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水線兵:維護海底電纜暢通 承接島內外通信聯絡(圖) | ||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11日08:13 來源:解放軍報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
盛夏的一天,風急浪高,一艘布纜船向著大海深處進發,年輕的水線兵各就各位,探測著海底電纜的狀況。這是某要塞區水線兵們出航作業的場景。由於海纜故障多是被大風大浪直接破壞,或是被進港的船隻掛壞,所以大風警報一來,人家的船兒要進港避風,布纜船卻必須出航作業。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水線兵們維護著條條海底電纜的暢通,承接著海島部隊、船艇部隊的通信聯絡。 「船動兵不動」訓練 水線兵多是在大風大浪的天候下作業,要求每個人必須具備抗眩暈能力,抗暈船訓練成為水線兵入隊的第一課。 一年春節,新兵入隊的第二天,隨著警報劃破海空,8級大風說到就到,攪得海水一片渾黃。他們決定趁回收萊州灣電纜的機會,帶上6名新戰士出海訓練。怒濤翻騰不息,船體猛烈地打著擺子,像是隨時都要傾覆一樣。新戰士們最初的新鮮感蕩然無存,恐懼一陣陣襲上心頭,隨之覺得頭重腳輕,內臟翻江倒海,腸子像打了麻花,趴在船舷上就吐了起來,吐幹了胃裡的食物又吐清水,吐幹了清水吐膽汁,吐得渾身無力,直想往海裡跳。 這時最忙的是老水線兵,放下手裡的活,用早準備好的背包繩把新兵一個個捆住,防止出現意外,讓他們在船上接受風浪的洗禮。這種辦法,一代代傳了下來,成為每位水線兵的必修課。官兵們美其名曰:「船動兵不動」。 船艙裡的「桑拿浴」 去年7月,水線兵們接到上級通報,燒餅礁海域海底電纜老化嚴重,需立即更新。 簡單地動員後,布纜船出發了。此時,烈日炙烤著大海,甲板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赤腳踩上去能燙下一塊皮。官兵們頂著太陽作業,同時把新電纜鋪設好,汗水順著帽簷、臉頰不停地往下流,頭昏得站不直腰。班長王願新連續工作了4個小時,實在受不住了,就掙扎著走進船艙。他想在床上靠一會兒,可船艙溫度更高,恰似一個蒸籠,一會兒,細密的汗珠從頭到腳湧了出來,全身又癢又酥,疲勞竟然一下減輕了不少。王願新喊來班裡的戰友體驗,大家都有同感。軍醫聞訊翻開醫書找到了答案。這樣做等於在洗「桑拿浴」,熱源採自大自然,保健效果很好,對體力恢復很有幫助。這一重大發現讓官兵們歡呼雀躍,累了就來「桑拿」一把,工程進度不斷加快,原計劃一個月的工期提前10天完工。 「鬼門關」鏖戰5晝夜 一年元旦,長島與外界連接的惟一一條供電電纜長山尾段突然中斷,整個長島縣一片黑暗,工作生活陷入了癱瘓,每天經濟損失高達100多萬元。剛剛執行任務歸來的水線兵們,顧不上休息就又一次出航了。 長山尾段是黃海和渤海的交界處,風大流急,暗礁密布,被當地漁民稱為「鬼門關」。時值隆冬,七八級的風浪不時地拍打著搶修船。傍晚,他們終於找準了電纜斷口。16名官兵跳上僅有40馬力、12米長的木製小船,打著手電筒快速作業。小船一會兒被推到浪尖,一會兒又重重摔下,接續電纜異常困難。12名官兵只好抱成一團,把進行接續作業的4名官兵緊緊圍住,用身體搭起一堵「人牆」。浪頭一個接一個地從官兵背上滾過,棉衣一會兒就全部溼透,結滿了冰碴子。經過5個晝夜的搶修,長島縣停電後的第一束燈光亮了起來。長島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水線兵當屬頭功! 「拼命三郎」龍宮搶險 一年臘月初七,長島通往北島的電力電纜被過往船隻掛斷,北島頓時陷入黑暗。這一帶海域平均水深在50米左右,海況複雜。縣領導先後找了好幾個地方的潛水員,可人家說這是送命的活,給多少錢也不能去,地方政府只有向部隊求援。先後執行潛水任務100餘次、參加過20次海底搶險的「拼命三郎」、潛水班長李軍良自告奮勇地接受了任務。 此時,海上風力8級,全隊官兵都趕到了現場,無不為李軍良捏著一把汗,心跳到了嗓子眼。李軍良「咕咚咕咚」猛喝了幾口烈酒,「撲通」一聲跳進了海裡。第一次下潛到海底時,進氣管被電纜卡住,斷了氧氣的來源。通話器裡,戰友們喊著李軍良的名字,4名輸氧手拼命地往下輸氧。生死存亡的關頭,李軍良憋住呼吸,圍著電纜繞行,終於擺脫了險情。上岸時,他全身青紫,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第二天,李軍良再次穿好潛水服來到海邊,一番努力之後,他終於打撈出了電纜。(解放軍報2004年08月11日 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