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浙加速布局鯤鵬計算產業生態 如何「鏈」動浙江?

2020-12-05 浙報融媒體

「魚米生沃土,崑崙運天工。朋聚錢塘畔,鳥瞰濱江春。」

日前,華為公司以海報形式,給正式落地杭州高新區(濱江)的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送來一首藏頭詩。句首四字組合起來就是「鯤鵬」。

與此同時,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同時揭牌,成為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專業運營方;華為還聯合國字號通信企業普天集團,首發浙產鯤鵬伺服器、PC機、工控機等,浙江數字經濟再獲添「硬核」實力。

當下,新基建正成為經濟發展新熱點。「鯤鵬」飛來「浙」裡築巢,意味著致力於打造長三角計算產業新高地的浙江,正從布局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發力,帶動整個軟硬體產業的發展,助力浙江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轉型升級。

「鯤鵬」因何深度布局浙江?如何高效鏈動產業?如何更快走向全國?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鯤鵬產業夥伴、學者和政府官員,詳解關於鯤鵬計算產業背後的問題。

因何深度布局浙江

「這裡有數字經濟的巨輪大航道」

鯤鵬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現多用其指代基於鯤鵬處理器構建的全棧計算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包括PC、伺服器、存儲、作業系統、中間件、虛擬化、資料庫、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服務等。

這隻「神獸」飛入浙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其時,華為在濱江註冊成立了杭州研究所。華為杭州園區位於上市公司和高新企業集聚區塊,寸土寸金。園區綠樹掩映,大樓沒有大LOGO,如果僅是路過很難察覺到它的存在。這一次依舊低調,華為與浙江合作升級活動,選在東方通信科技園內。沒有過多的裝飾,沒有繁瑣的流程,不到40分鐘,產品發布、平臺揭牌等流程全部走完。

這又是一次重磅合作。浙江與華為再度牽手的時間節點,非常巧妙。

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新基建的範圍首次得到明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

「新基建機遇蓬勃而來,底層計算硬體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計算產業正在過去繁榮的基礎上再登高臺。」資深商業評論人曾響鈴認為,鯤鵬計算產業迎接新機會,必須深度布局浙江,這裡有屬於計算產業的「大船」「大帆」與「大航道」。

這條「大船」,正是浙江一路領先的數字經濟,為計算產業提供超強承載力。

華為第一次牽手浙江時,正是數字經濟起跑時刻。從本世紀初杭州建設「信息港」起步,杭州數字經濟高歌猛進。以華為杭研所落戶的杭州高新區(濱江)為例,2019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201.6億元,增長16.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75.5%。

放大到整個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引領跨越式發展,已形成一條較為完備的網絡信息技術產業鏈。加之「最多跑一次」改革、「城市大腦」建設等,浙江為鯤鵬計算產業提供極豐富、有縱深的算力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浙」裡也匯聚著鯤鵬計算產業的「風力」,只待揚帆。

4月21日,從北京趕到杭州的華為副總裁史耀宏提到,華為杭州研究所是華為計算領域研發中心,聚焦雲和計算領域的研究開發。「杭州研究所通過協同華為遍布全球的研發中心,一起攻關研發了鯤鵬所有處理器指令集,以及現在大家知道的鴻蒙作業系統。」

新基建風乍起,鯤鵬計算產業在浙江揚帆起航。這是一條怎樣的航道?

去年9月,華為宣布通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的策略,與產業夥伴共同開拓萬億級的計算產業大藍海。來自浙江的34家企業和科研院所,作為鯤鵬產業夥伴集中亮相。這些產業夥伴,既有大華等硬體製造商,也有安恆信息等應用服務商,還有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在鯤鵬計算產業中,各有支點——

硬體上,浙江企業基於鯤鵬處理器,將推出大量伺服器、PC機等;軟體上,浙江企業將測試並上線大量應用產品和數字解決方案;科研上,攜手開展數位技術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加快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爭取重大創新成果。

這是一條重塑計算產業價值分配的新航道。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1.14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投資空間1043億美元,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計算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引擎。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將面向全行業、全場景打通產業鏈,重塑硬體價值分配和軟體價值體系。

