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帶來「化學變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幾何級數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隨著國家把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圍繞數據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和釋放產生巨大的催化作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傳統基建是「物理變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線性的,而「新基建」帶來的是「化學變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幾何級數的。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將會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GDP的「乘數效應」,成為我國經濟長期發展新的增長點。

《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全知道》,張曉昆等著,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大有書局出版

中美貿易摩擦,美國持續針對新型基礎設施中由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組成的信息基礎設施進行高科技封鎖,讓我們看到供應鏈受制於人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和隱患。在構建開放、可靠的信息技術供應鏈方面,一定要擺脫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困境,構建以國內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新的數字產業生態。在自主可控上,我們的「短板」主要是晶片和基礎軟體[包括OS(作業系統)和工業軟體等]。推進自主可控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在這些領域掌握核心技術,不受制於人。

自主可控並不意味著自我封閉,並不是從零開始構建一個產業鏈一個生態。一個生態體系的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數十年。我們國家的發展需要和外部競爭環境不會給我們留這麼長時間去按常規方式慢慢逐步嘗試。在自主可控上,我們不能走尋常路,不能封閉自己,而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兼容並包,利用國際規則將國內市場吸引力、技術硬實力以及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等有效結合,站在全球發展基礎上疊加發展。

個別國家對於他國科技企業的打壓、遏制,讓不少國家都感受到威脅,數字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擁有數字主權,日益成為各國的共識。這也為我國聯合其他國家打造全球開放、共贏的信息技術生態、數字生態提供了機遇。中國市場的體量巨大,信息技術帶來的「化學變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幾何級數的,這將創造一個數萬億級的大市場。我們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國際夥伴一起構建新技術生態、行業生態、數字經濟生態,既能獨立發展,又能共同發展。

在我國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之際,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黨政系統從事信息化的建設者應抓住這次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通過持續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靈活運用技術、市場等綜合手段,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信息化強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由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牽頭撰寫的《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全知道》恰逢其時。該書包括概述、核心硬體、作業系統、數據通信、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安全等重要內容,不僅系統介紹了信息技術領域最核心的技術內容,也簡要梳理介紹了國內外不同廠家的發展歷程,內容全面,講解深入,針對性強,對做好新時代黨政信息化建設工作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是一個新課題,探索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成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本書做了一些可貴的嘗試,應該給予鼓勵。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希望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同仁、讀者多提寶貴意見,在大家的幫助下使這本書在今後能更加完善。

