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擴建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12月下海

2020-12-02 千家智客

  外徑達172毫米,足足有大腿粗,這麼大的電纜您見過嗎?這是我省重大電力項目22萬伏廈門電力進島第一通道(海纜)擴建工程將採用的海底電纜,昨日這批電纜從東渡碼頭全部卸載完畢,預計12月敷設到集美大橋南側海域。據悉,這將是國內最粗的海底電纜。

  昨日上午,記者在東渡港區臨時堆場看到,電纜整齊地纏繞在三個巨大的圓盤上。現場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每盤電纜的重量達350多噸,大約每米87公斤重。這批電纜從日本原裝進口,總價值達17.7億日元。這些電纜不僅外表粗大,在技術含量方面也相當高,可以降低海纜絕緣損耗50%,提高送電容量8.5%。此外,海纜採用2500mm2大截面銅芯、1200mm2大回流導體技術,是目前國內最大截面的海底電纜,其送電容量達600萬千伏安。

  據了解,整個擴建工程有望在明年夏季竣工,屆時對提高廈門電網向廈門島的輸送能力,以及供電可靠性均將發揮重大作用。

相關焦點

  •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今早集美下海
    今天上午,國內最粗海底電纜從集美下海,穿過高集海域海底,首根3天後從高崎上岸。一個月後,廈門進島第一電力通道擴建將完工。據悉,每盤電纜的重量達350多噸,電纜外徑172毫米,足足有大腿粗,大約每米電纜87公斤重。
  • 國內最粗海底電纜今上岸 預計9月底送電(圖)
    臺海網6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崔曉旭/文吳曉平/圖通訊員徐福興)記者昨日從廈門電業局獲悉,進島電力第一通道擴建工程、國內最粗的海底電纜將於今天上岸
  • 海底電力電纜的損傷分析與防護
    海底電力電纜工作環境複雜,受損原因和陸上電纜差異很大,一旦損壞修復周期長,社會影響大。為了確保海底電力電纜能夠安全運行,其防護工作已迫在眉睫。分析了引起海底電力電纜損傷的因素,並從設計、施工、監測等幾個方面提出防護措施,為保障海底電力電纜的安全敷設和穩定運行提供參考。
  • 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朱玉 攝)整整齊齊的電纜像一條盤踞的黑色大蟒蛇,從海底敷設船上緩慢入水。什麼是海底電纜?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方式不同。
  • 海南:海底電纜是不可或缺的電力「生命線」
    【電纜網訊】對於眼下的海南來說,一邊是電力緊張,另一邊卻是發展的大需求,由於「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國家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最新的消息是,南方電網計劃建設海南聯網二回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工,2017年建成投產。
  • 國內最長無接頭三芯35千伏光電複合海底電纜在東方電纜交付驗收
    本報記者 吳奕萱8月20日,浙江溫州南麂島與大陸聯網35千伏輸變電海纜工程在東方電纜重點實驗室交付驗收。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國網溫州供電公司、國網平陽縣供電公司、溫州電力設計有限公司、舟山啟明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海纜工程公司、浙江電力建設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見證。東方電纜此次供貨的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無接頭三芯35千伏光電複合海底電纜,總長度為43.95km。期間還詳細展示了東方電纜相關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驗收工作順利完成。
  • 神奇的海底電纜
    除了您腳下四通八達的輸電網絡以外,廣袤幽深的海底也綿延著成千上萬海裡的海底電纜,在海底的平原、峽谷和高山之間穿梭,實現著海島和大陸、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繫,您用的一度電能,您接到的一通越洋電話,也許正是通過廣袤大洋底下哪根海纜傳送而來。
  • 500kV海底電纜如何鋪設?看完本文就懂了!
    (蔡勇 攝)連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的500千伏海底電纜穿越瓊州海峽就靠它!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海南日報記者張杰通訊員黃啟輝攝  經過6天多的敷設,3月17日下午3時28分,海南聯網工程首根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縣橋頭鎮林詩島終端站上岸,露出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根看似一條黑色「大繩子」的電纜長度創世界之最,將使海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連接起來,使海南電網告別「孤網運行」的歷史。  那麼世界最長的海底電纜究竟是什麼樣?
  • 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鋪到了象山的檀頭山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風力發電、海底電纜,這兩個詞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昨天中午12點,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在象山縣石浦鎮檀頭山島附近敷設成功。也是這條海底電纜,連接起了檀頭山島上的風電場,使這兩個「高大上」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象山縣檀頭山島是寧波市十大開發海島之一,被列入浙江省海洋休閒旅遊基地。
