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粗海底電纜今上岸 預計9月底送電(圖)

2020-12-02 網易新聞

  臺海網6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崔曉旭/文吳曉平/圖通訊員徐福興)記者昨日從廈門電業局獲悉,進島電力第一通道擴建工程、國內最粗的

海底電纜

將於今天

上岸

,預計9月底送電。

  進島電力第一通道擴建工程總投資達5.32億元,電纜將從集美22萬伏英春變電站出發,經過架空線和一段

陸地電纜

,到達集美側海域,隨後在集美大橋靠廈門大橋大約200米處的海域下海,通過海底電纜在集美大橋島內側靠西門大橋200米左右的海域上岸,再通過陸地電纜到達島內22萬伏圍裡變電站。

  海底電纜共有三根,每根都要單獨鋪設,並且以每分鐘一米的速度向島內「匍匐」前進。繼第一根、第二根海底電纜鋪設完成後,今天,第三根海底電纜也將順利上岸。

  (來源:臺海網)

本文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今早集美下海
    今天上午,國內最粗海底電纜從集美下海,穿過高集海域海底,首根3天後從高崎上岸。一個月後,廈門進島第一電力通道擴建將完工。據悉,每盤電纜的重量達350多噸,電纜外徑172毫米,足足有大腿粗,大約每米電纜87公斤重。
  • 電力擴建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12月下海
    外徑達172毫米,足足有大腿粗,這麼大的電纜您見過嗎?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海南日報記者張杰通訊員黃啟輝攝  經過6天多的敷設,3月17日下午3時28分,海南聯網工程首根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縣橋頭鎮林詩島終端站上岸,露出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根看似一條黑色「大繩子」的電纜長度創世界之最,將使海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連接起來,使海南電網告別「孤網運行」的歷史。  那麼世界最長的海底電纜究竟是什麼樣?
  • 藉助翔安隧道「清潔電」進鷺島 亞洲第一個藉助海底隧道敷設電纜的...
    這也是亞洲第一個藉助海底隧道敷設電纜的工程,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海底電力通道。島外環保電能被輸送入島  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工程,起於廈門東部LNG燃氣電廠,止於廈門島內湖邊220千伏變電所,將重點服務島內東部經濟跨越發展。
  • 海南:海底電纜是不可或缺的電力「生命線」
    最新的消息是,南方電網計劃建設海南聯網二回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工,2017年建成投產。早在6年前,500千伏海南聯網工程正式投運,目前每天送電負荷30萬千瓦。海底電纜投運至今已安全運行2200天。 數據顯示,海南聯網工程今年上半年送電6億多度,相當於前5年半的送電總和。超高壓輸電公司廣州局海口分局黨委書記上官亞輝說,「其實,海南聯網工程設計之初,只是作為海南電力的備用線路。」
  • 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這就要通過海底電纜。2月9日,我國第二條500千伏超高壓、長距離、大容量的「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第二回聯網工程」首根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500千伏林詩島終端站登陸。本項目的海底電纜採用500kV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連續長度約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長度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國內暫無生產能力和施工能力,全球只有3條生產線具備生產能力,也只有2條船能滿足施工需要。
  • 神奇的海底電纜
    除了您腳下四通八達的輸電網絡以外,廣袤幽深的海底也綿延著成千上萬海裡的海底電纜,在海底的平原、峽谷和高山之間穿梭,實現著海島和大陸、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繫,您用的一度電能,您接到的一通越洋電話,也許正是通過廣袤大洋底下哪根海纜傳送而來。
  • 海底電纜被切斷噩夢成真 茅利塔尼亞斷網2天
    由於海底電纜被切斷,非洲國家茅利塔尼亞3月末時全國斷網2天。沒有人知道電纜中斷的原因,也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被切斷的,但海底電纜特別容易受到破壞。  多年來,各國始終擔心,敵對的外國勢力可能會切斷向世界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海底電纜。3月底,這種網際網路噩夢首次在現實中上演。  由於海底電纜被切斷,茅利塔尼亞全國斷網2天。
  • 揚州建世界最大海底電纜生產廠房 2019年投產
    原標題:「保姆」服務助推項目加速跑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個長500米、寬300米的鋼結構廠房框架正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拔地而起……「我們將在長江邊建起一座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海底電纜生產廠房,展現中國企業的風採和實力,為揚州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 一條直達海南的海底「超高速通道」開通!
