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2020-12-06 DOIT

當前,「新基建」逐漸駛入快車道,全國各地針對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的相關政策也逐步落地:福建日前發布2020年省數字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視頻連線活動近日舉行,總投資約1054億元的28個項目在全市10餘個區縣同步全面啟動。

但「新基建」著眼於哪些重點領域?哪些行業最受益?社會各界眾說紛紜。為此,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業務推出了《「新基建」定義來了,哪些行業最受益?》圖解,從戰略方向、產業規模、行業價值、發力方向等不同維度對「新基建」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在發改委明確的「新基建」最新方向中,重點聚焦以5G基建、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更加注重數位化、智能化等科技創新,同時,「新基建」也是立足現實,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

事實上,「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有著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據IDC諮詢公司對全球數據總量增長判斷,2018年至2025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由33ZB增至175ZB。其中,近30%為實時產生;51.43%,即90ZB以上,來自全球物聯網(IoT)。中國數據總量年均增長率達30%,增速為全球最高,即將成為世界上數據總量最大的國家。

「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容量,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那麼,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加快發展的支點力量,「新基建」的核心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推進「新基建」?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有多強?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是一個警醒,也對數字經濟的「底座」進行了一次抗壓測試。在我國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辦公需求陡增,手遊、在線娛樂、在線教育、線上生產和生活交易異常活躍,使人們深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從遠程會議到遠程醫療,從智能護理到送藥機器人,這些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

例如,在疫情期間的湖北,從應急網絡保障到5G建設,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從最前線到大後方,華為積極響應湖北的需求,基於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ICT技術,支撐應急通信、智慧醫療、政府指揮、在線教育等工作,以數位化、智能化發揮出的「無接觸」效應,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協同效率。

對此,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表示,「『新基建』,是城市發展必選之路,是國家多重戰略目標實現關鍵之舉;而『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產業生態。華為非常願意將多年來在5G、雲、AI、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全球實踐經驗分享出來,深入參與湖北「新基建」重大工程建設,為湖北「新基建」做出華為應有的貢獻。」

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

可以說,國家此時啟動「新基建」,意義重大。短期來說,「新基建」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放眼長遠,「新基建」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數字經濟的支撐,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持續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最終將構建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而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裡,雲計算是智能世界的冷靜大腦、5G是智能世界的堅韌身軀、AI提供豐富的智慧、IoT是溝通的橋梁。在華為中國雲與計算CTO肖苡看來,「新基建」有兩個內核:數位化基礎設施和數位化產業生態,二者一起構成了「新基建」的本質,而5G和雲、AI是數位化設施的基礎。因此,「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基」,加速布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實現多重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

此前,華為提出了2020年是雲、AI、5G爆發的商業元年。而「新基建」的出現,大大加速了這個過程。基礎設施是人類最主要的資本,以IT基礎設施、智能化的基礎設施作為突破口的「新基建」的加速到來,將使得人與世界的的關係發生顛覆性變革。在這一變革下,平臺化企業無疑將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如華為憑藉長期投入和實踐積累,以結構化布局在「新基建」關鍵領域鋪設了底層框架,在雲、AI、5G等領域建立起了獨特的領先優勢,勢必將成為助力「新基建」核心技術應用的「關鍵角色」。

布局「新基建」,須提升技術供給力 

隨著「新基建」的提速換擋,布局「新基建」該從何處發力?《「新基建」定義來了,哪些行業最受益?》告訴我們,「新基建」的發展離不開算力,而算力與晶片、伺服器等硬體設施密切相關,這與華為的觀點不謀而合。華為認為:「新基建」的內涵包括了「聯接」和「計算」兩個部分,聯接是基礎,計算是核心。而在這兩個方面積累深厚的企業,也必將在「新基建」領域搶佔先機。

就聯接能力而言,聯接能力包括固網聯接和無線網絡聯接,其中無線網絡連接的決定性因素在於5G網絡的建設——5G網絡建設將使無線網絡提速10倍,從而讓聯接能力得到更大幅提升。在全球角力的5G技術上,華為目前已經佔據領導者地位,並正在帶領全球進入5G商用時代。

對算力而言,由於5G創新應用的逐步發展,多樣化應用催生多樣化算力的需求,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創新需要大量的多樣化算力,既需要通用計算算力也需要異構計算算力。隨著新應用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可能會出現更多種多樣的計算單元。國家未來的數字經濟,必然需要這些多元算力支撐。因此在這次「新基建」中,要構建一個我們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多元計算能力。

而計算產業是「新基建」的上遊產業,上遊的競爭代表著的是國家的核心技術實力。正因如此,計算產業一直是各發達國家爭奪的焦點,全球GDP前五的國家——美、中、日、德、法,與全球伺服器出貨量排名幾乎一致。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北上廣深和浙江,每萬億GDP的伺服器需求量也遠高於其他地區。

