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樞紐價值更大,誰才是未來中部第一城?
社交媒體平臺不缺類似的口水仗。
儘管現有數據中,武漢仍是當之無愧的中部中心,不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鄭州的動能趨勢。
如果將IPO企業數量作為對比指標,數據則有趣得多。
本報告是21世紀資本研究院《IPO幕後百強城市新動能榜單》第三期,本期聚焦「江城」武漢和「商都」鄭州。
兩城存量優勢各有千秋
武漢、鄭州,兩座均屬於華中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個位於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另一個則是黃河下遊、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在諸多場合,兩個城市在各個角度較著勁兒。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發現,無論是從城市GDP,還是從已上市企業數量來說,武漢都表現出明顯優勢,2019年,鄭州市GDP為11589.7億元,武漢則是16223.21億元,同時,武漢上市公司數量是鄭州的兩倍有餘。
有著九省通衡之稱的武漢,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也讓武漢成為中部城市的佼佼者。
在產業方面,武漢由原來的舊引擎(武鋼、紡織、菸草),轉變為新的動能(光電子、汽車、石化)。其中吳家山在原有顯示器產業上引來了京東方,華星光電集團和天馬集團則在光谷投資開建了最新顯示面板生產線;晶片製造領域,總投資將近2000億的國家存儲器基地也落戶光谷。
鄭州作為中原腹地,也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同時,鄭州航空港區還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首家商品期貨交易所鄭商所也坐落於此。
依託於優厚的資源稟賦和條件,鄭州吸引了富士康、阿里巴巴、京東等眾多的國內知名企業,及微軟、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投資建廠,消費電子、服裝、汽車、物流、食品、醫療等產業已有了相當的規模。
上市公司,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之一。
儘管在產業結構上,鄭州、武漢各有特色與優勢,但在A股市場上,武漢則遙遙領先。截至目前,武漢市A股市場合計有上市公司62家,而鄭州則只有30家,不足武漢的一半。
武漢電子、通信賽道難超越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顯示,武漢6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8337.89億元,涵蓋了通信、電子、醫藥生物、傳媒、機械設備、國防軍工、食品等17個行業。
其中通信、電子、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別有8、7、7家,截至8月28日晚的總市值分別為982.33億元、1388.05億元和1143.75億元。
而這些產業中,湧現出不少優質的代表型企業。如在電子信息領域,高德紅外無疑是其中的標杆企業。
作為紅外熱像儀專業研製廠商,高德紅外在測溫型紅外熱像儀裡排名全球第四,是進入全球排名前五的唯一中國企業,疫情期間,高德紅外的紅外測溫儀在武漢「抗疫」過程中出了不少力。
作為A股市場聲名遠播的新藍籌企業,高德紅外也受到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截至8月28日晚,高德紅外總市值合計622.41億元,2020年內漲幅累計達到217.94%。最新曝光的明星基金持倉半年報中,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混合持有高德紅外3.21%股份,是該基金持倉第二的重倉股。
8月26日,高德紅外還公布了一份較為亮麗的2020年半年報,據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5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6.70%。
依託於高校背景的華工科技,與依託於央企背景的銳科雷射,為武漢雷射產業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通信產業上,武漢還坐擁烽火通信、長飛光纖、光迅科技等優質企業;金融領域,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兩大券商也坐落於此,完善了武漢的金融產業結構;醫藥產業,人福醫藥、九州通等企業在武漢「抗疫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商超領域,居然之家、鄂武商A、中百集團等推動了武漢的商貿繁榮……
「武漢的高新技術方面應該說還是比較亮眼的,比較不錯的,包括光電子光纜、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當然還有剛剛曝光的投資資金鍊戰略的新品,當然武漢的高新開發區裡面也聚集了很多的矽谷海歸跟外資的項目,應該說武漢在高新技術方面還是比較有特色的,最近這些年的發展都還比較好。」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受訪表示。
鄭州大數據:存量市值低、熱點少
反觀鄭州市30家上市公司,仍存數量少、規模小的短板,總市值3071.97億元。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顯示,鄭州A股企業平均每家企業市值約為102.40億元,僅兩家企業總市值超過300億元,24家企業總市值不足百億,佔比高達八成。
