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2020-11-28 澎湃新聞

9月23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主辦,上海市發改委協辦的「新基建新經濟高峰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及來自武漢、長沙、合肥、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的政府領導與來自政產研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以何為「基」、如何來「建」等熱門話題,為加速布局「新基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專家獻策頂層規劃

人民日報社編委、秘書長喬永清出席大會並做開場致辭。他表示,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人類社會逐漸由工業社會邁向數字社會,加強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人民日報社編委、秘書長喬永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從六方面分享了新基建的經濟社會內涵及建設路徑:

一、新基建是數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匹配的產物,是支撐數字經濟循環的基礎;

二、新基建將助推數字經濟產業化,形成萬億級的自成體系的數位化平臺;

三、新基建將助推傳統產業數位化,形成具有顛覆意義的產業網際網路;

四、用基於新基建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推進中國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革命;

五、要充分認識投資新基建與投資傳統基建的差異,創新新基建的投資模式;

六、發展新基建要遵循市場規則,避免一哄而上,重在應用、重在規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分享了關於新基建的實踐觀點:數據中心不同於傳統的基礎設施,在一定範圍內可以不受距離限制,建設應統籌規劃,不宜一哄而上;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是需要智慧城市運營商來負責投資、建設、運營,持續提供服務;應用軟體是關鍵,要重視軟體的價值;AI不僅僅提升人的效率,更能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表示,5G、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日益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在持續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體經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演進升級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三方面工作:增強基礎支撐能力、提升融合應用水平、健全安全保障體系。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表示,新基建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是我國穩增長促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政府和企業的合力推動下,以5G人工智慧超級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逐漸融入新基建,成為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核心信息基礎設施。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

各地市分享新基建實踐:抓住機遇實幹新基建,夯實根基實幹中前行

數字經濟的發展正進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創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在加速融合,新基建已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為數字經濟要素和產業發展提供新的體系架構和方向,並推動城市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到智慧化發展。無論是新基建的落地,還是智慧城市建設,都離不開廣大政企客戶及華為的深度參與。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表示,在新基建方面,上海將立足於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堅持新老一體、遠近統籌、政企協同,在創新支持方式、加強指標保障、推動資源開放、優化布局管理、規範標準設施、培育市場需求、加強應用場景的建設方面,做好政府相關工作,做好店小二,為新基建新的發展布局創造更好的條件。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

武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亞波表示,今年以來,武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院士引領,打造新基建創新發展平臺;雲數結合,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創新業態,推動線上經濟轉型升級」三個維度,大力推動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武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亞波

長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建平分享了長沙經驗: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長沙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實施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各領域的快速應用,以「新基建」硬核賦能長沙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建平

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雲峰表示,近年來,合肥市形成了與發展新基建高度契合的力量和較好的發展基礎,包括集聚一批國家重大裝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創新體系供給、實現了市區物聯網全覆蓋等。華為雲和合肥政務雲平臺、合肥城市大腦一批標誌性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下一步將在5G網絡、雲計算、城市大腦、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更多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雲峰

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從五個方面分享了推動新基建的路徑:

加強頂層設計,突出新基建的系統性和統籌性;

強化應用牽引,把場景化的應用創造出來;

強化模式創新,由政府、企業、單位及個人四方共同發力、共建共享;

強化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新基建最本質的特徵;

強化產數融合。

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結合華為的實踐,分享了做好新基建的「實踐者」體會。他表示,新基建實幹是關鍵,新基建的實施要把握好輕重緩急,技術層面需要前瞻考量。要以人為本,打造全場景智慧城市,聯合創新;探索產業發展最優路徑,發揮技術聚裂效應,最大化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夯實根基,發展雲與計算產業,讓新基建枝繁葉茂。華為始終深度參與著新基建的建設,和客戶、夥伴一起在實幹中前行。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初管,重慶市大數據局副局長景根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網際網路聯盟秘書長餘曉暉以及華為公司副總裁、中國區雲與計算總裁史耀宏等來自政產學三方的嘉賓展開高端圓桌對話,共同探討中國城市新基建發展範式,互通新基建建設痛點,凝聚新基建發展共識。