    單根海底電纜長32公裡創世界紀錄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朱玉 攝)工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是敷設4根穿越瓊州海峽的超高壓海底電纜,海纜採用500千伏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長度達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該工程到底有多重要?
  • 500kV海底電纜如何鋪設?看完本文就懂了!
    (蔡勇 攝)連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的500千伏海底電纜穿越瓊州海峽就靠它!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朱玉 攝)工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是敷設4根穿越瓊州海峽的超高壓海底電纜,海纜採用500千伏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長度達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一直以來,南方電網公司大力服務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推動海南電源多元發展,推進海南主網架結構建設。
  • 一張圖了解全世界海底電纜的整體分布
    1989年時海底電纜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英國與法國之間布設了155公裡的海底電纜,如今已經接近900萬公裡,但這個發展勢頭可能會被一個因素所左右,這就是俄羅斯發展的跨北極光學電纜系統,其預計在2016年推出,全長為1.49萬公裡,屆時亞洲、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聯繫可以通過這個通道來實現。
  • 【圖文】海底電纜基礎介紹、敷設與安裝系列文章!
    其中:淺灘段敷設時,電纜敷設船停在距離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過岸上的牽引,將放置在浮包上的電纜牽引上岸,電纜上岸後拆除浮包引機,使電纜下沉至海底。圖8 衝埋式埋設犁伴隨著回聲探測與潛水器技術的發展,敷設後的海底電纜通過回聲探測技術還原海床的三維圖像,檢查海底電纜的敷設情況,若發現裸露在外的電纜,出動控制潛水器,深入海底撿起光纜,埋入泥土下面
  • 走近水線兵:維護海底電纜暢通 承接島內外通信聯絡(圖)
    走近水線兵:維護海底電纜暢通 承接島內外通信聯絡(圖)  這時最忙的是老水線兵,放下手裡的活,用早準備好的背包繩把新兵一個個捆住,防止出現意外,讓他們在船上接受風浪的洗禮。這種辦法,一代代傳了下來,成為每位水線兵的必修課。官兵們美其名曰:「船動兵不動」。  船艙裡的「桑拿浴」  去年7月,水線兵們接到上級通報,燒餅礁海域海底電纜老化嚴重,需立即更新。  簡單地動員後,布纜船出發了。
  • 海底電纜基礎介紹
    圖3 三芯海底電纜截面圖圖4 單芯海底電纜截面圖海底電纜結構海底電纜發展至今,結構設計上做出多種探索和嘗試,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型式圖9 海底電纜連接示意圖海底電纜並不像纜繩和繩索一樣可以隨意彎曲,電纜最小彎曲半徑一般為電纜直徑的6倍,而海底電纜的直徑一般都在200mm以上,因此海底電纜的彎曲半徑需要
  • 十一張圖讓你徹底了解海底電纜
    實際上,幾乎所有數據都是通過海底電纜傳輸的,它們沿著海底蔓延數十萬公裡。美國主流網絡媒體BI為我們展示了這些海底電纜的建造歷史和龐大規模,它們幫助我們傳輸推文、視頻、電話以及銀行交易等。圖註:與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衛星僅承擔不到1%的人類通信任務,其餘都被海底電纜傳輸。
  • 國內最長無接頭三芯35千伏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在東方電纜交付驗收
    本報記者 吳奕萱8月20日,浙江溫州南麂島與大陸聯網35千伏輸變電海纜工程在東方電纜重點實驗室交付驗收。東方電纜此次供貨的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無接頭三芯35千伏光電複合海底電纜,總長度為43.95km。期間還詳細展示了東方電纜相關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驗收工作順利完成。該工程預計近期將會建成投運,這將是記入南麂島歷史的時刻,意味著島上居民生產生活用電難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年年缺電的日子將遠去。
  • 國內外海底電纜市場發展概況
    當前國內、國際海底電纜存在廣闊的市場及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如下幾個市場: 1.沿海城市及島嶼市場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裡長的海岸線,6000多個大小島嶼散布在海岸的外緣。
  • 史上最快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FASTER」投入使用 中美日等共建
    光纜在美國一側的俄勒岡州班登上岸;日方一側的登陸點則有兩個:分別為日本三重縣誌摩市的志摩海底電纜登陸站和千葉縣南房總市的千倉第二海底電纜登陸站。去年6月至7月,光纜分別在日本一側的兩個登陸站上岸。整個工程歷經約2年時間完成。
  • 航拍丨海南聯網二回工程海底電纜開始敷設,長達32公裡
    (宋印官朱玉李品攝)海底電纜敷設船有啥能耐?俯瞰海纜敷設施工船。(蔡勇攝)連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的500千伏海底電纜穿越瓊州海峽就靠它!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