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往工井輸送電纜
閩南網9月5日訊 昨天,在翔安隧道的島內出入口處,電業局工作人員忙得熱火朝天,正將一段長達600多米的電纜從地面上的工井延伸進海底隧道內。
作為廈門電力進島的第四通道工程,完工後,廈門東部LNG燃氣電廠的清潔環保電能被輸送到島內。這也是亞洲第一個藉助海底隧道敷設電纜的工程,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海底電力通道。
島外環保電能被輸送入島
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工程,起於廈門東部LNG燃氣電廠,止於廈門島內湖邊220千伏變電所,將重點服務島內東部經濟跨越發展。電纜敷設的是大容量的雙分裂電纜,輸送容量比普通電纜翻一番,工程首期規劃容量99萬千伏安。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施工現場。在湖裡萬達廣場東側附近、翔安隧道島內出入口處,只見一隻直徑4.2米的電纜盤被立起來,固定在支架上,電業局工人藉助電纜輸送機、滑車等工具,讓電纜緩緩地「走」下電纜盤,從地面上的一口工井延伸進隧道內。
「隧道限高2米,電纜盤太大了,沒法直接進隧道,所以我們採取特殊的方法進行作業。」項目負責人、廈門電業局基建工程師鄭金春介紹。此前,該工程已完成海底隧道電纜玻璃鋼支架、槽盒安裝等準備工作。從8月27日開始,他們就已將電纜輸送到現場。昨日,工人在翔安隧道兩端,同時敷設電纜。
作為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的首期工程,海底加上陸地,需要敷設的電纜線路全長13.397公裡,光海底電纜就有6.048公裡,佔了近一半。
海底電纜走車行隧道屬國內首例
220千伏高壓電力電纜走車行隧道,這在國內還是首例。經過提前設計,電纜全敷設在翔安海底隧道的服務隧道內。服務隧道位於兩條行車主洞的中間,是翔安海底隧道的緊急避難通道和日常檢修通道,同時也為供電、供水設施等預留了空間。
鄭金春介紹,本次電纜敷設路徑最遠達3公裡,他們採取兩頭各自敷設的方式,全程靠機械和人工配合完成,總共投入40臺電纜輸送機和800個支架電纜滑車,現場有80名工人同時作業。
目前,陸地電纜隧道頂管施工正在進行,工程預計明年夏季完工送電。
□相關連結
廈門電力進島借隧道跨海送電不怕颱風天更安全
廈門四個電力進島通道
廈門市電網共有3個220千伏電力進島通道。第一通道採用海底電纜供電方式,從集美到島內圍裡變電站。第二、三通道採用跨海架空線路,從海滄進島。第二通道從海滄生活區往東渡方向,第三通道從海滄嵩嶼往島內西堤方向。
第四通道建成後,廈門島將形成四個電力通道,同時向島內輸送電能的格局,大大滿足廈門島內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本網記者 陳志堅 通訊員 莊穎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