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遇上「開源」?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2020-12-05 世界智能大會

5G時代,新基建大潮風起「雲」湧,政企部門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計算產業迎來新一輪開疆拓土。其中,開源作業系統軟體既是數位化轉型的承接者,又是各方雲服務提供商逐鹿的獵場。時代變局之下,企業級市場佔比超過80%的開源作業系統軟體領域,正在發生新的「板塊運動」。

當新基建遇上「開源」

對現代社會來說,大規模基礎設施是發展的底座。正如古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基建先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對於經濟發展起到底部承託作用。我國傳統基建布局已相當完善,而以數位化技術主導的「新基建」戰略仍在初期階段。

作為數字經濟進一步建設的先導,數位化「新基建「正在不斷完善自身布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和以高端半導體產業為代表的新計算。目前,鯤鵬計算產業正加速完善架構創新和全棧計算框架建設,不僅在處理器硬體上繼續發力,更大力推進基礎軟體落地。

作為人與機器間的交互橋梁,作業系統是最重要的基礎軟體,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沒有完善的作業系統,哪怕再先進的伺服器和PC也無從施展。

「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是鯤鵬生態始終堅持的信條。2019年9月鯤鵬主板開放, openEuler作業系統也於同年12月正式開源,讓OSV合作夥伴可以從openEuler社區上下載作業系統安裝鏡像或原始碼,迅速了解和掌握openEuler作業系統的實現,從而進行深度創新開發。

開源天地「兼」

目前,開源作業系統軟體已經成為廣大雲服務提供商的主流選擇。作為典範的Linux已有CentOS、CoreOS、Debian、Oracle 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openSUSE和 Ubuntu等多種發行版。

即便是作業系統領域最為強勢的微軟公司(Windows Server系統)也在近年表示自家Azure雲服務中用戶使用Linux系統的比重超過一半。亞馬遜、谷歌等雲服務提供商均基於Linux的不同版本定製開發了傾向於自家雲服務與功能的作業系統。

此次在鯤鵬生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openEuler也是一款內核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並且基於鯤鵬處理器及華為雲服務進行了深度定製。值得注意的是,openEuler與目前應用廣泛的CentOS版本並無直接關係,而是從最上遊 Linux Kernel衍生而來。並且openEuler對軟體全棧進行了技術優化,包括應用、運行時、加速庫、虛擬化、容器與作業系統底層等。這也意味著openEuler在鯤鵬支持的ARM架構下更為順滑,更能夠充分釋放計算晶片的潛能。

今年4月召開的openEuler峰會上,嘉賓江大勇介紹了 openEuler的基本情況,截至 4月,openEuler的 ISO鏡像下載有 9000次,貢獻代碼人數 220,總貢獻代碼次數 5324次,貢獻者申請成立了 30+子項目組,並且籌備組推動關鍵社區組織開始動作,包括社區秘書處、技術委員會與安全委員會等。

openEuler開源,使之成為全球開源貢獻者構建的高效、穩定、安全的開源作業系統,適用於資料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應用場景。同時,openEuler也受到了眾多作業系統軟體開發商和科研院所的青睞。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麒麟軟體、統信軟體、湖南麒麟、普華基礎軟體、中科院軟體等多家知名基礎軟體開發商和科研院所參與openEuler社區籌建,陸續推出基於openEuler LTS(Long Term Support)版本的商業發行版作業系統,並完成與鯤鵬硬體的兼容性適配。

此舉引發了產業上下遊的聯動效應。一批硬體生產商和研究機構也表示將投入資源開展基於openEuler的計算產業終端產品。比如清華同方投入了200多名資深專家,參與多核異構計算的整機研發,全國9大生產基地也為多樣性計算生態提供產能支持,同時擁有北京、深圳兩大研發中心支持生態適配相關工作,現已實現對openEuler 20.03 LTS及商業發行版的支持。

生態繁榮,開源共生

鯤鵬openEuler收到的熱烈反應也體現了整個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戰略的成功。鯤鵬計算產業有其「一雲兩翼雙引擎」的宏大布局。

有了華為雲、鯤鵬處理器等強大技術力量的支持,鯤鵬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還需要數量眾多的開發者支持,雲端需要儘可能多的優秀軟體和服務產品湧現出來,支持豐富的應用場景,向辦公、電商、工業、醫療等領域開枝散葉,進而支撐起龐大的生態體系。

所有這些環節中,「開源」是吸引開發者的重要手段。華為不僅對伺服器作業系統openEuler進行了開源,幫助第三方作業系統廠家去開發自己的開源作業系統;還對 GaussDB資料庫內核(全球首個人工智慧原生資料庫)進行部分開源。基於此,每一個作業系統廠家都可以基於華為的開原始碼,做自己的商業版 OS。這也是眾多OSV(虛擬環境下的作業系統)企業青睞華為的原因。