怎樣高效鏈動產業

「帶動整個浙江軟硬體產業發展」

「鯤鵬」築巢,也為浙江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杭州數字經濟一路高光,但也面臨一種結構隱憂——產業偏軟。以鯤鵬處理器為底層核心的鯤鵬計算產業,將在浙江串聯起硬體製造鏈,帶動整個浙江硬體與軟體產業協同發展,助力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驅動數字經濟與新製造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

伺服器、工控機、PC機……此番攜手華為發布的三款鯤鵬產品,都是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雄強頗以為傲的「硬核作品」。其中,普天鯤鵬伺服器基於鯤鵬920處理器開發,具有高性能計算、大容量存儲等特點。「這款伺服器實現了整機器件的全國產化。」陶雄強高興地說,「很快,中國人就可以用上浙江產的伺服器了。」

加入鯤鵬生態,也對浙江企業提出巨大挑戰。「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成功。」杭州高新區(濱江)商務局副局長柴志冬說,產品性能的競爭力、市場需求的匹配度等要素,都決定著一款產品的生死。「不過,浙江數字經濟實力強勁,技術供給、算力需求、製造能力都非常匹配,產業軟硬協調具備先天基礎。」

「鯤鵬」入浙,鏈動浙江數字經濟「軟硬協調」發展再進一步。賦能新製造,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邊界被打破,甚至「無縫咬合」。

5G時代,帶來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遠程醫療等重要領域的變革,這對於建設「全國5G第一城」的杭州來說,是一個新機遇。

浙江移動規劃技術部專家李立奇透露,浙江移動正基於鯤鵬處理器的新算力,採用全國產化組件,從處理器、伺服器、作業系統、資料庫、核心網網元等,全方位構築自主可控的5G SA(獨立組網)網絡。「目前我們已完成3500多個業務流程測試,實現了端到端全面驗證。」

根據規劃,到2022年,浙江要建成5G基站8萬個,覆蓋面領先全國,由此「萬物互聯」,基於鯤鵬的5G時代引領新製造業生態繁榮。

更多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蓄力二次爆發。作為鯤鵬產業夥伴,網絡安全行業領頭羊安恆信息帶來了基於鯤鵬處理器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我們10款主力產品取得技術兼容證明,在全國進行測試。」安恆信息信創技術經理姚迪介紹,測試結果顯示,由於伺服器、處理器等硬體都來自國內企業,產品適配性優良,運行速度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軟硬協調,浙江早有部署。去年11月,浙江省政府與華為公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在省經信廳等政府部門大力推動下,浙江省鯤鵬計算產業聯盟得以組建,現有會員單位115家,包括之江實驗室等,並在杭州、寧波等地分設鯤鵬生態創新中心。

目前,浙江省內近50家鯤鵬產業夥伴完成兼容性互認證,並推出了聯合解決方案。測試移植中的企業超過90家,預計2020年底超過200家。這些企業都將藉助鯤鵬品牌、生態紅利,面向全國銷售,進一步拉動算力內需市場,帶動浙江軟硬體產業輻射長三角。

如何更快走向全國

「為計算產業發展建立更多共識」

計算產業變革,技術不是最大難點,共識才是。

在鯤鵬計算產業長長的鏈條上,華為只是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表示,華為堅持技術開放,做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使能者。希望用3年時間,讓90%的應用都可以跑在鯤鵬上。

早在去年9月,華為已經面向全球啟動一項「沃土計劃」,未來5年投入15億美元,在全球發展500萬名開發者,共同參與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發展。短短半年多時間,鯤鵬生態開啟共識裂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鯤鵬計算產業聯盟及鯤鵬產業生態創新中心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超過20個省布局。無一例外,每個省份和城市布局鯤鵬時,都瞄準了軟體生態、硬體製造和應用示範等關鍵詞。

