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新基建中的「新」「基」「建」

2021-01-09 大河網

    □禾刀

    《新基建: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引擎》,是由任澤平、馬家進、連一席著,中信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一部經濟類讀物。此書對新基建的論述全面而具體,通讀全書,感覺最突出的還是把握好三個字,即以新領域為牽引龍頭的「新」,以補齊新領域配套資源的「基」,以多措並舉籌集資金的「建」。

    新,緊盯引領未來的新引擎

    有新基建就有老基建。2008年,為應對肇始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國家及時啟動4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這輪大建設,不僅大大彌補了我國基礎設施的短板,還推動了高鐵基建等行業衝向世界前列,同時也打造了一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基建企業形象。本書闡述:「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指鐵路、公路、機場、橋梁,那麼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創新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等重大民生領域的消費升級基礎設施。」

    書中進而指出,這種新基建倡議並非一時頭腦發熱,而是結合當前現實。以目前中美競爭最為激烈的5G技術為例。隨著5G技術的發展,未來衍生出的市場不僅龐大,還可能為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經過數十年的艱苦追趕,目前我國以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5G技術終於躋身強手如林的一線梯隊。我國的行動支付、電子商務、新零售、人工智慧、共享出行等技術的發展在全球更是具有引領意義。在新基建環境激勵下,未來極可能培育出一批緊盯世界發展前沿的高精尖企業。

    因此,通過頂層設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加大對新領域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極可能催化我國新領域科技企業實現快速發展,成長為未來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基,壓實新領域的軟硬根基

    一如書中所言,傳統基建可能偏向一些交通不發達地區,而新基建既包括傳統的一些「硬」基建,也有一些「軟」基建內容,如人才培養、醫療體系、政策配套等;與傳統基建投資對經濟拉動影響具有短、平、快特徵有著明顯不同,新基建投資時間縱深往往更長,有的甚至短期內很難看出效果。

    在資源配置方面,新基建也不可能做到平均分布。如果對有限資源進行科學排序的話,在新基建板塊中,或許新領域應當仁不讓排在決策核心位置。本書給了兩條基本思路供參考,即「從需求看,新基建應更好地服務於消費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從生產看,新基建需要為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

    但新基建不是一個筐,不是什麼都能往裡裝。在本書看來,新基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回到簡單的大興土木老路上去。新基建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但這種打基礎不是以傳統的「鐵公機」為主要代表,而是以新領域為中心,比如5G、智能技術、數據中心、充電樁等。眼下越是經濟發達地區,這些技術發展越可能走在前面。

    建,多方出擊籌措建設資金

    新基建當然離不開龐大資金配置。本書在這方面的建議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適度擴大財政赤字、優化減稅降費、增加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削減民生社保之外的開支、改革財政體制等。

    就財政赤字問題,本書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收支平衡的財政當然是健康的,但危機爆發後,這種健康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說,過於追求收支平衡,並不利於紓解現實經濟困境。環顧國內外,應對經濟危機,或多或少都會在財政赤字上尋求突破。

    為突破資金瓶頸,本書認為:「財政應該搞跨期平衡,從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只要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何愁未來財政問題?如果百業蕭條,財政何談平衡。」這句話不難理解,說土點,就是要算大帳、算長遠帳。當然這也對資金投向的科學性、準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畢竟只有這樣,預期收益才可能大概率真正轉化為現實,而不至於赤字變成未來的資金黑洞。

