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經過5年的施工,翔安隧道即將在今年4月通車。它的建設過程,充分體現了建設者依靠科學發展觀攻克世界性難題的過程,為我國隧道建設史書寫嶄新篇章。
在正月初一胡錦濤總書記到翔安隧道現場慰問一線職工後,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設者無比振奮,他們將自豪化為動力,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翔安隧道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好隧道的後續工程,嚴密組織、科學施工,保證質量、保證安全,把翔安隧道建設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
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其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施工。貫通後,廈門島與翔安區的車程將由1個半小時縮短至8分鐘,大大加快島內外一體化進程。
第一條海底隧道,也帶來了數項工程質量、施工安全上的「第一」。翔安隧道的建設者們,在5年多的時間裡接連攻克的數項世界性難題——充滿海水和爛泥的海底風化深槽,120米的長度開挖20個月;世界上覆蓋層最淺的海底隧道,最薄處5.7米;行車主洞開挖斷面面積達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尚屬首例……
正是依靠自主創新,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工藝達世界頂級水平,工程質量合格率100%,施工實現「零死亡」,並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全國三大樣板工程之一。
27年拼搏
造百年路橋藝術
胡錦濤總書記春節期間來到翔安隧道,不僅是對建設者的親切關懷,也是各級政府對廈門路橋建設集團的信任。
這種信任,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獲得。路橋集團的歷史有27年,自1993年就開始為廈門特區的發展服務,歷年來承建了諸如「四橋一隧」和成功大道等一系列國家、省、市重點工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特區發展的堅實後盾。
不過路橋人認為,工程建設完成,並不代表責任的結束,也不能說就此獲得最終成功。因為,路橋工程,都要符合「百年工程」的考驗。如翔安隧道從建設伊始,就一直堅持「百年工程」的標準,在路橋人眼裡,這些工程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他們親手雕琢的藝術品。
翔安隧道
重視安全 重視質量
除了諸如全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和諸多工程世界性難題外,翔安隧道還在工程質量和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依靠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
比如,隧道在國內率先引入「安全總監一票否決制」,出於安全考慮,安全總監可以隨時終止施工;首次將「安全管理辦法手冊」加入招標文件,使翔安隧道開工前有高起點;首個工程施工材料直接到廠家監督生產的工程,使原料在出廠環節就有高標準……
正是這種重視安全、重視質量的態度,翔安隧道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兩次「國家級」督察中成績優異,並實現了開工至今的「零死亡」。
承擔責任
繼續發揮國企作用
經過27年的發展,廈門路橋建設集團目前有200多人的技術骨幹隊伍,並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工程專家為公司顧問。今年翔安隧道通車後,路橋集團將繼續做好廈成高速公路廈門段、瀋海高速公路擴建等重點工程。
除此之外,路橋集團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相關要求,在海西建設和廈門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承擔起責任,靠實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據悉,路橋集團下一步將承接廈門第二東、西通道和城市輕軌等項目建設任務,目前該集團正在進行這些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
人物專訪 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靈強:
總書記的讚許
是我們的最高榮譽
路橋集團的27年,可以說是在困難中前進,在艱苦中發展。承建了這麼多重點工程的路橋集團,正是在一步一腳印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方認可,逐漸成熟壯大為海西中心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這幾年,路橋承建的一系列國家、省、市重點工程,風險和挑戰都非常大,保質量、保安全,是隨時要面對的嚴峻考驗。」黃靈強說,「這次胡錦濤總書記來到翔安隧道,我和集團副總曾超一起向總書記匯報工作,我們的成績得到了總書記的讚許,這是我們建設者的最高榮譽,是對我們的莫大鼓舞。」
雖然路橋有27年的工程建設經驗,也擁有一支200多名骨幹技術人員組成的成熟隊伍,但面對翔安隧道,挑戰是全新的。「沒有任何經驗借鑑的情況下修建全國第一條海底隧道,許多困難無法想像,一個錯誤就是滅頂之災,但我們最終戰勝了困難。」黃靈強說,「這種經曆書本上無法學到,所有的建設者在建設過程中所摸索到的一切,每一步保質量、保安全的探索,都彌足珍貴。」
現在,翔安隧道貫通了,外部看來,路橋集團在工程進展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但黃靈強認為,在隧道質量方面,將是一個「百年」的考驗。「路橋集團參與翔安隧道的建設者,大多都是30歲至40歲的人,他們把自己一生中最精華的5年時間,投入到工程中去,通車當然是一個成功,但『百年工程』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黃靈強說。
分工不同、平等對待。談到默默支持路橋集團27年的廣大農民工建設者,黃靈強說,正如總書記所說,我國現代化建設成就中凝結著廣大農民工的辛勞和貢獻,路橋集團深知一線工人才是最可愛的人。「每個新年,我們都會邀請農民工一起吃年夜飯,『今天桌上最大的,就是我們的農民工兄弟』是我們每年都要說的一句話。讓廈門成為他們第二個家,就是廈門對這些建設者的最大謝意。」黃靈強說。
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曾超:
建設審查制度
已成寶貴經驗
耗時5年的世界級工程,翔安隧道實現「零死亡」。從建設前期開始,安全工作就著手進行了。2004年,路橋集團就邀請包括國內以及英法海底隧道的專家進行風險評估。在這之後,翔安隧道在安全方面,陸續創下了許多近乎苛刻的「第一」、「首次」。