高端圓桌對話

論壇發布了「科技創新優秀案例」,積極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科技創新領域表現突出的22個城市獲得肯定,他們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成都、武漢、西安、杭州、鄂爾多斯、福州、貴陽、合肥、昆明、廊坊、青島、石家莊、許昌、鷹潭、長春、長沙、重慶等。

「科技創新優秀案例」上臺合影

新基建,實幹是關鍵。大會現場,與會嘉賓共同發起了「實幹新基建」的行動倡議,號召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面對新基建的時代大勢,都要爭做實幹家,敢幹、實幹、會幹,用實際行動加速科技創新,用實幹夯實基礎產業,共同推動新基建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新基建,新經濟,新動能。當前,以5G、雲、AI為代表的基礎創新技術正為新基建注入無限動力,成為新基建穩步推進的「根基」。作為新基建的深度參與者和深耕ICT領域的「實幹家」,華為將一如既往地攜手客戶、行業夥伴真抓實幹,進而有為,堅持創新發展、夯實新基建「根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沙利文諮詢:新基建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沙利文諮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日前在沙利文2020中國新基建企業榜直播盛典暨第十三屆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上表示,「新基建」不僅對「引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將構建支撐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網絡,助力各個行業更快構建新特點,跟上新趨勢,抓住新機遇,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 新基建,是什麼?
    因此,如果說疫情是發力新基建的直接動因,廣闊市場空間是新基建發展的條件,那麼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則是新基建時代到來深層次的推手。「每一次產業技術的興起都會伴隨著新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而帶來傳統利益格局、產業體系、制度文化的重構。」
  • 無限供給經濟學:新經濟、新特徵、新理論、新實踐
    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化的滾滾洪流中,新經濟領域發展得如火如荼,以智能化、數位化為主要標誌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正在不斷湧現。用牛頓力學來解釋粒子運動是不具有說服力的;用以有限資源和有限供給為核心思想的傳統經濟學框架,來分析和理解新經濟時代的無限供給,更是南轅北轍、謬誤橫生。在智能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無限供給品越來越豐富的當下,通過顛覆傳統經濟思維,建立一套適合新經濟發展和無限供給的新理論體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 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中國新基建:發展機遇、策略與影響
    新基建雖然立足「基建」,但與產業發展、消費升級和城市治理等密不可分,至少將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三大機遇:第一個是「三新經濟」發展機遇,即是新基建將加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步伐,更加高效、便捷、高質量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第二個是經濟數位化發展機遇,主要包括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短期內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和轉型提升將成為新冠疫情條件下經濟轉型升級和賦能發展的重要方向
  • 喜馬拉雅423聽書節收官:有聲閱讀助力在線新經濟快速發展
    在有聲閱讀迅猛發展的大趨勢下,喜馬拉雅成為新的「流量池」。受疫情影響,線下餐飲、娛樂、製造業受到嚴重打擊,線上新經濟逆勢上升。喜馬拉雅大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有聲閱讀人數呈爆發式增長,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3%,總收聽時長增長近100%。
  • 2020新經濟大會佛山城市產業創新交流會在京召開
    當天上午,「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發布「2020年度創業者心中的十大新經濟城市」榜單(下稱「榜單」),佛山入選。下午,佛山召開「2020新經濟大會佛山城市產業創新交流會」(下稱「佛山產業創新交流會」),邀請一批新經濟企業代表、創業者和投資人,圍繞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如何助力製造業升級等主題進行研討,並現場推介佛山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2020北鬥導航產業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今日(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在北鬥系統定位精度不斷提升以及晶片性能價格進一步穩定的背景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車聯網和低碳經濟等新技術和新經濟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農機械、無人系統等應用領域的細分市場已經顯現出新一輪快速增長態勢。
  • 新經濟帶來新動能,藍潤MIC助力成都「新經濟人物」更幸福
    對成都來說,不僅有閒適安逸的古蜀生活,新經濟也是這座城市的發展關鍵詞。所謂「新經濟」,是指藉由經濟全球化浪潮所誕生的由信息技術革命驅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體系。在新經濟、新機遇下,「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新經濟機會之城」已經成為其靚麗的城市名片。