  • 航拍丨海南聯網二回工程海底電纜開始敷設,長達32公裡
    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單根海底電纜長32公裡創世界記錄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朱玉攝)工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是敷設4根穿越瓊州海峽的超高壓海底電纜,海纜採用500千伏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長度達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該工程到底有多重要?
  • 海底電纜基礎介紹
    概述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前者主要用於電話、網絡等通信業,後者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陸用電纜相比,海底電纜在應用場合和鋪設方式方面存在不同,但發揮的作用基本相同。
  • 藉助翔安隧道「清潔電」進鷺島 亞洲第一個藉助海底隧道敷設電纜的...
    作為廈門電力進島的第四通道工程,完工後,廈門東部LNG燃氣電廠的清潔環保電能被輸送到島內。這也是亞洲第一個藉助海底隧道敷設電纜的工程,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海底電力通道。此前,該工程已完成海底隧道電纜玻璃鋼支架、槽盒安裝等準備工作。從8月27日開始,他們就已將電纜輸送到現場。昨日,工人在翔安隧道兩端,同時敷設電纜。  作為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的首期工程,海底加上陸地,需要敷設的電纜線路全長13.397公裡,光海底電纜就有6.048公裡,佔了近一半。
  • 國內外海底電纜市場發展概況
    當前國內、國際海底電纜存在廣闊的市場及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如下幾個市場: 1.沿海城市及島嶼市場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裡長的海岸線,6000多個大小島嶼散布在海岸的外緣。
  • 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的選擇
    我國海上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和廣闊平坦的區域,可利用的風能資源超過7.5億千瓦,而且距離電力負荷中心很近,使得近海風力發電技術成為近來研究和應用的熱點。海上風力發電場將成為未來風能應用和發展的重點,海上風力發電也是近年來國際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的新領域。 由於海底自然環境惡劣及不可預見性,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是設計技術、製造技術難度較大的電纜品種。
  • 中國「技術團」完成蓋亞那海底電纜搶修 已返程入境隔離
    林波 攝中新網寧波1月6日電(記者 林波)「目前,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技術組正在廣州市先接受為期14天的入境集中隔離,首次核酸檢測結果正常,人員狀態良好。」1月6日,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國苗在介紹中國「技術團」赴蓋亞那搶修海底電纜情況時如是說。
  • 動態海底電纜簡介
    動態海纜承受海洋環境載荷和海上浮體運動載荷共同作用,是整個電力傳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深遠海油氣資源的進一步開發,不論是被動的錨鏈定位結構,還是主動定位的浮式採油平臺,其臍帶纜和動態海纜的柔性立管結構都受到海洋環境載荷的巨大影響,為安全生產帶來巨大挑戰。動態海纜為浮式平臺供應電纜和傳輸通信信號,通常在浮式平臺與海底固定裝置之間進行對接。動態海纜通常懸掛在平臺底部,部分暴露在空氣中。
  • 浙江舟山一船起錨鉤斷海底電纜 千人島斷電(圖)
    舟山一艘船強行起錨惹出大麻煩  鐵錨鉤斷海底電纜,千人島斷電  價值200多萬的電纜需全換;為保群眾生活,兩輛發電車緊急上島  本報通訊員 勵力帆 本報記者 薛建國  7月28日晚,昨晚,記者從舟山定海電力分局了解到,如果一切順利,全島8月3日或4日可全面恢復供電。  強行起錨,鉤斷海底電纜  當晚10時45分左右,舟山定海供電分局接到報警,稱大貓山和西蟹峙兩島停電,供電線路也出現了故障。電力部門立即派人連夜進行巡查,經過2個多小時的查找,最終發現是兩島之間的一條海底電纜被船隻起錨時鉤斷了。
  • 山東電工電氣成功研製500千伏直流海底電纜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8月30日,±500千伏交聯聚乙烯直流海底電纜順利通過系統型式試驗,突破了國內超高壓直流海底電纜設計製造的瓶頸。該電纜由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牽頭、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配合研製。
  • 羅馬尼亞或取消連接土耳其海底電纜項目
    據羅馬尼亞能源部國務秘書Corina Popescu透露,連接羅馬尼亞至土耳其的海底電纜項目將不會出現在新的能源規劃中。 Corina Popescu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不認為建設連接土耳其的海底電力電纜有利於羅馬尼亞能源穩定。如果要建設關聯其它國家的能源項目應該雙方都要有共同的興趣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