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的推動下,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將會為政府和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圖景,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也將給市民帶來更多便捷的體驗。12月2日,「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以《城市化、數位化和新基建》為題發表演講,為建設智數廣州出謀劃策。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
新基建決定城市發展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樊綱表示,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算力、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來提供,為企業自身、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帶來全新活力。新技術應用於企業,將為企業分攤節省運營成本,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應用於各行各業,將提高各個產業的生產效率;應用於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更將幫助政府減少成本,提升效率,並帶來更加多樣化的場景應用。
比如,算力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或一部分作為基礎設施提供?有的企業它要算的東西可能沒有那麼多,不需要一個超級計算機,但如果有一個超級計算機,每天用一段時間,按時間付費,就不用去花整個計算機的成本,整個成本由很多企業來分攤,這就有了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的性質。
如果我們在算力、大數據和存儲等技術要素的領域裡,按照公共基礎設施的方式加以提供,這對企業、對投資來講將是一個重大的吸引力,會促進城市高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也會促進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新基建與行業、與公共基礎設施相結合,對企業、對投資來說,具有重大的吸引力,將促進城市的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競爭力。
解決數據分享難題,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管理智慧化
數據分享是協同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重要「聯接點」。樊綱舉例,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會開發七通一平、九通一平,這也是一種數據分享,即:各方共同利用這一基礎設施,共同利用公共的投入,不需要為一個企業專門拉一根電線、一根光纜或專門開一個管道、開一個光纜。在這種模式下各方可以共同來利用這一資源,既分攤了成本,也提高了競爭力,能夠有效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再比如,疫情期間的健康碼,也是一個很好的數據分享的實例,打通了政府各個部門、各個區域。通過健康碼,可以減少填寫身份信息的冗餘環節,大大提高了效率,便捷了市民的生活。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數據越分享,效率將會越高。
而從目前來看,關於如何解決數據隱私問題、如何應用數據、如何與政府分享數據、政府能否與企業分項數據等實操中,還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問題。樊綱認為,只有解決了數據分享難題,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管理的智慧化。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樊綱:新基建決定城市發展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