  • 光聯新基建 共贏新未來 | 長飛公司精彩亮相2020中國國際信息通信...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公司」,股票代碼:601869.SH、06869.HK)作為全球光通信行業領軍企業,以「光聯新基建 共贏新未來」為主題亮相本屆PT展,通過科技創新、新基建、行業應用等三大區域,展出多樣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賦能未來智慧應用。
  • 第十一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本次論壇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邀請多位內地和香港嘉賓,採用兩地視頻連線的方式,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共同探討以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新優勢、推動新發展,以及香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推進新發展、爭創新優勢。
  • 成都新經濟 幾何增長的「魔方」
    去年11月9日,成都市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勾勒出新經濟發展藍圖。隨後,成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新經濟配套政策,包括制定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規劃建設「獨角獸島」等發展載體、設立100億元新經濟發展基金、印發首個共享經濟發展方案、組建全國首個城市級新經濟俱樂部……一年來,成都新經濟藍圖已經展開,正逐步成為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之一。雙十一那天,在上海的施嶽網購了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3魔方)的基因檢測產品。
  •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  發展改革部門將會同工信、交運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抓好落實,持續修改完善《實施方案》,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在財政、金融、產業、科技方面不斷優化完善全市新基建的政策環境。同時,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推動「刷臉就行」工程全面實施,促進光纖寬帶網絡優化升級,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
  • 專家把脈小模數齒輪行業發展新動向
    此次會議以「變局下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主要圍繞「小模數齒輪行業發展趨勢」「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智能裝備中的精密傳動技術」「小模數齒輪標準、檢測與試驗技術」等展開探討交流,並發布了《2020全國小模數齒輪技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同期還舉辦《微型減速機測試技術規範》等三項團體標準起草第二次工作會議。
  • 借力「新基建」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2020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各地政府和產業界紛紛制定相應政策,希望借力「新基建」激起發展新勢能。
  • 新基建元年,聯想大寫的「轉型智慧」
    如果給 2020 年的科技關鍵詞做個盤點,「新基建」一詞必然入榜。自 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之後,新基建成為各大企業轉型布局的主要方向。在企業紛紛轉型的同時,聯想也在輸出著賦能千行百業的轉型智慧,覆蓋了「新基建」核心技術,並且在政府、教育、金融、製造、能源等各個細分行業與夥伴攜手,推進落地。
  • 樊綱:新基建決定城市發展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將會為政府和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圖景,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也將給市民帶來更多便捷的體驗。12月2日,「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以《城市化、數位化和新基建》為題發表演講,為建設智數廣州出謀劃策。
  • 「新發展格局下的乳業新經濟」蒙牛總裁盧敏放出席央視財經香港論壇
    以「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為主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公報、大公網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近日在深圳舉行。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受邀出席論壇並致辭。以消費者為核心 精準把握需求在新發展格局下,盧敏放表示,「新經濟時代,企業要及時洞察變化,與消費者共創消費新時代。」他挑選出「營養健康」作為乳業的關鍵詞。在他看來,新經濟帶來新消費,企業的一切戰略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決策。
  • 擁抱在線新經濟 喜馬拉雅積極打造音頻生態圈
    從一個聽廣播的功能性APP,發展到現在日漸繁榮的音頻生態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越來越多人在喜馬拉雅平臺上分享知識、興趣愛好以及尋找情感陪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疫情促進「耳朵經濟」興起,喜馬拉雅大力開發有聲小說、廣播劇、知識付費課程等內容產品,為用戶提供了新的娛樂、學習方式。網絡音頻由於豐富的內容和對於碎片場景的搶佔,使用時長大幅增加。
  • 新技術超越了邊際成本遞增的常識,催生了無限供給的新經濟時代...
    然而,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經濟學的資源稀缺假設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生產理論、供求理論,正在新經濟領域中被徹底顛覆。新技術超越了邊際成本遞增的常識,催生了無限供給的新經濟時代新技術和新經濟中包含了大量邊際成本為零的案例,比如複製一個軟體到另外一臺計算機的成本可以忽略;搜索服務增加一個用戶,也幾乎不增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