算力就是生產力,這也是華為一直深耕的關鍵領域。2019年9月,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動計算戰略,致力於提供世界級的算力。其中,作為通用算力處理器的「鯤鵬」,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等特性。而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的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總算力相當於50萬臺PC的集成,是目前全球算力巔峰的代表。

而在計算生態層面,華為還提出了「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的策略,攜手夥伴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計算生態。截至目前,華為與產業夥伴聯合成立了15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600多家的ISV夥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目前來看,「新基建」是一場浩瀚龐大的社會經濟與民生福祉新工程,必將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帶來深刻的現實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只有把基礎設施搭建好,才能為國民經濟提供強有力的底座支撐。在「新基建」時代浪潮中,具有全球領先的5G技術、一流的雲服務和AI技術能力以及基礎算力的華為,已經交出一張出色的答卷。未來,華為將繼續勇探未知新世界,勇踏前人未至之境,不斷構建通往智能世界的高速公路。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重磅!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相關焦點

  • 從「小步快跑」到「穩步跨越」,華為雲與計算在新基建時代鋪了怎樣...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近幾年持續加大在雲、5G、計算等相關領域的投入,2019年,華為在泛計算行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布局,華為首次發布了「鯤鵬+昇騰」的計算戰略,重磅發布「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並且構建開放的計算產業生態。
  • 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首發江蘇,看創新強省如何緊抓新「基」遇
    未來,站在新基建、十四五規劃的風口,江蘇如何在以往省域優勢與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抓住雲、5G、AI的機遇,實現新一輪的創新增長,再次主動謀篇、先行一步?緊抓新「基」遇,聚焦工業網際網路今年3月,國家發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召,在「新基建」七大板塊中,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將持續引領和推動製造領域新一輪升級。
  • 生態攜手,鼎捷軟體&華為雲聯合發布智能製造融合解決方案!
    同時,在此次華為雲TechWave工業網際網路專題日活動上,華為雲與鼎捷軟體聯合發布面向製造業的智能製造融合解決方案。未來,雙方將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以IT與OT融合數據驅動,聯手打造更為豐富、更具價值的智能製造應用場景,為製造業的持續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9月23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主辦,上海市發改委協辦的「新基建新經濟高峰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華為雲和合肥政務雲平臺、合肥城市大腦一批標誌性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下一步將在5G網絡、雲計算、城市大腦、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更多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 智能升級新階段,華為雲助力新雲原生企業駛出加速度
    藉助新基建東風,我國雲計算駛入發展快車道。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 1334 億元,呈高速增長態勢。隨著企業上雲步伐加快,傳統的開發模式較難滿足企業產品業務快速迭代升級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開發者開始把業務與技術向雲原生演進。據數據顯示,到 2021 年,將有 92% 的公司成為雲原生公司。
  • 解讀華為雲的新使命:如何將技術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
    鄭葉來說,從「不做應用」到「賦能應用」,是期待合作夥伴將應用生長到華為雲的平臺上;從「不碰數據」到「使能數據」,是指華為雲提供大數據、AI、邊緣計算等能力,讓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好地讓數據發揮價值;「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則是華為雲要成為開放的「黑土地」,為包括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內的華為絕大部分業務以及政企客戶們提供雲服務。
  • 新基建遇上「開源」 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5G時代,新基建大潮風起「雲」湧,政企部門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計算產業迎來新一輪開疆拓土。其中,開源作業系統軟體既是數位化轉型的承接者,又是各方雲服務提供商逐鹿的獵場。時代變局之下,企業級市場佔比超過80%的開源作業系統軟體領域,正在發生新的「板塊運動」。
  • 新基建遇上「開源」?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5G時代,新基建大潮風起「雲」湧,政企部門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計算產業迎來新一輪開疆拓土。其中,開源作業系統軟體既是數位化轉型的承接者,又是各方雲服務提供商逐鹿的獵場。時代變局之下,企業級市場佔比超過80%的開源作業系統軟體領域,正在發生新的「板塊運動」。
  • 顛覆你對智能辦公的想像,華為雲WeLink重磅發布