相比國內其他地區,浙江推動形成「用鯤鵬」的共識,閃現出浙江數字經濟的培育路徑。

把城市當成生態的「試驗場」。目前,杭州市政務雲已經選用鯤鵬算力底座。整個浙江也在為鯤鵬產業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帶頭推廣應用鯤鵬產品和系統,並在金融、電力、交通等行業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加快形成一批應用示範工程,以應用促發展創新,共同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行業龍頭創造「共識疊加」效應。「鯤鵬」築巢浙江,正在加大與阿里巴巴、海康威視、之江實驗室等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標杆與標杆的合作,將發揮「共識疊加」的示範效應,帶動科研資源要素集聚,推動形成生態圈。目前,華為與阿里巴巴合作,已經完成阿里雲敏捷版、阿里雲企業版測試,並在阿里雲官網發布認證結果。

中小企業享受「共識紅利」。4月22日,在杭州高新區(濱江)物聯網小鎮首場「新技術、新產品」發布直播中,浙江貴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發鵬向線上6萬名網友介紹,去年,貴仁牽手華為共同發布智慧水務聯合解決方案。隨著鯤鵬生態圈擴大,未來將加深研發合作,結合雙方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治水模型和標準。

治水模型是什麼樣一種模型?基於鯤鵬建立標準將有什麼優勢?高發鵬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颱風等極端天氣,很可能造成內澇。根據降雨量、管網流量、河道水位等數據,治水模型將計算一套科學的調度方法,用哪些數據、數據怎麼用,就涉及到標準問題。「以往,這樣的模型,是『跑』在國外的硬體和軟體上。未來有鯤鵬的加入,將共同提升自產模型和標準,適配性更高。」

共識一旦形成,現有產業應用、技術將加快成為行業標準。浙江構建立足浙江、輻射長三角的計算產業生態,仍需搶佔標準認證的高地。

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揭牌當天,作為該中心的專業運營方,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同步揭牌。浙江大學將匯聚優勢資源,依託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兩個重要創新載體,牽手華為建立計算產業生態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未來,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將打造浙江省信息創新及各行業國產化解決方案認證平臺、創新及標準孵化平臺、成果展示平臺和專業培訓平臺,成為浙江發力新基建的重大載體。

浙江深度布局鯤鵬計算產業,在底層設施、中間硬體和各類應用乃至生態共識上,已經具備了把產業鏈做成「黑土地」的條件,也具備了輻射長三角、推動生態圈的基礎。就像史耀宏暢想的那樣:「鯤鵬生態在浙江繁榮。我們希望和浙江一起,讓鯤鵬變成中國的鯤鵬、世界的鯤鵬,為數字經濟創造更大價值。」

「鯤鵬」展翅扶搖萬裡

在採訪華為及產業夥伴時,一位硬體企業老總向筆者這樣定義「鯤鵬」:「鯤鵬計算產業,是基於鯤鵬處理器衍生的一切硬軟體的總和。華為研發鯤鵬處理器,只是一個起點,鯤鵬生態一定屬於全產業。」

「鯤鵬」在浙江,已經開始顯露它「萬物可載」的基礎屬性:專攻科技治水領域的小微企業,基於鯤鵬打造適配性更高的行業標準;從未涉足伺服器領域的製造企業,基於鯤鵬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在電力、能源、通信、交通等方方面面,「鯤鵬」正為浙江打造一個全新的算力底座。「鯤鵬」加持的新基建,正支撐浙江引人注目的數字經濟,再上新臺階。

新基建、新賽道,在已經展開的萬億級計算產業競爭中,浙江還要發揮數字經濟、民營經濟、科研實力等綜合優勢,技術上瞄準「硬核」,產業上留住「硬貨」,鏈動全產業鏈,更快一步打造長三角計算產業新高地。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鯤鵬」的徵途,在九萬裡雲霄。