    資金問題確實非常重要,不過依筆者拙見,新基建的最大困難可能在於關鍵核心技術及人才。畢竟這種人才的水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應是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出類拔萃的。尤其是當下,人才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更加迫切。因此,如何抓緊突破人才瓶頸,很可能是新基建中的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新基建中,5G是「基」,AI是「智」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新基建中,5G是「基」,AI是「智」 澎湃新聞記者 吳雨欣 2020-07-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 智慧交通在新基建中有何新「基」遇?
    任亮亮5月27日晚間,新京報舉辦「2020兩會經濟策之智能交通」視頻雲論壇,圍繞智慧交通設施在這一輪「新基建」中有何機遇,未來會有哪些落地場景,智慧交通的發展利好哪些產業等話題展開討論。●陸永泉智慧交通有利於實現新動能轉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首先對「智慧交通」一詞作了解讀。他認為,智慧交通是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是提升綜合交通質量效率的重要手段,智慧交通建設是新基建的重點領域。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我們認為,「新 基建」的「新」,不應僅僅指的是「新興產業」的「新」,只要能夠發掘出基建領 域的新增長點,便能夠被納入「新基建」的範疇。因此,「新基建」的概念也適用 於傳統的基建領域。我們可以將發掘傳統基建領域新增長的過程,稱為對傳統基 建的「補短板」。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及來自武漢、長沙、合肥、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的政府領導與來自政產研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以何為「基」、如何來「建」等熱門話題,為加速布局「新基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中國建投舉辦「JIC講堂」,探討新基建背景下科技賽道的未來
    今年以來,國家對新基建給予高度關注,5G網絡建設進展迅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國累計建設5G基站69萬站。與此同時,雲計算、智能汽車、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等應用領域正釋放大量增長潛力。在講座中,梁杏分析了通信、晶片、計算機三大領域的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價值。
  • 2020年「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胡志剛在致辭中介紹,今年以來,廣州市出臺實施「數字新基建發展40條」「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措施」、「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22條」等系列數字經濟發展政策,緊抓數字經濟新時代重大機遇,釋放政策紅利,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據測算,2019年廣州市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已超萬億元。
  • 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兩者結合起來,狹義的「新基建」應該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2、「新義」的理解關於「新基建」,所謂「新義」的理解指的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礎設施建設。最典型的是就是下圖中央視提出的「七大領域」,也廣為媒體傳播。
  • 專家:新基建的推進路徑應以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為主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程春雨)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幹什麼、缺什麼、要什麼?」日前,在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舉辦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上,與會專家學者和科技界人士,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 答卷2020|數十萬億新基建「潮來」,充電樁要火?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謝瑋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讓各界激動的關鍵詞是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七大領域、三方面內涵、超萬億投資規模,「新基建」瞬間凝聚了各方的共識、激發了各地的投資熱情。數十萬億基建項目如期而至,成為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的一針強心劑。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作為大會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於28日下午正式召開。該論壇圍繞「新基建」這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邀請到新基建行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及智能製造業領先企業代表等,共同探索「新基建、新機遇,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的焦點話題。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當前,「新基建」逐漸駛入快車道,全國各地針對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的相關政策也逐步落地:福建日前發布2020年省數字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視頻連線活動近日舉行,總投資約1054億元的28個項目在全市10餘個區縣同步全面啟動。但「新基建」著眼於哪些重點領域?哪些行業最受益?社會各界眾說紛紜。
  • 人工智慧助新基建數位化轉型
    編者按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運行成為重點工作,我國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人工智慧對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各新基建科技端領域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人工智慧與5G、大數據等技術結合,將帶動諸多行業快速發展,為很多領域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奠定基礎。本期刊發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蔡自興教授的觀點。作為新基建主要支撐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國民經濟發展和新基建都起到巨大作用。
  • 沙利文諮詢:新基建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沙利文諮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日前在沙利文2020中國新基建企業榜直播盛典暨第十三屆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上表示,「新基建」不僅對「引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將構建支撐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網絡,助力各個行業更快構建新特點,跟上新趨勢,抓住新機遇,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 推進新基建重點做到五個「新」
    新基建主要包括幾個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方面:  第一,5G基建及應用是所有其他領域新基建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數位化基礎設施。它們是新時代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高度依賴的「電力」與「石油」,是新基礎設施和產業的「基礎」。
  • 新基建丨新基建加持下,國內寬禁帶半導體硬核發展
    新基建的加碼提供了寶貴機遇 貫穿於新基建中的半導體產品主要有三類,特別是以氮化鎵為核心的射頻半導體,在新基建中頗具橋頭堡意義 在新基建與國產替代的加持下,國內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氮化鎵和碳化矽為首的第三代半導體是支持新基建的核心材料,以及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在新興應用領域的滲透迅猛,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新基建安全需要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梁梟 當下,新基建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多個省份陸續發布關於新基建的政策和項目,資本市場上針對新基建概念的炒作也是方興未艾。基於新基建對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要性,其安全問題無疑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丁元竹:把宏觀的「新基建」和微觀的「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
    「一方面要進行宏觀的『新基建』,另一個方面要進行微觀的『新基建』,把宏觀的『新基建』和微觀的『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的舒適感、便利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丁元竹指出,老舊社區/小區的改造不僅僅是一個房屋建設,還要把社區群眾迫切需要的、日常生活中便利性需要的微基建,比如5分鐘、10分鐘的服務圈,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備,包括一些非常常見的生活環境的設施建設擺在議程上。
  • 科技知識:「新基建」
    「新基建」的內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