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0-11-23 新華網雲南頻道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

正在建設中的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航站樓。 記者 李海曦 攝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五大領域

  ■5G基礎設施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

  ■工業網際網路及物聯網基礎設施

  ■「智慧+」基礎設施

  ■軌道和航空基礎設施

  重點推進

  4個市級智慧交運

  建設項目

  ■昆明市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指揮系統

  ■昆明市數位化城市智慧停車信息平臺

  ■昆明公交數據大腦二期

  ■昆明軌道安全監控平臺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4月30日,記者從昆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第四次新聞發布會獲悉,《昆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發布會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先後對《實施方案》相關內容和具體措施進行發布解讀。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小平介紹,《實施方案》以新技術新理念為驅動,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全市將實現5G等信息網絡全面覆蓋,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領域深入融合,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連接、協同計算、智能決策、綠色安全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梳理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五大領域,即5G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及物聯網基礎設施、「智慧+」基礎設施、軌道和航空基礎設施,重點項目394個,總投資10011.8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589.84億元。

  《實施方案》提出,全市將大力推進5G網絡規模化部署,推動區市深度覆蓋、縣城和鄉鎮重點區域全域覆蓋,加快室內覆蓋、軌道交通沿線覆蓋建設進度。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大型超大型通用數據中心和行業性數據中心,建設一批行業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數據集聚地。積極推進智慧機器人、無人機等產業發展,加強區塊鏈技術研發,推進供應鏈金融、跨境貿易、醫療健康、公共服務等行業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推廣,探索建設面向東協國家的區塊鏈設施,加快AR/VR和電子信息基礎新材料研發、製造及應用推廣。

  在工業網際網路及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推動工業企業開展內網改造升級,推廣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生產製造流程中應用。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基礎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臺等公共設施,圍繞健康醫藥等優勢產業打造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實施方案》指出,將推動交通、能源、園區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加快開展燃氣網絡數位化管理系統建設,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多措並舉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建設完善水環境智慧調度系統和智慧滇池管理平臺,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推廣物聯網在汙水監測、公共排水管網液位監測等領域應用,提升淨水廠等處理能力。在智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結合全市產業方向,建設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打造一批以信息技術、健康醫藥、智能製造等為主的智慧化產業園區。

  在軌道及航空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方面,將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大力推進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運輸、倉儲、配送、多式聯運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推進昆明寶象萬噸冷鏈港、昆明國際陸港冷鏈倉儲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智慧倉儲、京東南亞物流結算運營中心項目、寶能昆明臨空物流中心等項目,打造第三方物流信息交易平臺,促進物流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互聯互通,提升現代物流產業競爭力,將昆明打造為服務全省、連通國內、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物流產業核心區。

  《實施方案》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同時建立「121」推進機制,成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每類項目由一位市領導主抓、建立一套工作專班、設立一個綜合協調服務推進辦公室。

  建設4個市級智慧交運項目

  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左暉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特高壓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項目進行介紹。目前,總投資為242.49億元的特高壓項目烏東德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範工程,昆明市境內投資為55.415億元,截至3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約34.7465億元。該工程計劃2020年8月具備送電能力,2021年底建成投產。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項目共2個,總投資為73.7億元,到2022年將基本建成與電動汽車擁有量相適應的「車樁相隨、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電設施體系,助力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發展改革部門將會同工信、交運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抓好落實,持續修改完善《實施方案》,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在財政、金融、產業、科技方面不斷優化完善全市新基建的政策環境。同時,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推動「刷臉就行」工程全面實施,促進光纖寬帶網絡優化升級,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袁俊介紹,市交通運輸行業重點項目主要分為智慧交運基礎設施、航空基礎設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全市交通運輸行業新基建重點項目34個,總投資達7110.69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208.92億元。

  在智慧交運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推進昆明市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指揮系統、昆明市數位化城市智慧停車信息平臺、昆明公交數據大腦二期、昆明軌道安全監控平臺等4個市級智慧交運建設項目。今年還將啟動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和應急指揮系統二期建設,深化交通大數據分析功能,逐步形成智慧交通體系。

  在推進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今年,軌道交通4號線、6號線二期將建成並投入初期運營,地鐵運營總裡程將突破100千米、達139.7千米。同時,加緊推進軌道交通1號線西北延、2號線二期、5號線工程建設,積極開展昆明—元謀、昆明—羅平等城際鐵路前期研究。繼續推進渝昆高鐵建設,並全力做好深圳-南寧-昆明高鐵、成昆高鐵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儘快開工建設昆明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軌道9號線等項目。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作為國家確定的十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2019年完成運輸起降35.59萬架次,旅客年吞吐量達4807.6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41.59萬噸,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2.1%,新開通8條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線總數達396條,其中國內航線304條,國際和地區航線92條。目前,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昆明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行李下穿通道配套工程等項目正加快建設進度,確保S1衛星廳年底完工,提升機場容量水平和航空客運貨運品質。近期規劃新建東二、西二、西三3條跑道,中央航站區新建T2航站樓和S2衛星廳,遠期規劃預留西航站區。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建成後,將有力支撐昆明高質量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

  運營商「加速度」推進5G建設

  5G是「新基建」的領銜項目,「新基建」中的各大新興產業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在5G建設搶抓工期的同時,通信運營商也在加緊細化5G商用「腳本」。發布會上,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分別從5G基站、IDC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抓好項目建設,為賦能「新基建」其他領域提供基礎支撐。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總計已建成5G基站超過2000個,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已實現一環內5G網絡室外區域連片覆蓋,以及全市13個重點熱點區域的5G網絡覆蓋。

