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程春雨)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幹什麼、缺什麼、要什麼?」日前,在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舉辦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上,與會專家學者和科技界人士,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現場。
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表示,「新基建」與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新產品、新服務聯繫緊密,「新基建」的推進路徑應以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為主,政府加強規劃導向和配套政策,更大力度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應用,強化國有企業科技攻關責任,支持民營企業開發應用場景。
今年6月,由徐憲平領銜編寫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出版,該書由4位院士加盟,課題組深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實地調研,與40多家政府部門、60多家重點企業面對面座談交流,從「新基建」的內涵、特徵、領域、應用、場景、技術投資、市場以及政策、展望等角度進行了全面闡釋。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一級巡視員王偉表示,「新基建」方案是新業態新模式的根基所在,通過新型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和穩步建設,為新業態新模式的產生提供土壤和養料,比如在疫情期間急速興起的「雲辦公」、「雲上課」等數位化應用,讓雲上的工作和生活成為了常態,未來在社會行業、工業領域,也會依託強大的新型基礎設施,逐漸促生出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字交易等各個重大行業的新業態新模式。
據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暴劍介紹,未來三年朝陽區將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基建」產業領域的研發創新和建設布局,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同時,依託鯤鵬技術優勢,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努力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字經濟示範區。
「『新基建』的根本在『基』,『基』的兩個核心是聯接與計算,就像路和電一樣。」華為北京總經理劉陽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雲、AI、5G的落地程度成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個地區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雲、AI、5G等技術的融合,也將帶來經濟效率和質量提升,推動經濟體量乘數式倍增。華為憑藉自身的5G能力,全力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布局,持續構建5G+雲+AI的開放生態,攜手北京建設鯤鵬聯合創新中心,加速培育從計算基礎設施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