相關焦點

  • 華為張熙偉:鯤鵬計算產業已匯聚30萬開發者
    【TechWeb】11月28日消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鯤鵬計算業務總裁張熙偉做了主題為《鯤鵬展翅,凝心聚力凝,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的演講,他介紹了華為鯤鵬計算產業過去一年多的建設成果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清晰定位、一體成型、全球視野:甘肅鯤鵬的新計算產業進階
    11月19日,蘭州,以「鯤鵬展翅九霄 共贏數智時代」為主題,2020年甘肅數字經濟產業峰會暨甘肅鯤鵬生態夥伴大會成功舉辦。這是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深度落子甘肅的一次標誌性事件,在這之前,鯤鵬生態的主要推動者華為已經與甘肅本地進行了多個新計算相關的合作。
  • 華為姜濤:持續投入計算產業生態建設,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其間,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也在大會主論壇上帶來了《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的主題報告,分享華為在多樣性計算時代的布局,呼籲大家共同建設計算產業新生態。高並發、低時延業務需求,也在推動應用加速走向分布式。面向未來,多樣性計算和分布式應用是兩大趨勢,將共同推動計算產業進入分布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計算產業的發展,需要三大協同創新    華為認為,計算產業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需要三大協同創新:通用計算與AI計算的協同創新、計算,存儲與網絡的協同創新、軟體與硬體的協同創新。
  • ...生態創新中心啟用,將形成以鯤鵬CPU為核心的國產信息技術產業生態
    武漢市與華為公司共同打造的「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9月1日在光谷未來科技城正式啟用。作為鯤鵬生態關鍵一環,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的功能,就是為國內科技型企業和生態夥伴,提供鯤鵬創新研發、遷移適配、測試驗證、人才培養等相關服務。
  • 華為全面啟航計算戰略:「鯤鵬+昇騰」雙引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
    歡迎來到華為全聯接大會。昨天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全面闡述了我們的計算產業戰略,今天我將繼續分享華為在計算產業的思考和實踐。我身後背景畫面顯示的是中國五嶽之首泰山,山頂是初升的太陽和展翅的鯤鵬,我們希望計算產業就像這隻鯤鵬一樣展翅飛翔、昇騰萬裡。
  • 聚焦「數字經濟」的共贏新機遇 2020全聯接 長江鯤鵬產業上海招商...
    來自長江鯤鵬生態企業、華為企業、武漢市政府部門等五十名相關人士參加了本次大會。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黨蓁,武漢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振,華為湖北省副總經理、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劉湘清,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管幹部鮑俊華等也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 繼「鯤鵬」 落戶武漢之後,華為這次再建「一朵雲」!
    這是繼4月「鯤鵬」計算生態入漢後,華為一年之內再度布局湖北。據介紹,華為將融合5G、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標準建設「武漢雲」,為武漢提供智慧城市雲基礎設施及服務。今年4月30日,華為與武漢籤訂「關於聯合打造鯤鵬生態、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的戰略合作協議。9月,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在光谷正式啟用。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在華為中國雲與計算CTO肖苡看來,「新基建」有兩個內核:數位化基礎設施和數位化產業生態,二者一起構成了「新基建」的本質,而5G和雲、AI是數位化設施的基礎。因此,「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基」,加速布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實現多重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此前,華為提出了2020年是雲、AI、5G爆發的商業元年。而「新基建」的出現,大大加速了這個過程。
  • 長江鯤鵬將培育500億元計算產業鏈,武漢市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
    楚天都市報9月1日訊(記者胡長幸)今日,武漢市與華為聯合打造的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啟用,基於華為鯤鵬處理器,擬用5年時間培育規模500億元的鯤鵬計算產業鏈。什麼是鯤鵬生態?作為在武漢共同打造生態系統的嘗試,長江鯤鵬創新中心是由武漢工控集團和華為聯合運營的非營利性組織,面向有意加入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企事業單位、開發者及科研機構和協會等,提供各類服務,促進相關產業及生態發展。華為高級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表示,希望通過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加快鯤鵬計算產業在武漢的規劃,推動武漢市「光、芯、屏、端、網」的產業集群邁入新高度。
  • 星環科技+鯤鵬:乘風破浪的大數據生態
    星環科技採取「平臺+生態」的戰略思想,促使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滲透至各個領域,加速釋放企業數據價值。三者之所以共同發力大數據生態,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中軟國際首席數字官、諮詢與系統部總裁、數據業務線總裁賈丕星說,國家正在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無論是政府基於數據的治理還是產業基於數字的轉型,其核心都是數據,數據是底座,這帶來了對數據技術的依賴;我們作為軟體服務企業,希望鯤鵬和星環科技越來越好,企業不需要分散精力去建設底層平臺,能聚焦於如何使數據價值變現。數據由來已久,大數據概念的出現也超過了10年。
