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了解全世界海底電纜的整體分布

2020-12-08 TechWeb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海底電纜從早期的155公裡發展到如今的近900萬公裡。

如今海底電纜已經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陸,只要南極洲還沒有被開發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深埋在海底的電纜其實是全球化能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些電纜將全世界都聯繫在一起,由於我們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因此這些海底電纜每年都在增長以維持科技的發展。來自華盛頓電信的統計信息,全球海底電纜自1989年以來達到發展頂峰,在過去25年內,海底電纜從155公裡迅猛發展到894萬公裡,各種信息通過海底電纜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就像是資訊時代的血液在不停流淌,網際網路上幾乎95%的信息都要經過通過國與國之間布設的50毫米厚電纜。

1989年時海底電纜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英國與法國之間布設了155公裡的海底電纜,如今已經接近900萬公裡,但這個發展勢頭可能會被一個因素所左右,這就是俄羅斯發展的跨北極光學電纜系統,其預計在2016年推出,全長為1.49萬公裡,屆時亞洲、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聯繫可以通過這個通道來實現。目前正在使用的電纜數量為285條左右,在2015年底是將有22條不能使用,預計在2017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近900條,這意味著海底電纜將面臨小部分的更換。

布設海底電纜需要特殊設計的船隻,可攜帶數千英裡的電纜,在航行時將電纜布設到海底,自1850年以來,電信公司的工程師就試圖將陸地上的電纜轉移到海洋上,後來由於陸地資源有限,使用陸地電纜還需要交納昂貴的租金,進一步促進了海底電纜的誕生,早期的海底電纜用於通信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電纜為光纖材質,發送信息的速度快,只有50毫米厚,試驗電纜在1842年在紐約港進行了測試,使用絕緣橡膠等材料,如今我們已經使用聚乙烯電纜外殼,內部還有數層不同的結構,比如絞合鋼絲、凡士林等用來保護最裡面的光學纖維。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纜被稱為SEA-ME-WE 3,其意思是連接東南亞、中東、西歐,最短的海底電纜位於葡萄牙附近,如果海底電纜出現的損壞,就需要派遣水下機器人進行維修。一般情況下海底流與海底巖石摩擦會導致電纜損壞,遠洋漁船的錨鏈也會造成破損,2006年臺灣恆春地區的地震導致多條海底電纜受損,國際網際網路、通信服務部分中斷。(羅輯/編譯)