除此之外,鯤鵬體系之下,華為雲也提供了平滑的雲遷移體驗。在政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之時,大量的傳統ICT內容需要打破重構,向雲端遷移,以提高效率,完成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雲支持x86架構內容向華為雲ARM架構服務體系的平滑遷移。用戶遷移後仍處於自己已經比較適應的操作環境中,極大降低了雲遷移門檻,省去了後顧之憂。

比如,在疫情期間,一些使用華為Welink智能辦公平臺的企業,既可以享受到遠程智能辦公的好處,又能兼容既有的OA系統,避免了員工需要重新學習,消除了牴觸心理。眾多OSV產品的推出,會讓更多企業在鯤鵬計算產業體系內找到「熟悉的感覺」,進一步增加鯤鵬的競爭力。

實際上,在全球數字經濟迎來新一輪高潮的當下,OSV的支持也把雲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帶入了眾多細分領域。目前參與鯤鵬的OSV都是在能源、政府、交通、金融等大型政企扎堆的專業領域早有建樹的作業系統開發商。在他們的示範效應下,更多政企用戶也會慕名而來。

鯤鵬的「大地雄心」

而這還不能反映鯤鵬在作業系統領域的全部「野心」。據悉,openEuler社區將啟動培訓、賦能、認證等能力提升活動,活動包含不僅限於面向作業系統領域的職業技術認證、面向軟體廠商(ISV)開發者培訓賦能的技術沙龍、面向高校學生和初學者推出作業系統相關的技術課程和實驗指導。

在openEuler夏季活動中,openEuler社區正鼓勵貢獻者將此系統向樹莓派及RK3399等在各自專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基礎性硬體上遷移。以此成為眾多開發者的幫手和開發利器。

針對大有代替VM的雲原生領域,openEuler也推出了iSula雲原生輕量級容器解決方案,以及iSulad容器引擎。作為輕量化的容器底座,它可以為多種場景提供最靈活、最穩定、最安全的底層支撐,具備「輕、快、易、靈」等特點,並滿足ICT領域端、邊、雲場景的多種需求。

測試顯示,在內存資源佔用方面,100容器啟動情況下,iSulad比Docker所佔用的內存資源消耗下降68%;在並發啟動速度方面,100容器並發情況下,iSulad比Docker要快上35%。

如今,上雲已經是時代洪流,大勢所趨。各路豪強英雄逐鹿,問鼎雲端市場需要西進運動一般的「大地雄心」。眾多OSV青睞,豐富產品支持、流暢平滑的遷移體驗,以及兩年內招攬超過500萬開發者的雄心壯志,展翅的鯤鵬推動中國ICT領域展現新的格局。