  • 採用4大夥伴商業openEuler系統 華為開放開源壯大鯤鵬生態
    3月27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上,華為宣布「沃土計劃2.0」的進一步舉措,將在2020年投入2億美元推動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同時,華為攜手騰訊遊戲啟動在鯤鵬領域的全面合作,並與麒麟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共同宣布基於openEuler的商用版本作業系統正式發布。
  • 華為鯤鵬920晶片問世,最強性能面向智能計算
    徐文偉說,「我們相信,隨著智能社會的到來,未來計算市場將持續增長……我們將以開放、協作、共享的精神與全球夥伴合作,推動Arm生態系統的發展,擴大計算空間,擁抱多元化的計算時代。」泰山(TaiShan)三款伺服器,華為進入多核、異構的智能計算時代去年12月,華為首次發布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晶片,並自主設計了基於ARM v8架構的TaiShan核。同時,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原華為伺服器總裁邱隆升任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
  • 新基建遇上「開源」 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我國傳統基建布局已相當完善,而以數位化技術主導的「新基建」戰略仍在初期階段。作為數字經濟進一步建設的先導,數位化「新基建「正在不斷完善自身布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和以高端半導體產業為代表的新計算。目前,鯤鵬計算產業正加速完善架構創新和全棧計算框架建設,不僅在處理器硬體上繼續發力,更大力推進基礎軟體落地。
  • 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我國傳統基建布局已相當完善,而以數位化技術主導的「新基建」戰略仍在初期階段。作為數字經濟進一步建設的先導,數位化「新基建「正在不斷完善自身布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和以高端半導體產業為代表的新計算。目前,鯤鵬計算產業正加速完善架構創新和全棧計算框架建設,不僅在處理器硬體上繼續發力,更大力推進基礎軟體落地。
  • 數字經濟大咖縱論「黃河鯤鵬」:風起揚帆正當時
    而發展黃河鯤鵬計算產業,不僅僅是伺服器和PC機的生產,更重要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建設,其中既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軟體,也包括面向各個行業、各個場景的應用軟體。只有這些軟體都加入到鯤鵬生態這個大家庭中,黃河鯤鵬產業才能持續壯大、持續發展,進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潤和軟體&華為——鯤鵬解決方案發布會成功舉辦
    來源:時刻頭條在中秋、國慶雙節即將來臨的9月27日,「潤和軟體&華為——鯤鵬解決方案發布會」在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潤和軟體)南京總部成功舉辦,數十家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發布會,潤和軟體董事長兼總裁周紅衛先生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先生先後發表致辭。
  • 鯤鵬如何在河南落地?這篇文章都說透了
    黃河鯤鵬產業園   在河南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布局中,黃河鯤鵬承擔著撬動更大產業集群、激活上下遊產業鏈的核心角色。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身處黃河流域的河南是一個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關的傳統省份,與數字經濟的交集並不算多。
  • 從「小步快跑」到「穩步跨越」,華為雲與計算在新基建時代鋪了怎樣...
    其中,僅南京市公布的新基建行動計劃,將以100個市級項目為重點,總體推進市區兩級總投資5454億的346個新基建和關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投資規模可觀。從中央到地方圍繞「新基建」,加快推動智能化、信息化經濟做大做強,讓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實、成色更濃。數字經濟新動能的加速崛起,顯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面對「新基建」所指的數字未來,我們該如正確認知?如何更好推進「新基建」?
  • 「華為號」,決定穿越計算光年
    從華為雲EI集群服務回看,會發現華為計算體系中的每一個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無論是小到耳機晶片,大到地球最大AI算力,都是眾多技術融合得出的成果。並且,華為的技術模塊還在不斷加速碰撞融合,衍生出新的產業支撐點、新的生態匯集路徑。昇騰晶片與鯤鵬晶片不斷交錯融合誕生的創新模式,是華為計算獨特性的最好詮釋。華為這艘宇宙飛船,每一顆螺絲都在做著探索計算星河的準備。
  • 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在京召開
    大會以"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為主題,聚焦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多元異構計算架構的標準化、產業鏈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出席峰會並致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為、飛騰、安謀中國、Ampere、聯想、美光等聯盟成員及來自國內外主要計算產業企業代表650餘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