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不僅激發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開闢就業增收新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而且電子商務正加速與製造業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業態,煥發出新的活力。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仍存在整體應用水平不高、電商企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度不夠、電商的高端運營人才比較缺乏、服務環境還有待於改善等局限。因此,要針對不足,採取有力措施,加快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動能。
把電商融合發展作為基本要求。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和所處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手段,促進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一是引導網絡零售健康快速發展。優化供應鏈管理,進一步拓展網絡零售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方式,提升客戶消費體驗。鼓勵百貨商場、連鎖企業、專業市場等傳統流通企業依託線下資源優勢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和應用協同。二是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和應用。鼓勵多種模式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探索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B2B)進出口和個人從境外企業零售進口(B2C)等模式。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支付、監管、誠信等配套體系建設,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在境外設立服務機構。引導和支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在邊境區域設立專業平臺,服務邊境貿易。三是加強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普及培訓,引導社會資金和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加大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中的投入,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涉農電子商務企業與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企業等線下資源對接,引導電子商務平臺及時發布農產品信息,促進產銷銜接。推動涉農電子商務企業開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平臺化經營。推進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作,以信息服務促進農產品流通。
把電商產業集群作為主攻方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一國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表現。依託產業園建設發展電商產業集群,有利於實現政策和基礎設施的規模優勢。一是抓規劃建設。加大對電商產業園的規劃統籌力度,使各地的電商規劃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體現特色,錯位發展。持續加強對信用服務、商標識別體系、投融資服務、物流配送、平臺監管等方面的完善,優化電商發展環境。二是抓示範帶動。抓好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建設,不斷加大對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和農村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重點支持國家和省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壯大規模、增強實力,培育一批區域特色鮮明、市場規模大、創新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三是抓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網絡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網絡運營效率;進一步加強5G、大數據中心、信息服務平臺等建設和發展,加強電商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智能投遞櫃、智能無人投遞車道路等。此外,加強對大數據產業集群的培育,建立集基礎服務設施、數據中心、數據分析、結果應用等一系列要素於一體的產業園區,以大數據推動電子商務產業規模效應充分釋放。
把電商生態培育作為發展優勢。隨著電商應用領域的擴大和信息服務方式的創新,電子商務的類型和業態層出不窮,電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也不斷取得新優勢。一是積極培育新型業態。推進位造業服務化發展,引導電子商務應用從終端銷售向研發設計和生產組織等環節延伸,促進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外包服務、工業設計、協同製造等新興產業與製造業的高度融合,打造全新的商業運營模式。推進傳統產業商業模式創新,增強差異化發展競爭力,提升「中國智造」水平。二是著力搭建創業平臺。以已有創業平臺、載體、資源和政策為基礎,重點從簡政放權、資金引導、資源支持和改善治理等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導大企業參與建設和有機融入創業生態,支持社會化的創業服務機構發展壯大,建設能夠引領「創業中國」的示範基地。三是發展電商與高校合作的創業孵化平臺。發揮電商企業的產業生態優勢和高校的人才密集優勢,推進電商企業與當地院校合作,開展電商創客孵化對接,促成電商企業與高校間的深度合作。政府負責啟動資金,電商企業提供產業平臺,高校輸送項目和人才,助力創客孵化新模式。
把電商人才培養作為有力支撐。培養更多適合市場需求的複合型電商人才,是電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一是著力解決電商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問題。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依託高校與行業結合緊密的優勢學科,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地域特色優勢,建立以社會對電商人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和評價機制。鼓勵建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基地,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吸收電商的創新資源,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二是推動高校與勞動部門聯合開展電子商務崗位培訓和認證工作。電子商務發展日新月異,鼓勵發展第三方電商人才規劃和組織培訓,常態化開展電商培訓,提供電子商務培訓、實訓、孵化及科研等服務,及時為企業破解人才荒的難題。三是完善電商人才評價體系。構建良性人才流動機制,大力培養和引進技術研發、管理戰略、策劃推廣等高級電商人才,提升我國的電子商務人才總體水平。
把電商服務環境作為重要保障。電子商務作為新業態,創新發展沒有可以遵循的固定模式,需要營造一個充滿活力、公平競爭、秩序良好的環境。一是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健全電子商務協調發展推進機制,搭建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支撐體系和政策環境。清理電子商務領域現有前置審批事項,進一步簡化相關手續,開闢電商發展的「綠色通道」。二是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的市場環境。建立覆蓋面更廣、完整性更強、有效性更高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加強電子商務標準的頂層設計,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的標準規範,建立電子商務規範實施細則,健全多部門聯動的監管機制。規範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秩序,打擊依託網絡的商業違法行為,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制環境。三是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的社會化服務。擴大國家引導基金規模,設立國家種子基金,支持天使投資社會組織發展,建立覆蓋完備的創業投資支持鏈條。加快「新三板」改革,引導支持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切實發揮電子商務協會的作用,加強電子商務的多邊交流合作,舉辦電子商務交易會展,建立電子商務專家學者、企業家信息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