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是需要有真實的網絡連接的,不然單品無線信號傳輸,速度是很慢的,更別提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了,那麼網際網路的網絡到底是從哪裡鋪設到全球的呢,難道真的要在全球都鋪網拉線嗎。其實的確如此,在海底有很多的電纜存在,信號就是通過這些電纜的方式,進入到各個地區的。
據了解,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著超過一百多萬公裡的電纜,這些電纜把各個大陸之間聯繫在一起,用來滿足我們平時需要的網絡傳輸。有的大公司就像是建設高速公路一樣,在海底建設電纜,這樣就能讓他們的數據得到更快的傳輸,不需要依靠其他人了。比如谷歌就是如此,他們在電纜項目非常的多,比如第一個就是從美國一直連接到了智利,這裡是拉美洲最大的數據中心。就好像一些給工程師說的那樣,真正的數據並不在雲端,反而是在海底。
要想把電纜鋪設出去,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不僅消耗資金,也非常的消耗時間。比如谷歌的電纜來自於某家工廠,在工廠中組裝好之後,放在了專門的機械內裝起來,可以保持它有一定的張力,而不至於收縮變形,然後外面還要設置一個保護套。這些電纜經過汽車和輪船的運輸,才能來到海上。然後在固定的位置,進行水下安裝,消耗的時間之久比普通的工程多很多倍,是很難想像的。
這些電纜本身都是非常細小的玻璃纖維,使用的是光纖技術,在裡面,信號用差不多光速來進行傳播,然後可以帶動著數據向下移動,到達大陸之後,就會和當地的網絡進行連接,並且分支進入到一些個人設備之中。電纜的長度是很長的,但是因為光速非常的快,所以不管在任何一個地方,接收到信號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很多人現在使用的信號都是通過手機流量,或者是使用WiFi來完成的,所以在很多人印象中,數據傳輸都是無線的方式,其實這種方式的弊端也有很多,數據不穩定,而且不安全等等,而通過物理方式用電纜連接起來,才是真正穩妥的方法,可以更加穩定的跨過海洋,並且進行信息上的傳輸。
在生產這種材料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比如要使用告訴磨坊來生產電線外殼,這些外殼都是銅結構的,可以用來把電力送到線路上,而且還具有保護的作用,可以讓數據的移動更加的穩定。而且根據電纜所處的位置,還需要添加其他的材料,比如塑料、鋼材等等,用來面對一些比較複雜的海洋環境,在完成之後,電纜將會進入到各個地區。谷歌的一條電纜線路,經過了多年的規劃,才能正常的鋪設下去,不過在使用的過程中,這些電纜依然會遭受著海水、地震和漁網的考驗,隨時都有可能遭遇不測,而一般的情況下,一個電纜的使用壽命可以超過二十年。
雖然近些年來,衛星技術和無線技術快速的升級,但是如今跨越海洋傳遞信息的最好方式和最快方式,依然是使用海底電纜,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樣的成本太高了,實際上,它也是目前跨海傳送成本最低的一類。谷歌雖然鋪設一條電纜花費了幾億美元的價格,同時還可能會更高,但是從使用周期和穩定性上來看,它的確是最廉價的選擇,而且使用效果也更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公司都在自己鋪設電纜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