或220kV線路接入電網。因此,海上風電常用的海底電纜主要是35kV、110kV和220kV三種。


圖9 海底電纜連接示意圖



海底電纜並不像纜繩和繩索一樣可以隨意彎曲,電纜最小彎曲半徑一般為電纜直徑的6倍,而海底電纜的直徑一般都在200mm以上,因此海底電纜的彎曲半徑需要1.2m以上。過度的彎曲會造成電纜的破壞,因此在與結構連接時需要對電纜做好保護工作。海底電纜在風電基礎附近一般會安裝一段彎曲限制器,然後通過J型管進入風電基礎。


圖10 彎曲限制器


圖11 海底電纜 J型管  


海底電纜登陸端連接陸地升壓站或集控中心。在登陸點通常會將電纜放置在石砌電纜溝或混凝土槽內,再回填泥沙,蓋上蓋板。


圖12 海底電纜登陸端施工



海底電纜在中間段一般埋在海底,除非無人類活動或有良好的海洋環境。海上風電位於近岸淺海區域,人類活動頻繁,海底環境複雜。淺海區域海底衝刷嚴重,海底電纜裸露在海床上可能會引起海床衝刷掏蝕,出現海纜部分懸空而產生電纜過度彎曲損壞的風險;此外近海區域船舶的拖網、拋錨操作頻繁,裸露的海底電纜風險較高,因此海上風電中間段均採用埋設的方法,將電纜埋在海底下2m左右。


隨著海上風電往深遠海發展,到達水深較深區域,如海底水流基本靜止,且無人類活動,海底電纜可以不埋設。

圖13 海底電纜埋設示意圖


圖14 海底電纜水下勘察



隨著海上風電往深遠海發展,漂浮式海上風電正在逐步實現,如歐洲已建成的Hywind和Windfloat等(見前期漂浮式風電系列文章,Hywind漂浮式風電技術簡析、WindFloat漂浮式風電技術簡析等)。與固定式風電基礎不同,漂浮式海上風電基礎會在風、潮汐、波浪、海流等環境條件下運動,因此漂浮式海上風電的電纜連接需要採用動態電纜的連接方法。


漂浮式海上風電動態纜面臨大截面、高電壓、周期性負荷、絕緣老化、複雜環境載荷等耦合性問題,是目前海上風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圖15 海上風電場動態電纜示意圖


圖16 連接漂浮式風電的海底電纜



結語


雖然海底電纜歷史較長,發展相對成熟,但是其應用在海上風電的時間並不長,如本文所述,目前還面臨著許多具體問題。千堯科技專注於海上風電領域的各項問題,後續為讀者帶來一系列海底電纜的相關介紹、技術進展和分析。