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大幕才剛剛開啟,你我正當時。

(原標題:傳統基建是「物理變化」,新基建帶來「化學變化」—— 推進「自主可控」要抓住主要矛盾)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20年後,如果我國基建基本完成了,那要靠什麼拉動經濟增長?
    2019 年,全國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等)增長 3.8%,四季度基建投資總額為4.32 萬億,全年基建投資總額超過17萬億。 基建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基建可以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情,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很大。
  • 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至於各路專家媒體出於某種目的願意將更多內容納入「新基建」,乃是各取所需,不妨姑妄聽之。單靠「新基建」尚不足以大幅拉動宏觀經濟證券公司都在強調「新基建」對穩投資、穩增長的所謂「巨大」作用。事實上,從不同角度來看,新基建對宏觀經濟而言尚不足以起到大幅拉動的效果。
  • 推進新基建重點做到五個「新」
    以5G基建應用為核心與基礎的新基建,不僅能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還將對全社會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發展帶來根本性變革。  加快新基建進程,將進一步發揮對世界經濟的引領作用。綜觀以往歷次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實施的都是趕超戰略,即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新一輪以數位化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我們有望成為全球新基建的引領者。
  • 張軍:中國經濟承壓時,為何總是呼籲基建刺激
    伴隨疫情防控轉入下半場,關於疫後經濟如何恢復的話題備受關注,其中對是否應該啟動「新基建」的討論變得火爆起來。支持一方認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勢在必行,尤其對穩定和提升疫後經濟的需求水平至關重要。
  • 【招商策略】「新基建」投資機會幾何?——宏觀策略聯合五大行業...
    【策略:「新基建」——新時期的逆周期】一方面,當前正處在新一輪的技術進步上行期,科技基建的加碼有望藉助於科技上行周期的力量,加速新科技消費品的供給,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2020年也是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最後一年,新興產業有望實現衝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隨著疫情的爆發而加大,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緊迫性。
  • 2020安徽專升本高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2020安徽專升本高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高等數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新基建丨大勢所趨,但遠水難解近渴
    大勢所趨長期以來,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國內經濟的三駕馬車,但隨著中國在2019年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傳統的三駕馬車已差不多跑完了上半場,下半場將是新基建的舞臺。此外,由於中美貿易戰、疫情等黑天鵝事件的出現,讓傳統的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和出口疲勢明顯。
  • 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 須警惕「馬爾薩斯陷阱」
    擠佔人行道的共享單車  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王建帆 韓志峰)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不到兩年,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已大大超出城市公共資源的承載能力。  200多年前,英國人馬爾薩斯提出兩個級數的理論: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這個理論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陷阱雖然針對的是人口,但揭示的是經濟學一個基本原理:任何增長都會遇到承載能力的制約。  一邊是增長,一邊是無法承受增長。
  • 形象直觀的幾何級數
    我們來研究一個最簡單的幾何級數:我們用圓的面積來表示這個無窮級數。從n = 0開始,所以第一個圓的面積為1:如果我們把每個圓都壓縮,使其面積縮小到原來的一半,這樣圓的總面積就是我們所求級數的總和將所有圓面積乘以1/2,它就等於所有圓的總面積減去1我們可以重新排列這個「等式」這樣就得到所有圓的總面積:上述方法可以使我們對級數進行推理,如下將考慮一個更為普遍的級數問題這裡唯一的約束是|
  • 新基建如何發力?
    為此,我國將疫前已實施的新基建進一步提速,旨在以新基建助推疫後經濟振興。疫後經濟振興的關鍵在於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無疑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硬核。提速新基建有何背景考量? 新基建是我國根據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背景而提出的戰略選擇,新基建投資已經在「十三五」期間正常實施。
  • 何謂新基建中的「新」「基」「建」
    □禾刀    《新基建: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引擎》,是由任澤平、馬家進、連一席著,中信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一部經濟類讀物。這輪大建設,不僅大大彌補了我國基礎設施的短板,還推動了高鐵基建等行業衝向世界前列,同時也打造了一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基建企業形象。本書闡述:「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指鐵路、公路、機場、橋梁,那麼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創新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等重大民生領域的消費升級基礎設施。」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二、力推新基建原因:短期穩增長,中長期重構創新大時代(1)短期:新基建將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關鍵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與出口均因此次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受到影響,而投資因一季度淡季受衝擊較小。基建投資是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短期內預計將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出口方面,貿易摩擦疊加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我國出口持續承壓。
  • 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中國新基建:發展機遇、策略與影響
    2020年4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今年以來,新基建是地方政府、科技、工業等人士的共同關注點。新基建的七大領域如何有序推進,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布局有何影響,對企業和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 泰勒級數經典之作:有關泰勒級數前幾項的幾何原理
    泰勒級數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如下所示,它可以計算任意函數f(x)所有階導數在a處的值如下就是e^x在0附近時的無窮級數形式,它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有用的級數之一,它的導數就是其本身我們現在用幾何原理來解釋泰勒級數的前幾項,這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很好地拓展我們的數學視野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新基建」的概念自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來,為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賦予了新的動力。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將帶動社會經濟生活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有效推動我國各行業在技術、產業、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創新,為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帶來強勁動力。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中短期,5G 技術的商用化將引發新一輪投 資高潮,直接拉動經濟發展;長期來看,5G 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擴散滲透, 孕育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對擴大消費、釋放內需有著 重要作用。建」,「新一輪的基建」對經濟的支撐是「狹義新基建」不可替代的。
  •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助推新基建駛入快車道,應該從何處發力?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科技知識:「新基建」
    「新基建」的內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ICS相互鏈:新基建帶來的新機會
    在當前,時代給予了我們新基建的機遇。中國一向被稱為「基建狂魔」,而傳統基建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新基建的時代已經到來。新基建:為區塊鏈搭設的東風「新基建」的概念已有數年歷史,但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後的2020年,國家加速了明確、發展新基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