    顛覆你對智能辦公的想像,華為雲WeLink重磅發布 華為雲發現,與企業數位化關係最緊密的就是辦公數位化,所以將WeLink放到華為雲上可以作為一個抓手讓企業更直觀地感受到雲端數位化,而且華為雲的合作夥伴,也可以與WeLink建立聯接,從而進整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的效益。
  • 廣州市首批73個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籤約
    華為、百度、京東、雲從等全國300多家企業眾星雲集,共同見證「雲籤約」「雲揭牌」,亮出廣州領先發展新基建的頭雁陣容。  據悉,此輪籤約的項目覆蓋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數字新基建重點領域,既有以5G、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類項目,也有以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為代表的融合類項目,更有以華為、百度、京東、雲從等為代表的「硬核總部」創新類項目。
  • 專家:新基建的推進路徑應以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為主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程春雨)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幹什麼、缺什麼、要什麼?」日前,在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舉辦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上,與會專家學者和科技界人士,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 遇見武漢,華為&中軟國際聯合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建軟體開發新生態
    同時,在此次大會上,華為-中軟實訓雲正式發布,開啟ICT人才培養新模式。華為和中軟國際聯合推出的實訓雲,也是其中助推高教「新工科」改革的重要解決方案。EBG中國區行業雲拓展部部長胡維琦、華為武漢企業業務部部長丁盛爽與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沈剛一起重磅啟動了湖北大學生雲上軟體設計大賽。
  • 華為在浙加速布局鯤鵬計算產業生態 如何「鏈」動浙江?
    其時,華為在濱江註冊成立了杭州研究所。華為杭州園區位於上市公司和高新企業集聚區塊,寸土寸金。園區綠樹掩映,大樓沒有大LOGO,如果僅是路過很難察覺到它的存在。這一次依舊低調,華為與浙江合作升級活動,選在東方通信科技園內。沒有過多的裝飾,沒有繁瑣的流程,不到40分鐘,產品發布、平臺揭牌等流程全部走完。這又是一次重磅合作。浙江與華為再度牽手的時間節點,非常巧妙。
  • 深圳新基建4119億訂單來了!六成錢來自市場,鵬城實驗室亮了
    這場解讀聽完有兩大感受,一是深圳的新基建方案的經濟特區特色非常明顯,明確4119億元中的六成投資來自市場!二是深圳這次的新基建方案發布分明是來秀肌肉的,鵬城實驗室、亞太6D衛星、4.5萬基站、5478根智慧燈杆等傲人的成果,華為、騰訊、比亞迪等令人豔羨的科技巨頭……讓人對深圳新基建方案期待滿滿。
  • 聯合發布!阿里雲與奇點雲共建零售超級視覺計算平臺——奇點識客...
    9月25日,在2019雲棲大會,阿里雲與奇點雲聯合發布了第三代零售超級視覺計算平臺—奇點識客3.0。作為阿里雲VCS平臺在新零售場景首家合作夥伴,奇點雲與阿里雲VCS平臺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阿里雲吳翰清與奇點雲創始人張金銀共同出席了發布儀式。
  • 華為姜濤:持續投入計算產業生態建設,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其間,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也在大會主論壇上帶來了《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的主題報告,分享華為在多樣性計算時代的布局,呼籲大家共同建設計算產業新生態。    協同創新需要共贏的生態系統,華為使能合作夥伴    姜濤指出,協同創新意味著需要一個共贏的生態系統,華為在2019年發布了「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的計算戰略,硬體開放踐行合作夥伴優先,主導基礎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商業發行,推動主流開源項目原生支持多樣性計算。全方位使能合作夥伴、開發者與高校,繁榮計算產業生態。
  • 「雲原生+ AI」 ,時速雲攜手飛騰共建全棧式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
    12月29日,以「芯科技 新生態 共飛騰」為主題的2020 飛騰生態夥伴大會於天津成功舉辦。會上,飛騰重磅發布其與時速雲等企業共同打造的「全棧式飛騰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共建芯生態,賦能新基建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構成,AI技術的應用將推動新一輪產業變革。
  • 騰訊雲將發布新款星星海伺服器聯合浪潮提供高密度計算和存儲能力
    6月19日,騰訊雲副總裁劉穎在英特爾大會演講中透露,騰訊雲將在不久後推出星星海首款四路伺服器。該伺服器由騰訊雲自主設計,並與浪潮聯合研發,能夠支持雲上用戶獲取超大規格雲主機實例,並能在AI等場景下為用戶提供更強的計算性能。
  • 信創峰會發布《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首發陣容為何選擇EasyStack?
    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對於中國雲計算發展以及新基建有什麼特別意義?全文2743字,閱讀約需6分鐘文丨億歐近日,在2020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峰會(簡稱信創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軟體評測中心)針對信創產業需求,發布「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性能測試基準」,其中首發的雲基礎設施陣容為易捷行雲EasyStack+華為鯤鵬,性能基準測試分數為
  • 美國晶片企業庫存壓力爆增;新研究發現抗SARS病毒化合物或可治療新冠;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
    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九天微星的唐山衛星工廠計劃2021年初建成投產,預計年產能超過100顆百公斤級衛星。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衛星工廠是衛星整星總裝生產基地,也將是衛星技術與應用研發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