  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政企客戶部總經理曾健介紹,今年,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將採用SA(獨立組網)方式進行5G部署,到三季度將累計開通5G室外及室內基站近4000個,實現昆明市縣城及重點鄉鎮室外區域覆蓋,同步完成重點產業園區、CBD區域、機場及地鐵等區域的深度覆蓋,全面滿足商務用戶、工業網際網路用戶和公眾用戶的業務需求及應用。

  同時,加快建設新的數據中心,持續開展基於5G的VR/AR實時直播、無人飛機、水質監測、智能製造、遠程維護、人臉識別等一系列新型應用,重點基於VR/AR產業園基地建設,發揮中國電信信息技術和網絡優勢,為產業園提供網絡建設、技術孵化、技術人才培養、研發推廣、產品展示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在物聯網應用、區塊鏈應用方面持續發力,加速「新基建」工作步伐。

  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集團客戶部總經理沐亦凡介紹,公司積極推進昆明市重點區域千兆光纖帶建設,逐步形成城鎮用戶千兆寬帶網絡接入能力,結合5G打造「雙千兆」用戶體驗。2020年,昆明移動千兆寬帶及高速傳輸承載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3.58億元,計劃在「5·17」世界電信日前完成140個千兆寬帶示範小區的建設、6月底前在全市城區範圍內實現千兆家庭寬帶預覆蓋。

  同時,持續推進呈貢萬溪衝中國移動雲南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項目共分三期建設,建成後可提供23000個機櫃,出口帶寬超過4000G。目前,昆明移動「新基建」涉及的重點項目已全部復工,工程建設進度全面提速,一季度共計完成投資8.73億元。(記者 殷雷 冉光雯)

相關焦點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新基建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新基建風起雲湧,促使相關領域對電線電纜的需求不斷釋放,作為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電線電纜行業正在迎來發展的快車道。新機遇下,遠東控股集團正在搶抓機遇,持續發力新基建。
  • 沙利文諮詢:新基建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沙利文諮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日前在沙利文2020中國新基建企業榜直播盛典暨第十三屆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上表示,「新基建」不僅對「引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將構建支撐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網絡,助力各個行業更快構建新特點,跟上新趨勢,抓住新機遇,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作為大會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於28日下午正式召開。該論壇圍繞「新基建」這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邀請到新基建行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及智能製造業領先企業代表等,共同探索「新基建、新機遇,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的焦點話題。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及來自武漢、長沙、合肥、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的政府領導與來自政產研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以何為「基」、如何來「建」等熱門話題,為加速布局「新基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 新基建如何發力?
    為此,我國將疫前已實施的新基建進一步提速,旨在以新基建助推疫後經濟振興。疫後經濟振興的關鍵在於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無疑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硬核。提速新基建有何背景考量? 新基建是我國根據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背景而提出的戰略選擇,新基建投資已經在「十三五」期間正常實施。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然而,在當前影響下,消費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受限。消費的重要子行業如汽車、餐飲和旅遊皆受重創。而受疫情波及,全球經濟增速趨緩,進而導致我國出口承壓。2003 年爆發「非典」,投資的 GDP 增長貢 獻率高達 70%,可以預見,投資將成為當下穩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基建投資將託底經濟,而新基建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科技知識:「新基建」
    「新基建」的內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積極發展數據驅動的新經濟新動能新模式
    加快打造政務數據資產的管理平臺、智慧城市建設的運營平臺、數字經濟發展的投資平臺、產業生態優化的服務平臺,推動大數據在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鄒偉) 12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調度南京大數據集團公司有關工作
  • 「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 題:「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中國經濟謀求高質量發展,智能科技扮演什麼角色?新華社記者近距離觀察智能科技、智能產業、智能經濟的新亮點、新信號、新趨勢,深度觸摸中國經濟「新引擎」的澎湃動力。
  • 用電量持續攀升 折射經濟新動能
    與投資、基建密切相關的建材行業用電回升更為明顯,同比增速達7.6%。被視為經濟運行「晴雨表」的社會用電量上漲勁頭十足,折射出中國經濟復甦向好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工業在GDP中的佔比將逐步下降,而工業中,高耗能的重化工業佔比也將逐步下降。而重工業歷來是工業用電的主體。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弱。
  • 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中國新基建:發展機遇、策略與影響
    高波、陳誠 南京大學 新基建的背景:第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不足。近年來我國GDP增長率不斷下滑,2010年我國GDP增長率10.6%,到2019年已經下降至6.0%,急需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 答卷2020|數十萬億新基建「潮來」,充電樁要火?
    新基建強勢提速,不僅在短期內拉動有效投資,還能在長期內形成強大的乘數效應,通過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新經濟、新產業和新業態厚植根基,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新基建點亮新希望從政策層面看,決策層對新基建謀篇布局已久。
  • 「新基建」帶來「化學變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幾何級數
    隨著國家把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圍繞數據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和釋放產生巨大的催化作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傳統基建是「物理變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線性的,而「新基建」帶來的是「化學變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幾何級數的。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來自二〇一九央視財經論壇的聲音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
  • 「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要認識到的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製造、新服務,是化解疫情不利影響、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原標題: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 百度李瑩:百度地圖正在釋放AI時代位置服務新動能
    百度李瑩:百度地圖正在釋放AI時代位置服務新動能 2020-05-19 15: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於曉 責任編輯:於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