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蔡英文政府上臺後一系列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去中國化」等政策的實施,兩岸關係急速冷卻,臺灣方面一度傳出大陸即將「武統」的消息。12月3日,臺灣一防務部門助理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文稱,若大陸發動攻擊,臺灣的致命傷或許是人們不曾想到的海底電纜。
前臺灣防務部門副負責人林中斌特別助理黃引珊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文聲稱,海底電纜是臺灣致命弱點,若遭中國大陸攻擊,將擾亂國際商業和金融市場,對日本、新加坡、印尼和澳洲造成嚴重經濟影響。
黃引珊表示,海底電纜是支撐今日全球數據和語音通信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但它們也出奇地脆弱。
她揚言,若海峽兩岸發生衝突,海底電纜將成為大陸主要攻擊目標,切斷電纜將癱瘓臺灣的國際通訊,且損害範圍將不僅限於臺灣。
資料圖 來源:新華網
在臺灣與亞太國家間,至少有10條國際海底電纜。攻擊臺灣的電纜將擾亂國際商業和金融市場,對日本、新加坡、印尼和澳洲等區域國家造成嚴重經濟影響。
文中妄稱,長期以來,大陸的電纜策略對美國、臺灣和亞太地區具有安全隱患。
大陸正在建設的「海底長城」包括許多海底傳感器,連接光纜到位於上海的中央處理與監控設施,將構成大陸在南海海底觀測系統無可取代的一部分,可削弱美國在南海的海底軍事優勢。這和美國用以監視前蘇聯的SOSUS系統相似。
2016年9月以來,中國電信集團以4G光纖電纜站,取代位於南沙群島永暑島、渚碧島和美濟島的衛星站。光纖電纜傳輸速度遠較衛星系統快速及穩定。
這項建設在海牙仲裁法庭一致做出對大陸在南海領土聲索不利的判決僅2個月後展開。這些光纖電纜站大幅強化大陸對南海管轄和控制能力。
文章呼籲,作為海底電纜保護領域的先驅者,澳大利亞應在這一方面做出貢獻。例如鼓勵亞太地區各個國家和地區與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ICPC)通力合作,將國際注意力聚焦在電纜安全問題上,以減少中國在南海的「監視」活動。
美國和亞太國家應監控電纜線路安全,運用自動辨識系統精準定位損壞位置,也應建立多邊合作機制,以避免電纜維修延誤。
文章聲稱,這些努力某種程度上,將反擊大陸正默默發展、可破壞這個地區的能力,也能避免臺灣成為亞太海底電纜網絡最脆弱的一處。
對於外媒熱炒的南海問題,中國外交部曾多次表示,當前,南海周邊國家也就是中國和東協國家都已經達成一致,就是本著我們所說的「雙軌思路」,由直接當事方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由中國和東協國家共同努力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目前本地區國家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澳大利亞等域外國家應尊重這樣的努力。
針對「武統」議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中方已經多次作了明確的闡述,我們將繼續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將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大的誠意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是我們也絕不允許「臺獨」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