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造好「大國重器」!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2020-12-03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先進位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綜合體,代表著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方向。

張建東表示,「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製造等三大海洋製造業基地。著力突破關鍵技術,主攻海洋核心裝備國產化,支持「夢想號」大洋鑽探船等大國重器建設。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實施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臺等關鍵裝備製造工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成功承擔了國家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將中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武船集團順利交付世界首座全自動深海半潛式智能漁場,成功交付的中國首座「深海漁場」-「深藍1號」,推動海上養殖從近海向深海加速轉變。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

閃電新聞記者 梁金鳳 黃健容 報導

相關焦點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南通船舶海工展:「大國重器」雲集,為駛向「深藍」開闢新航路
    11月21日上午,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A館拉開帷幕,國際國內高端船舶海工裝備和技術、相關配套設備產品等在此匯集,為船舶海工行業搭建供需對接、信息共享平臺。「天鯤號」,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希望6號」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走進總面積達10000平方米的展覽現場,一大批南通造「大國重器」「首制船型」引人注目。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今年5月20日,「中國裝備製造業展覽」在巴西首都裡約熱內盧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中集來福士展臺前,參觀了D90模型。當聽到D90作業效率提升30%時,他高興地為這座亮相巴西的「大國重器」點讚。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海洋工程行業的企業,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集設計、建造、調試為一體,是中國建造規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製造基地。
  • 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位造業集群 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
    南通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船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海工產業入圍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船舶製造、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1/4左右。江蘇省重點打造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明確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由南通牽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船舶海工產業在疫情衝擊下逆勢增長7.3%。
  • 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智慧」蝶變
    近年來,南通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長江沿岸生態修復,以調高調綠調優為導向,奮力把生態紅利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順時應勢,南通加快沿江船舶海工這一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主動向高技術船舶、大型海工裝備、特種船舶、豪華郵輪等高端產業邁進,轉型升級蹄疾步穩。
  • 「蛟龍深潛」的產業期待——院士連問浙江海工裝備
    「海洋產業,就是伴隨著人類探索海洋的腳步而發展起來的。」金翔龍認為,海洋產業有傳統、新興、未來之分。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海洋產業,包括了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製造業、海洋儀器裝備製造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水淡化業及海水化學工業等,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們的目光也要像『蛟龍號』的遠航一樣,看得更深遠一些。」金翔龍說。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公司圍繞業務發展做實技術儲備,開展LNG模塊化技術研究,全面掌握了大型導管架滑移裝船、平臺滑移裝船及海上浮裝安裝技術;掌握了海上風塔基礎建造安裝技術;開展海上大型吊裝施工技術的學習研究,儲備形成100米水深的海管、海纜的施工技術能力,為打造先進位造業做好技術儲備。
  • 保大國重器 助揚帆遠航 格力亮相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
    (圖為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格力現場展位)格力暖通設備助航中國船舶產業「揚帆」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格力船用風機盤管)格力暖通設備助力現代化產業建設隨著船舶相關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船用鋼鐵、電機、暖通設備等行業內部的發展壓力同樣不容忽視。
  • 山東乘風破浪建設海洋強省 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全省湧現出的『海工+』聯動發展模式,為傳統漁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據悉,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養殖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
  • 國產焊接機器人性能再突破,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成功助力高端裝備
    隨著我國第1000臺盾構機下線,我國的高端裝備在核心部件國產化的發展路徑上越來越順暢。以盾構機為例,其核心部件主軸承、刀具先後都實現了完全國產化替代,並且經過實際測試,性能優越。而鑄就我國盾構機等高端裝備國產化進程的,除了不斷提升的材料研發進程外,加工工藝的自動化、智能化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那麼我們是如何突破製造工藝困境打造「大國重器」?又是如何逐漸實現製造工藝同時進入高端階段的呢?下面以盾構機為例來一起探討。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港城6月正是好風光。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全省湧現出的『海工+』聯動發展模式,為傳統漁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據悉,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養殖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
  • 津產「海工重器」駛向新「藍海」
    作為全市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的主要承載區域,天津港保稅區聚集著眾多海工裝備企業。新年伊始,這些企業正在加緊生產,保障訂單按時交付,一批批津產「海工重器」將從這裡啟航,駛向國際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的新「藍海」。在位於渤海岸邊的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臨港建造場地,室外氣溫已經降至近-19℃,結構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多個大型項目工程正在加速推進。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博邁科口岸碼頭 記者 賈磊 攝  ■ 在海工產業方面,保稅區以園區、基地為載體,拓展延伸產業鏈,加快產業聚集,發揮龍頭海工裝備製造商各自最大潛能,形成合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產品結構優化,加速將海洋裝備產品類別向自主高端智能方向發展  ■ 在海水淡化方面,保稅區將積極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產業鏈,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加強研究與戰略謀劃,依託海淡所核心科研平臺,加快申報建設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 在氫能產業方面,保稅區重點從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示範應用推廣、鼓勵創新研發、設立產業基金、營造產業氛圍、組織產業聯盟七個方面全方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 太原重工:堅守初心 打造高端裝備的「中國名片」
    一直以來,太原重工以裝備中國製造業為己任,儘管在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中,太原重工和眾多的重機同行一樣,已不再是資本市場追捧的明星。但它仍然堅守著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踏實地走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現在,太重人的目標是——讓中國裝備,裝備世界。
  •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盛大開幕
    南通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船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海工產業入圍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船舶製造、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1/4左右。江蘇省重點打造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明確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由南通牽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船舶海工產業在疫情衝擊下逆勢增長7.3%。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沒錯,這就是「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 這個平臺具備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和系統仿真技術,可以提供各種裝備製造基礎的數字模型
  • 海工裝備製造逆勢而上 聚焦中國海工裝備展
    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海工裝備製造業卻逆勢而上,呈現出一股蓬勃發展的好勢頭。從全球看,陸上石油的開發潛力已經到了盡頭,海洋石油成為未來石油增量的主要來源,正在成為全球油氣的開發重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或將是我國經濟下一階段的重要增長點之一,無論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還是從當前經濟發展的方向上看,由陸地走向海洋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
  • 盤點| 藍鯨1號、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站……「大國重器」中那些不...
    :造島神器——天鯤號絞吸疏浚船體長:140米身高:9米最牛實力:輸送功率世界第一,適應惡劣海況的能力全球最強;裝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和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是全球疏浚市場最有競爭力的重型裝備。重器地位:有效肩負起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先行者的歷史責任,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海上風電開發之路,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巨大的社會價值,真正引領中國海上風電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