「鄭州上市公司數量少一些,主要是傳統行業,新興行業較少。富士康在鄭州辦廠有可能帶動一些配套企業崛起。另外河南人口多,鄭州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消費類的企業上市,而消費和科技無疑是未來的兩大方向,覺得鄭州以後應該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出現。」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道。
從行業分布來看,鄭州市上市公司的企業類型也不如武漢豐富,30家企業合計來自13個申萬一級行業,儘管計算機、機械設備等企業分別有5家、7家,領先於其他行業,但新興產業相對於傳統行業而言,整體上並沒有佔據明顯優勢,採掘、有色建築、交運、公用事業、汽車等傳統企業合計數量超過10家。
儘管鄭州市早早就設立了首家商品期貨交易所——鄭商所。目前鄭州市分別有一家上市銀行和一家上市券商,分別是鄭州銀行和中原證券,截至8月28日晚的總市值分別為211.21億元和217.09億元。
目前鄭州市總市值最高的企業非安圖生物莫屬,截至8月28日收盤,安圖生物總市值突破706.19億元,成為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大亮點。
公開資料顯示,安圖生物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形成了以免疫診斷產品為主、微生物檢測產品特色發展的格局。今年以來,安圖生物股價累計上漲72.12%。
但受疫情影響,醫院診療量下降,安圖生物化學發光收入下滑。
8月28日,安圖生物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安圖生物營業收入12.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4.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8%。
此外,宇通客車也是從鄭州市成長起來的優質上市公司代表,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宇通客車的經營也出現明顯下滑。
2020年上半年,宇通客車年累計實現客車銷售14,898輛,同比下降41.41%;實現營業收入76.11億元,同比下降39.1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301.89萬元,同比下降90.78%。
但從市場份額來看,宇通客車目前仍處於行業龍頭地位。
相關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上半年,5米以上客車TOP5企業分別是宇通客車、福田汽車、中通客車、金龍客車和海格客車,銷量分別為14688輛、10894輛、5906輛、3271輛和2912輛。其中,宇通客車份額達25.11%,高居榜首。
新動能,鄭州聚焦註冊制賽道
存量資本市場的比較來看,鄭州市與武漢市明顯不在同一量級,而這也與二者迥異的資源稟賦和地位結構有關。
「湖北是一城獨大,武漢市在湖北佔的地位非常重要,比方說武漢的GDP佔全省的比重到了37%,這在全國都是比較高的;但是河南是多點開花,比方說河南的洛陽旅遊業發達,開封等其他地級市都非常的有特色。相比之下,河南的區域經濟更均衡,湖北的話,高科技主要集中在武漢,其他各個地級市相對比較薄弱。」董登新說道。
楊德龍也補充指出,武漢科技企業,也得益於武漢高校資源豐富,輸送了較多人才資源,所以在發展科技方面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不過,從IPO儲備企業上看,鄭州開始呈現趕超態勢。
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式落地,此前科創板的橫空出世也激發了一眾企業的上市熱情,這為當前資本市場區域格局帶來了新變化。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目前鄭州市已有5家企業正在排隊IPO過程中,其中包括3家申報擬創業板註冊制下上市,1家科創板上市,1家中小板上市,企業類型較為多元,橫跨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
分別為來自專用技術服務業的徐輝設計、金屬製品行業的鄭州速達工業、屬於環保行業的百川暢銀、農業企業秋樂種業和食品製造企業千味央廚。
而武漢只有三家,均為申報科創板上市企業,具體包括汽車製造企業菱電汽車、計算機企業四方光電和軟體服務業企業傳神語聯網。
中長期變量,「千企展翼」待觀望
對於這一現象是否能為鄭州與武漢的上市企業格局帶來變化,還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短期的上市公司數量沒有可比性。」董登新認為。
按照其邏輯,有幾家公司正在申報的話,這個東西一方面是帶有一定的季節性,再一個就是有像疫情的滯後的影響,所以用正在申報來比較的話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短期的季度性的指標,不能夠作為比較的基礎。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鄭州市新動能產業逐漸發展,上市企業數量將會初具規模。
近年來,為了抓住註冊制機遇,鄭州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創新創業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在2019年10月,鄭州市政府還推出了「千企展翼」行動計劃若干政策,表示「到2023年,鄭州上市掛牌企業總數要突破2000家,新增資本市場融資突破3000億元,上市公司遷址進鄭並完成工商登記、納稅登記變更的獎勵200萬元,最高可以獲得1000萬元的獎勵。」
「現在在IPO儲備企業來看,鄭州的趕超態勢還是比較明顯。河南、中原這一塊的話呢,確實也採取了一些國家的扶持政策,在科技創新方面呢,也有一些企業崛起,所以鄭州未來的上市公司數量應該是會增加的。」楊德龍說道。
(作者:楊坪,許薇 編輯:李新江)
責任編輯 李劍華 實習生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