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海底電纜從早期的155公裡發展到如今的近900萬公裡。
如今海底電纜已經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陸,只要南極洲還沒有被開發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深埋在海底的電纜其實是全球化能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些電纜將全世界都聯繫在一起,由於我們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因此這些海底電纜每年都在增長以維持科技的發展。來自華盛頓電信的統計信息,全球海底電纜自1989年以來達到發展頂峰,在過去25年內,海底電纜從155公裡迅猛發展到894萬公裡,各種信息通過海底電纜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就像是資訊時代的血液在不停流淌,網際網路上幾乎95%的信息都要經過通過國與國之間布設的50毫米厚電纜。
1989年時海底電纜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英國與法國之間布設了155公裡的海底電纜,如今已經接近900萬公裡,但這個發展勢頭可能會被一個因素所左右,這就是俄羅斯發展的跨北極光學電纜系統,其預計在2016年推出,全長為1.49萬公裡,屆時亞洲、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聯繫可以通過這個通道來實現。目前正在使用的電纜數量為285條左右,在2015年底是將有22條不能使用,預計在2017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近900條,這意味著海底電纜將面臨小部分的更換。
布設海底電纜需要特殊設計的船隻,可攜帶數千英裡的電纜,在航行時將電纜布設到海底,自1850年以來,電信公司的工程師就試圖將陸地上的電纜轉移到海洋上,後來由於陸地資源有限,使用陸地電纜還需要交納昂貴的租金,進一步促進了海底電纜的誕生,早期的海底電纜用於通信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電纜為光纖材質,發送信息的速度快,只有50毫米厚,試驗電纜在1842年在紐約港進行了測試,使用絕緣橡膠等材料,如今我們已經使用聚乙烯電纜外殼,內部還有數層不同的結構,比如絞合鋼絲、凡士林等用來保護最裡面的光學纖維。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纜被稱為SEA-ME-WE 3,其意思是連接東南亞、中東、西歐,最短的海底電纜位於葡萄牙附近,如果海底電纜出現的損壞,就需要派遣水下機器人進行維修。一般情況下海底流與海底巖石摩擦會導致電纜損壞,遠洋漁船的錨鏈也會造成破損,2006年臺灣恆春地區的地震導致多條海底電纜受損,國際網際網路、通信服務部分中斷。(羅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