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基建」逐漸駛入快車道,全國各地針對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的相關政策也逐步落地:福建日前發布2020年省數字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視頻連線活動近日舉行,總投資約1054億元的28個項目在全市10餘個區縣同步全面啟動。
但「新基建」著眼於哪些重點領域?哪些行業最受益?社會各界眾說紛紜。為此,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業務推出了《「新基建」定義來了,哪些行業最受益?》圖解,從戰略方向、產業規模、行業價值、發力方向等不同維度對「新基建」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在發改委明確的「新基建」最新方向中,重點聚焦以5G基建、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更加注重數位化、智能化等科技創新,同時,「新基建」也是立足現實,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
事實上,「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有著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據IDC諮詢公司對全球數據總量增長判斷,2018年至2025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由33ZB增至175ZB。其中,近30%為實時產生;51.43%,即90ZB以上,來自全球物聯網(IoT)。中國數據總量年均增長率達30%,增速為全球最高,即將成為世界上數據總量最大的國家。
「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容量,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那麼,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加快發展的支點力量,「新基建」的核心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推進「新基建」?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有多強?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是一個警醒,也對數字經濟的「底座」進行了一次抗壓測試。在我國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辦公需求陡增,手遊、在線娛樂、在線教育、線上生產和生活交易異常活躍,使人們深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從遠程會議到遠程醫療,從智能護理到送藥機器人,這些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
例如,在疫情期間的湖北,從應急網絡保障到5G建設,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從最前線到大後方,華為積極響應湖北的需求,基於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ICT技術,支撐應急通信、智慧醫療、政府指揮、在線教育等工作,以數位化、智能化發揮出的「無接觸」效應,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協同效率。
對此,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表示,「『新基建』,是城市發展必選之路,是國家多重戰略目標實現關鍵之舉;而『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產業生態。華為非常願意將多年來在5G、雲、AI、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全球實踐經驗分享出來,深入參與湖北「新基建」重大工程建設,為湖北「新基建」做出華為應有的貢獻。」
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
可以說,國家此時啟動「新基建」,意義重大。短期來說,「新基建」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放眼長遠,「新基建」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數字經濟的支撐,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持續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最終將構建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而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裡,雲計算是智能世界的冷靜大腦、5G是智能世界的堅韌身軀、AI提供豐富的智慧、IoT是溝通的橋梁。在華為中國雲與計算CTO肖苡看來,「新基建」有兩個內核:數位化基礎設施和數位化產業生態,二者一起構成了「新基建」的本質,而5G和雲、AI是數位化設施的基礎。因此,「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基」,加速布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實現多重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
此前,華為提出了2020年是雲、AI、5G爆發的商業元年。而「新基建」的出現,大大加速了這個過程。基礎設施是人類最主要的資本,以IT基礎設施、智能化的基礎設施作為突破口的「新基建」的加速到來,將使得人與世界的的關係發生顛覆性變革。在這一變革下,平臺化企業無疑將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如華為憑藉長期投入和實踐積累,以結構化布局在「新基建」關鍵領域鋪設了底層框架,在雲、AI、5G等領域建立起了獨特的領先優勢,勢必將成為助力「新基建」核心技術應用的「關鍵角色」。
布局「新基建」,須提升技術供給力
隨著「新基建」的提速換擋,布局「新基建」該從何處發力?《「新基建」定義來了,哪些行業最受益?》告訴我們,「新基建」的發展離不開算力,而算力與晶片、伺服器等硬體設施密切相關,這與華為的觀點不謀而合。華為認為:「新基建」的內涵包括了「聯接」和「計算」兩個部分,聯接是基礎,計算是核心。而在這兩個方面積累深厚的企業,也必將在「新基建」領域搶佔先機。
就聯接能力而言,聯接能力包括固網聯接和無線網絡聯接,其中無線網絡連接的決定性因素在於5G網絡的建設——5G網絡建設將使無線網絡提速10倍,從而讓聯接能力得到更大幅提升。在全球角力的5G技術上,華為目前已經佔據領導者地位,並正在帶領全球進入5G商用時代。
對算力而言,由於5G創新應用的逐步發展,多樣化應用催生多樣化算力的需求,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創新需要大量的多樣化算力,既需要通用計算算力也需要異構計算算力。隨著新應用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可能會出現更多種多樣的計算單元。國家未來的數字經濟,必然需要這些多元算力支撐。因此在這次「新基建」中,要構建一個我們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多元計算能力。
而計算產業是「新基建」的上遊產業,上遊的競爭代表著的是國家的核心技術實力。正因如此,計算產業一直是各發達國家爭奪的焦點,全球GDP前五的國家——美、中、日、德、法,與全球伺服器出貨量排名幾乎一致。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北上廣深和浙江,每萬億GDP的伺服器需求量也遠高於其他地區。
算力就是生產力,這也是華為一直深耕的關鍵領域。2019年9月,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動計算戰略,致力於提供世界級的算力。其中,作為通用算力處理器的「鯤鵬」,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等特性。而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的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總算力相當於50萬臺PC的集成,是目前全球算力巔峰的代表。
而在計算生態層面,華為還提出了「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的策略,攜手夥伴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計算生態。截至目前,華為與產業夥伴聯合成立了15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600多家的ISV夥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目前來看,「新基建」是一場浩瀚龐大的社會經濟與民生福祉新工程,必將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帶來深刻的現實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只有把基礎設施搭建好,才能為國民經濟提供強有力的底座支撐。在「新基建」時代浪潮中,具有全球領先的5G技術、一流的雲服務和AI技術能力以及基礎算力的華為,已經交出一張出色的答卷。未來,華為將繼續勇探未知新世界,勇踏前人未至之境,不斷構建通往智能世界的高速公路。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重磅!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