相關焦點

  • 十一張圖讓你徹底了解海底電纜
    實際上,幾乎所有數據都是通過海底電纜傳輸的,它們沿著海底蔓延數十萬公裡。美國主流網絡媒體BI為我們展示了這些海底電纜的建造歷史和龐大規模,它們幫助我們傳輸推文、視頻、電話以及銀行交易等。圖註:與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衛星僅承擔不到1%的人類通信任務,其餘都被海底電纜傳輸。
  • 一張連黑客都想得到的全球海底電纜圖
    本文介紹的是一個全球海底電纜圖,也歡迎分享你看到的有趣圖譜。 鋪設在海底的電纜為世界帶來了網際網路,它們傳輸了99%的跨國數據,讓瞬時越洋通信成為可能,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連接發達經濟體的國際貿易狀況。 基於海底電纜的重要性及其大規模鋪設,《電信地理》雜誌從中得到靈感,製作了這幅復古風格的地圖,展示了連接整個網際網路的海底電纜。
  • 神奇的海底電纜
    除了您腳下四通八達的輸電網絡以外,廣袤幽深的海底也綿延著成千上萬海裡的海底電纜,在海底的平原、峽谷和高山之間穿梭,實現著海島和大陸、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繫,您用的一度電能,您接到的一通越洋電話,也許正是通過廣袤大洋底下哪根海纜傳送而來。
  • 海底電纜基礎介紹
    我國擁有1.8萬餘千米長的海岸線,沿海分布6000多個島嶼,沿海地區又是我國經濟發達區域,沿海島嶼發展急需用電。由於建設電站成本高、周期長,再加上燃料供應不便且有汙染等因素,中小型海島的供電與通信都需要通過海底電纜來解決。近年來,隨著跨海輸電、通訊,海上油氣田等海洋項目的發展,尤其是海上風電等海洋新能源的快速增長,作為能源傳輸的關鍵通道,海纜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 全世界那麼多的海底電纜,到底怎麼鋪的?壞了怎麼辦?
    然而在衛星通信還沒普及的現代,我們想要聯繫大洋彼岸的人索要通過的,就是潛藏在海洋深處的海底電纜。從歐洲到美洲,從美洲到亞洲,全世界的海底可以說到處都是海底電纜,當然現如今已經進入到海底光纜的時代。我們知道,海洋環境是非常複雜的,想要鋪設跨越大洋的海底電纜,難度可以說非常之高。
  • 海上風電場海底高壓電纜的故障監測方法
    海底高壓電纜是海上風電場傳輸電能的重要組成組成部分,因此海底高壓電纜的安全運行對海上風電電力系統至關重要。作者針對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在線監測海底高壓電纜運行狀況的方法,利用有限元軟體ANSYS建立XLPE海底高壓電纜模型,仿真分析海底高壓電纜在不同故障形式下,海底高壓電纜內部物理量的變化,為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在線監測海底高壓電纜運行狀態提供參考。
  • 浙江舟山一船起錨鉤斷海底電纜 千人島斷電(圖)
    舟山定海大貓山島與西蟹峙島之間的一條海底電纜被鉤斷,造成大貓山全島停電,島上200多戶居民用電全受到影響。昨晚,記者從舟山定海電力分局了解到,如果一切順利,全島8月3日或4日可全面恢復供電。  強行起錨,鉤斷海底電纜  當晚10時45分左右,舟山定海供電分局接到報警,稱大貓山和西蟹峙兩島停電,供電線路也出現了故障。電力部門立即派人連夜進行巡查,經過2個多小時的查找,最終發現是兩島之間的一條海底電纜被船隻起錨時鉤斷了。
  • 國內外海底電纜市場發展概況
    海底電纜是沿海島嶼與城市之間電力與通信的重要傳輸手段。沿海城市之間、島嶼之間及島嶼與大陸之間所需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的2006年用量約為800km,到2020年預計需求量為3000km以上。 2.海上石油平臺用海底電纜市場 據了解,各類每座海上石油平臺上電纜的用量是:自升式平臺150km,半潛式平臺180km,採油平臺200km,生產平臺200km,生活平臺100km。最近,韓國為俄 羅斯建造的一座特大型海上石油平臺,共用各類電纜大約900km。
  • 解析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
    圖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系統原理圖1.2 海底電纜中基於不同散射光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海底電纜其光纖中光傳播時散射光有三種成分因此,對海底電纜的時域分布光纖檢測系統按光的載體可分為三種形式:基於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基於布裡淵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和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監測系統。當前,前二種形式的研究和在海纜中的應用較多,後一種形式由於其自身的限制而很少單獨運用在海纜的監測中。
  • 海底電力電纜的損傷分析與防護
    海底電力電纜工作環境複雜,受損原因和陸上電纜差異很大,一旦損壞修復周期長,社會影響大。為了確保海底電力電纜能夠安全運行,其防護工作已迫在眉睫。分析了引起海底電力電纜損傷的因素,並從設計、施工、監測等幾個方面提出防護措施,為保障海底電力電纜的安全敷設和穩定運行提供參考。
  • 動態海底電纜簡介
    動態海纜為浮式平臺供應電纜和傳輸通信信號,通常在浮式平臺與海底固定裝置之間進行對接。動態海纜通常懸掛在平臺底部,部分暴露在空氣中。藉助浮力裝置,動態海纜在水中呈現一定的線型,能夠滿足海上浮式結構物大範圍偏移要求並緩解動態電纜自身載荷。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圖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系統原理圖1.2 海底電纜中基於不同散射光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因此,對海底電纜的時域分布光纖檢測系統按光的載體可分為三種形式:基於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基於布裡淵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和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監測系統。當前,前二種形式的研究和在海纜中的應用較多,後一種形式由於其自身的限制而很少單獨運用在海纜的監測中。
  • 對網際網路至關重要的「海底電纜」是怎樣維護的?
    KDDI於2013年7月19日舉行了「KDDI OCEAN LINK」號海底電纜敷設船參觀會,介紹了進行國際通信時不可或缺的、遍布全球的海底電纜的現狀以及鋪設和維修海底電纜時使用的海底電纜敷設船的工作機制。
  •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今上岸 預計9月底送電(圖)
    臺海網6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崔曉旭/文吳曉平/圖通訊員徐福興)記者昨日從廈門電業局獲悉,進島電力第一通道擴建工程、國內最粗的海底電纜將於今天上岸
  • 【圖文】海底電纜基礎介紹、敷設與安裝系列文章!
    按地點可分為碼頭接纜和船上過纜,按方式可分為散裝過纜和整體吊裝過纜。我國通常採用海底電纜敷設船接纜,地點一般為生產廠家的碼頭。(2) 試航。 施工船舶到達施工現場後,首先進行試航作業, 熟悉海況及施工航線,以確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質量,此工序為非必須完成的工序。
  • 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的選擇
    由於海底自然環境惡劣及不可預見性,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是設計技術、製造技術難度較大的電纜品種。海底電纜不僅要求防水、耐腐蝕、抗機械牽拉及外力碰撞等特殊性能,還要求較高的電氣絕緣性能和很高的安全可靠性,特別是大長度海纜、海底光電複合纜更是對目前電纜行業的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極大挑戰。
  • 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鋪到了象山的檀頭山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風力發電、海底電纜,這兩個詞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昨天中午12點,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在象山縣石浦鎮檀頭山島附近敷設成功。也是這條海底電纜,連接起了檀頭山島上的風電場,使這兩個「高大上」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象山縣檀頭山島是寧波市十大開發海島之一,被列入浙江省海洋休閒旅遊基地。
  • 長見識 海底電纜如果斷了怎麼辦
    圖為工人正在船上整理被損壞的海底電纜。技術人員正在檢測被破壞的海底電纜。由於經受強大外力,海底電纜嚴重移位,潛水員準備下水尋找。潛水員找到電纜頭。工人們徹夜施工搶修海底電纜。銜接好的海底電纜重新放入海底。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該工程中的3根電纜是目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個長距離、較大容量的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跨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但自從2005年10月,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開工建設後,海底電纜供貨成為工程建設瓶頸。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工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從海底穿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 海南:海底電纜是不可或缺的電力「生命線」
    海底電纜投運至今已安全運行2200天。 數據顯示,海南聯網工程今年上半年送電6億多度,相當於前5年半的送電總和。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海口分局黨委書記上官亞輝說,「其實,海南聯網工程設計之初,只是作為海南電力的備用線路。」 海南聯網工程實現了海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的連接,從根本上解決了海南電網「大機小網」的突出問題,有效提高了海南電網供電可靠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