來源:北方網

相關焦點

  • 新基建遇上「開源」 計算產業迎來新的「板塊運動」
    5G時代,新基建大潮風起「雲」湧,政企部門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計算產業迎來新一輪開疆拓土。其中,開源作業系統軟體既是數位化轉型的承接者,又是各方雲服務提供商逐鹿的獵場。時代變局之下,企業級市場佔比超過80%的開源作業系統軟體領域,正在發生新的「板塊運動」。
  • 華為姜濤:持續投入計算產業生態建設,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其間,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也在大會主論壇上帶來了《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的主題報告,分享華為在多樣性計算時代的布局,呼籲大家共同建設計算產業新生態。面向未來,多樣性計算和分布式應用是兩大趨勢,將共同推動計算產業進入分布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計算產業的發展,需要三大協同創新    華為認為,計算產業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需要三大協同創新:通用計算與AI計算的協同創新、計算,存儲與網絡的協同創新、軟體與硬體的協同創新。
  • 中國信通院何寶宏:下一個五年重點——新基建以及數據生產要素
    數據中心要從面向網際網路的數據中心升級到面向全社會的,面向數字社會,面向新基建的,社會型的基礎設施。」何寶宏表示。他認為,過去,計算機的歷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現在,網際網路的歷史就是新基建時代數據中心的未來。隨著「新基建」概念的提出,第三方運營商崛起,數據中心會越來越多。同時,數據中心正在從一個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變成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
  • 新基建來了!邊緣計算迎來「新風口」,AI晶片創企如何把握機會?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這場疫情不僅對全球的需求、物流和供應鏈造成短期衝擊,也對科技、外貿和消費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歷史經驗表明,危險與機遇相伴而生,每一輪危機過後,會有新的經濟動量釋放活力。近日,中央召開會議,其中多次提及,在做好防控新冠疫情的前提下,讓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並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稱「新基建」)進度。
  • 借力「新基建」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文旅產業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在「新基建」的帶動下,文旅產業的融合方式、發展路徑、發展思路都將迎來重要變革。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具體涵蓋5G基建、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為此,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業務推出了《「新基建」定義來了,哪些行業最受益?》圖解,從戰略方向、產業規模、行業價值、發力方向等不同維度對「新基建」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在發改委明確的「新基建」最新方向中,重點聚焦以5G基建、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更加注重數位化、智能化等科技創新,同時,「新基建」也是立足現實,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事實上,「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有著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作為大會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於28日下午正式召開。該論壇圍繞「新基建」這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邀請到新基建行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及智能製造業領先企業代表等,共同探索「新基建、新機遇,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的焦點話題。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成立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成立於2020年5月20日,其前身是2009成立的宜居中國聯盟,致力於推動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築與綠色建材的普及推廣,搭建上下遊企業合作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環保節能、養老健康、廁所革命等新的合作平臺,參與企業、開發區、規劃設計機構、媒體、科研單位超過數千家。
  • 華為張熙偉:鯤鵬計算產業已匯聚30萬開發者
    【TechWeb】11月28日消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鯤鵬計算業務總裁張熙偉做了主題為《鯤鵬展翅,凝心聚力凝,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的演講,他介紹了華為鯤鵬計算產業過去一年多的建設成果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新基建」給非晶合金材料產業帶來新機遇
    吳曉丹 張華  隨著各行業復工復產的有序展開,經濟逐漸恢復,立足於科技端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基建」,成為近期關注熱點。「新基建」主要涉及5G基站及其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材料。
  • 從「小步快跑」到「穩步跨越」,華為雲與計算在新基建時代鋪了怎樣...
    其中,僅南京市公布的新基建行動計劃,將以100個市級項目為重點,總體推進市區兩級總投資5454億的346個新基建和關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投資規模可觀。從中央到地方圍繞「新基建」,加快推動智能化、信息化經濟做大做強,讓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實、成色更濃。數字經濟新動能的加速崛起,顯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面對「新基建」所指的數字未來,我們該如正確認知?如何更好推進「新基建」?
  • 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在京召開
    大會以"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為主題,聚焦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多元異構計算架構的標準化、產業鏈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出席峰會並致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為、飛騰、安謀中國、Ampere、聯想、美光等聯盟成員及來自國內外主要計算產業企業代表650餘人參加會議。
  •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2 15:49:26 2020年,是5G規模建設的一年,也是5G應用落地開花的一年。
  • 如果1個指數囊括新基建七大熱門板塊,你會心動麼?
    可新基建涵蓋面實在太廣,包括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方向。 老司基一直在思考:有沒有更高效的方式,用一個指數就能全部囊括這七大熱點板塊呢?今天終於被我找到啦! 這個指數有點意思!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新基建」漲停潮!A股半日成交額超7000億
    3月5日開盤後,特高壓、充電樁等板塊大漲,在國內產業升級、宏觀政策支持背景下,「新基建」板塊有望迎來「最美時光」。來源:Wind「5G等板塊前期漲幅較大,整個板塊獲利回吐的需求較高,而同為『新基建』的特高壓板塊相較之下性價比更高。」華東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盤面上來看,市場已經有一定「恐高」情緒,但是「新基建」整體仍然受寵,熱點會在不同板塊之間輪動。
  • 理論動態|徐洪才:推動「新基建」投資需要新的思路
    其中,5G基站、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可歸為數字經濟,圍繞這四項展開的基建可稱之為「數字基建」。中國為何要加快新基建進度?新基建尤其是數字基建將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這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由4G/5G+(大數據+人工智慧)+(健康碼+釘釘)構成的三層數字基建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下一步推進「新基建」投資提供了新的思路。
  • 太空寫入新基建,航天領域將迎來新的兩強爭霸!
    中國航天人奮起直追,開發了新一代航天運載器系統,也就是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以及即將服役的長徵八號。新一代火箭,使用了全新的發動機,和全新的設計理念。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來,研發成功,不代表技術就成熟了。新火箭需要先經受住穩定性的考驗,目前正在做。然後需要大量的發射機會進行鍛鍊和提高。
  • 科技成長與藍籌核心資產存顯著區別 基金看好5G為代表新基建
    事實上,2020年以來,工信部會議中頻頻提及加快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高端裝備等新興科技產業發展。此次中央政治局表態,是加快我國5G網絡建設的又一強有力的強心針,將持續利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海富通基金認為,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有望成為支撐中國經濟長久發展的重要力量。
  • 大盤將突破3000點,看好這三大板塊
    報告顯示,超九成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將迎來復甦,近一半基金經理認為上證指數將突破3000點。七成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港股整體估值偏低或嚴重偏低,可上升的空間較大。報告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港股、A股兩大市場和生物醫藥、新基建、電動汽車三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