相關焦點

  • 【圖文】海底電纜基礎介紹、敷設與安裝系列文章!
    海底電纜敷設海上風電場的海底電纜為解決海底高壓、防腐蝕以及絕緣等問題,採用包括加強層 、防蛀層 、絕緣層等多層結構,直徑大、強度高。例如,典型的單芯牛皮紙絕緣海纜,直徑約140毫米,每米重量約48千克;海上升壓站與陸上集控中心之間多採用的光電複合纜,直徑約250毫米,每米重量約110千克。
  • 對網際網路至關重要的「海底電纜」是怎樣維護的?
    KDDI於2013年7月19日舉行了「KDDI OCEAN LINK」號海底電纜敷設船參觀會,介紹了進行國際通信時不可或缺的、遍布全球的海底電纜的現狀以及鋪設和維修海底電纜時使用的海底電纜敷設船的工作機制。
  • 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的選擇
    由於海底自然環境惡劣及不可預見性,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是設計技術、製造技術難度較大的電纜品種。海底電纜不僅要求防水、耐腐蝕、抗機械牽拉及外力碰撞等特殊性能,還要求較高的電氣絕緣性能和很高的安全可靠性,特別是大長度海纜、海底光電複合纜更是對目前電纜行業的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極大挑戰。
  • 一張圖了解全世界海底電纜的整體分布
    如今海底電纜已經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陸,只要南極洲還沒有被開發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深埋在海底的電纜其實是全球化能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些電纜將全世界都聯繫在一起,由於我們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因此這些海底電纜每年都在增長以維持科技的發展。
  • 神奇的海底電纜
    除了您腳下四通八達的輸電網絡以外,廣袤幽深的海底也綿延著成千上萬海裡的海底電纜,在海底的平原、峽谷和高山之間穿梭,實現著海島和大陸、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繫,您用的一度電能,您接到的一通越洋電話,也許正是通過廣袤大洋底下哪根海纜傳送而來。
  • 動態海底電纜簡介
    動態海纜為浮式平臺供應電纜和傳輸通信信號,通常在浮式平臺與海底固定裝置之間進行對接。動態海纜通常懸掛在平臺底部,部分暴露在空氣中。藉助浮力裝置,動態海纜在水中呈現一定的線型,能夠滿足海上浮式結構物大範圍偏移要求並緩解動態電纜自身載荷。
  • 華為海底電纜項目被美國盯上
    臺灣《旺報》3月14日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正大力發展用於網絡數據傳輸的海底電纜,華為持股51%的華為海洋網絡公司近年迅速發展,已成為海底電纜工程界第四大業者。但卻引來美國政府猜測,擔心大陸可能通過海底電纜竊密或發動攻擊,構成反情報及安全威脅。
  • 海底電力電纜的損傷分析與防護
    海底電力電纜工作環境複雜,受損原因和陸上電纜差異很大,一旦損壞修復周期長,社會影響大。為了確保海底電力電纜能夠安全運行,其防護工作已迫在眉睫。分析了引起海底電力電纜損傷的因素,並從設計、施工、監測等幾個方面提出防護措施,為保障海底電力電纜的安全敷設和穩定運行提供參考。
  • 國內外海底電纜市場發展概況
    海底電纜是沿海島嶼與城市之間電力與通信的重要傳輸手段。沿海城市之間、島嶼之間及島嶼與大陸之間所需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的2006年用量約為800km,到2020年預計需求量為3000km以上。我國每年新建、維修海上石油平臺需要用各類電纜13000km,約有15%的海纜採用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保守估計使用各種型號規格海底電纜約2000km。
  • 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什麼是海底電纜?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方式不同。本項目的海底電纜採用500kV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連續長度約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長度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國內暫無生產能力和施工能力,全球只有3條生產線具備生產能力,也只有2條船能滿足施工需要。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該工程中的3根電纜是目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個長距離、較大容量的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跨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但自從2005年10月,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開工建設後,海底電纜供貨成為工程建設瓶頸。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工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從海底穿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 美媒:若大陸進攻,臺灣致命傷是海底電纜
    12月3日,臺灣一防務部門助理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文稱,若大陸發動攻擊,臺灣的致命傷或許是人們不曾想到的海底電纜。 前臺灣防務部門副負責人林中斌特別助理黃引珊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文聲稱,海底電纜是臺灣致命弱點,若遭中國大陸攻擊,將擾亂國際商業和金融市場,對日本、新加坡、印尼和澳洲造成嚴重經濟影響。
  • 揚州建世界最大海底電纜生產廠房 2019年投產
    原標題:「保姆」服務助推項目加速跑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個長500米、寬300米的鋼結構廠房框架正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拔地而起……「我們將在長江邊建起一座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海底電纜生產廠房,展現中國企業的風採和實力,為揚州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 山東電工電氣成功研製500千伏直流海底電纜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8月30日,±500千伏交聯聚乙烯直流海底電纜順利通過系統型式試驗,突破了國內超高壓直流海底電纜設計製造的瓶頸。該電纜由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牽頭、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配合研製。
  • 東方電纜500kV(含軟接頭)光電複合海底電纜通過驗收
    4月27日,恰逢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開幕,在這個特殊且值得銘記的日子,由東方電纜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浙江舟山500千伏聯網北通道第二回輸電線路工程用500kV交聯聚乙烯絕緣交流海底電纜(含軟接頭),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中國電科院等單位見證下,順利通過了驗收。
  • 長見識 海底電纜如果斷了怎麼辦
    圖為工人正在船上整理被損壞的海底電纜。技術人員正在檢測被破壞的海底電纜。由於經受強大外力,海底電纜嚴重移位,潛水員準備下水尋找。潛水員找到電纜頭。工人們徹夜施工搶修海底電纜。銜接好的海底電纜重新放入海底。
  • 新基建案例|請注意,海底有電纜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中國移動浙江舟山分公司(以下簡稱移動舟山)和國家電網正在推進一個海纜綜合管控平臺,平臺集成了一系列技術:衛星寬帶、5G、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其目的是保護海底電纜,通過預警、告警等措施,減少漁船在海底電纜區域拋錨可能帶來的損傷。
  • 電力擴建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12月下海
    外徑達172毫米,足足有大腿粗,這麼大的電纜您見過嗎?
  • 海上風電場海底高壓電纜的故障監測方法
    海底高壓電纜是海上風電場傳輸電能的重要組成組成部分,因此海底高壓電纜的安全運行對海上風電電力系統至關重要。作者針對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在線監測海底高壓電纜運行狀況的方法,利用有限元軟體ANSYS建立XLPE海底高壓電纜模型,仿真分析海底高壓電纜在不同故障形式下,海底高壓電纜內部物理量的變化,為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在線監測海底高壓電纜運行狀態提供參考。
  • 一張連黑客都想得到的全球海底電纜圖
    本文介紹的是一個全球海底電纜圖,也歡迎分享你看到的有趣圖譜。 鋪設在海底的電纜為世界帶來了網際網路,它們傳輸了99%的跨國數據,讓瞬時越洋通信成為可能,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連接發達經濟體的國際貿易狀況。 基於海底電纜的重要性及其大規模鋪設,《電信地理》雜誌從中得到靈感,製作了這幅復古風格的地圖,展示了連接整個網際網路的海底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