「比如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首次設立『安全總監一票否決制』,安全總監參加所有施工方案的討論,如果發現了安全隱患,他可以立即下令停工。」曾超介紹。安全的「至高無上」由此可見一斑。
在施工前,路橋集團還編制了安全管理辦法,並首次將這個辦法加入了招標文件。一般來說,招標文件通常是一些合同條款,把安全管理加進去,這是前所未有的。曾超說,這項措施為翔安隧道施工創造一個非常嚴格的環境,它要求施工單位將安全作為人員、資金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考慮,並作為硬性指標執行。
翔安隧道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修建的海底隧道,它的關鍵技術是安全的核心,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技術,能夠從根本上避免較大的安全問題。因此,翔安隧道在遇到諸如風化槽、透水砂層等施工難題時,都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層層論證把關,並形成一套完善的審查制度。
這個審查制度涉及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比如F1風化深槽,120米分成若干個循環,每個循環都要經過審查。最後完全通過這個風化槽,足足花了20個月,同期的集美大橋都建完了。為什麼要這麼細?就是因為第一條海底隧道的不確定性。
「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掌子面後面就是風化槽,挖開了,是土是泥是水,誰也不敢確定,真的是吃螃蟹。挖山體隧道,就算塌通天了也能彌補,可海水是無盡的,挖開之後如果是海水,對工程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曾超解釋了審查制度的必要性。現在,這套審查制度已經成為重大工程難題中的寶貴經驗。
翔安隧道的應急預案,也可以說是國內工程界有史以來最前面的一本預案。這本預案花了3個月的時間編制,內容涉及塌方、湧水、火災、爆炸、颱風等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故,並將這些事故分門別類,預案堪稱隧道工程安全的範本。
翔安隧道五通端項目經理王學斌:
翔安隧道模式
成為一個品牌
安全是天,質量是生命。2004年,當建設還沒有開始時,修建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就開始進行實驗,因為這條海底隧道要在鹽霧侵蝕下,達到保用100年的標準。而2006年,前期混凝土質量檢測才被列入國家標準,翔安隧道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王學斌介紹,翔安隧道有一套工程質量模式:政府監督、法人負責、社會監理、企業自檢。這個模式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充分發揮業主的核心地位,督促各方做到嚴格管理、嚴格工藝、嚴格紀律。
翔安隧道上還有「首建制」,這個制度的建立要求一項建設環節,必須從頭到尾保持質量的高度一致。「比如翔安隧道二次襯砌『第一模』時,各方集合在一起,從材料的選定、混凝土的配比、入模程度、澆鑄工藝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現場把關、評估、分析,並找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辦法。」王學斌說,「一旦通過,今後同樣建設內容必須與其保持同一個標準。」
另外,翔安隧道還是廈門首個到廠家去監督採購施工材料的項目。「比如施工的鋼結構、機電設備,派專員跑到廣東和上海的廠家,現場盯著看,保證了進場材料100%優質。」王學斌說。
鋼筋綁紮的整不整齊,其實在工程標準方面,這算不上問題,但在翔安隧道,所有鋼筋綁紮間距有嚴格規定,防水板施工也是一絲不苟。王學斌說:「這些細節施工,也許不礙大事,但我們打造的是百年工程,必須追求細節上的完美。」
除了市級交通質監部門每個月的檢查,翔安隧道還接受了兩次由交通部副部長帶隊的「國家級」督察。在全國頂尖專家的「火眼金睛」前,翔安隧道兩次都得到了督察組的高度評價,各項指標均為優秀。
現在,翔安隧道這套完善的質量體系,已經成為「翔安隧道模式」,成為路橋集團的一個品牌。
建設者感言
建設翔安隧道
是最難忘經歷
翔安隧道項目經理部現場管理李鋒:
2007年,我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畢業,翔安隧道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工程。一開始就能接觸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我感到十分榮幸。
正月初一我在建設現場見到了胡錦濤總書記,那一瞬間我感覺再苦再累也不算什麼了。這些年來我一直吃住在工地,把人生中最寶貴的幾年時間都奉獻給翔安隧道,我很有成就感,這將成為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將為我未來工作指明方向。
翔安隧道機電項目經理胡寧:
翔安隧道與一般山體隧道不同,它要在鹽霧侵蝕下運營,機電項目的標準很高。翔安隧道2008年底進入機電項目施工,其中包括排水、通風、照明、消防等一系列設備,這些設備我們採用的都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為的就是翔安隧道日後運營的高度穩定。
翔安隧道通車後,我還將在現場工作3個月,負責試運營期間的管理人員培訓,並移交相關機電項目資料。我將和同事們在最後的調試階段全力以赴,將隧道順順利利地交付人民使用。
中鐵隧道集團工人周勇輝:
我是四川人,來翔安隧道3年多,工地上哪裡需要人手我就在哪裡頂上。應該說這幾年在隧道上,各方對我們工人都很照顧,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電影,逢年過節不能回家,單位還安排一起吃團圓飯。今年我雖然沒能和家人團圓,但眼看隧道馬上就能通車了,心裡也特別高興。
中鐵隧道集團翔安隧道現場物資管理人員陳順:
我今年25歲,2007年才從學校畢業,這是我參建的第一個工程。總書記來工地,我是前一天晚上才知道,很多工友和我一樣都特別興奮,一晚上都沒睡好覺。
剛從學校出來就能到這樣的大工程工作,我覺得很幸運,不僅豐富了實踐,還在工地上組織的培訓課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技術水平。
中鐵隧道集團機電調配人員彭亮:
我今年35歲,已經挖了17年的隧道。我參建的工程很多,比如雲臺隧道、水泉灣隧道、昆泰高速、元梁山隧道。在翔安隧道,我參加了F1、F2、F4風化深槽開挖,說實話真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難、這麼複雜、要求這麼高的工程。
不僅我豐富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我的許多年輕工友也從翔安隧道學到了技能。比如新人第一天到工地上就要參加培訓,一般要3個星期才能拿到上崗證,所以我想,未來工友們找工作,只要說自己在翔安隧道幹過,基本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