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2020-12-03 騰訊網

作者 | 田傑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

自中央多次提及之後,「新基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資本市場以及各大證券公司更是視之為宏觀經濟疲軟大背景下的一顆「救命稻草」。這當然有「忽悠」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對於新經濟、新動能而言,還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關於「新基建」的三重解讀

理解「新基建」,首先要知道它的具體指向是什麼。目前來看,主要是三種不同範疇的定義。

1、狹義的理解

狹義的「新基建」主要就是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這也是2018年底以來中央歷次重要會議明確宣示的範疇。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兩者結合起來,狹義的「新基建」應該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

2、「新義」的理解

關於「新基建」,所謂「新義」的理解指的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礎設施建設。最典型的是就是下圖中央視提出的「七大領域」,也廣為媒體傳播。

這一定義不僅包含了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關乎數字經濟的部分,而且又加入了特高壓、高鐵、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3、廣義的理解

廣義的「新基建」主要是中國信通院等研究機構提出的,而且按照對數字經濟的理解方式進一步分為「數字基礎設施化」和「基礎設施數位化」。這一定義既包括雲、管、邊、端等數字經濟底層基礎,也包含了鐵公基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位化改造和升級。

那麼,三個定義哪一個更準確?

一言以蔽之,最準確的理解是「狹義」,但是「新義」和「廣義」定義中包含的更多的部分也在這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考慮之內。下文中的討論主要基於狹義的理解,因為這是中央會議明確了的。至於各路專家媒體出於某種目的願意將更多內容納入「新基建」,乃是各取所需,不妨姑妄聽之。

單靠「新基建」尚不足以大幅拉動宏觀經濟

證券公司都在強調「新基建」對穩投資、穩增長的所謂「巨大」作用。事實上,從不同角度來看,新基建對宏觀經濟而言尚不足以起到大幅拉動的效果。

1、目前所謂的幾十萬億項目其實主體不是「新基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2個已經公布投資計劃的省市自治區,累計公布了約47萬億的投資金額,與2019年31個省市的計劃投資金額大致相當。但是這其中真正強調「新基建」的主要是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而且,在這幾十萬億的投資計劃中,新基建所佔的分額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多。

2、債務等問題對擴大投資形成了一定約束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出臺,一方面經濟高增速得到持續,但另一方面全社會總體債務率(槓桿率)開始不斷上升,累積了較大的潛在風險。所以近幾年三大的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就是穩住槓桿率水平,同時對房地產、金融等行業進行了整頓。

在這種大背景下,儘管可以適度提高赤字率,但是大規模舉債的空間不大,貨幣政策也不可能達到2008年那一次「大水漫灌」的力度。

3、新基建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但是對GDP的拉動作用未必明顯

數字經濟對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意義重大,但是對GDP的拉動作用則未必明顯。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數字經濟發展對線下活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應。儘管數字經濟規模發展很快,其中不僅有對線下的替代,也有很多新增部分。但是它畢竟不像前幾次工業革命對純新增投資的大規模拉動那樣顯著,其「創造性破壞」的意味更加濃厚。

二是數字經濟大規模提升了社會總福利、尤其是消費者剩餘,但是很多不體現在GDP上。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已經比較多了,一個共同認識是:GDP難以反映數字經濟的貢獻,應該有更好的宏觀指標來衡量數字經濟貢獻。我稱之為數字經濟的「GDP悖論」。例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今年剛剛發布的研究報告《如何測度數字經濟價值?》指出,「數字產品通常對用戶免費,因此他們對福祉的貢獻被排除在GDP之外。但是,除了GDP數據以外,我們在世界各地都看到了數字革命帶來的實際好處。」

4、「新基建」對中美科技競爭有較大積極影響

美國各界對5G的重視程度極高,視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核心環節,因此華為才會被多次限制、制裁。哈德遜研究所已經發布了多篇報告,強調「美國需要贏得5G主導權」。5G基建的加快推近對華為解困乃至我國未來科技能力提升將發揮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5、政府的角色可能發生一些變化

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已經逐步從過去的投資方變為投資動員方,這次在新基建中也許更多的是需求方。

「新基建」對數字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網際網路企業要有「機」、「危」二感

1、「新基建」核心在於增強數據存儲、傳輸和計算能力,既是「補短板」又具有「前瞻性」

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受到網絡速度限制,一些新業態發展受阻,需要「補短板」;另一方面,前期的疫情促進了全社會的「生產生活數位化大培訓」,如果再加上新的基礎設施,會催生更多的市場需求。

2、新的發展階段和業務模式可能來臨,必須引起重視

隨著網速和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目前的業態和業務模式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可能迎來「二次升級」。比如新型手機或終端,結合VR、AR的新型遊戲,數字內容領域也可能出現5G時代的「新抖音」。走向產業網際網路的新契機已經來臨。5G對工業網際網路的意義不言而喻,工業專網、網絡切片、生產控制、智能決策等應用可能逐步爆發。還有一個新的「風口」可以稱之為「治理網際網路」。在疫情的衝擊下,政府和社會有效治理的問題再次引起高度重視,數位技術對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用得到廣泛認可。接下來「智慧治理」可能成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

3、無人駕駛、機器配送等人工智慧應用可能率先商業化

無人駕駛的進展一直局限在「車」,「路」的配合不夠。新基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車路協同」,再加上充電樁建設,無人駕駛、新能源、網約車的一體化應用機會可能出現。

4、「西數東送」能否成為現實?

工信部曾經設想過「西數東送」戰略,雲計算中心建在氣候優勢明顯、能源價格較低的中西部,將數據輸送到應用市場較大的東部發達地區。但受限於網絡等因素,這一目的未能實現,很多威騰電子中心變成了「災備中心」。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固定和無線寬帶網絡速度應該會有大幅提升、時延會明顯降低。再加上未來可能部署在東部的大量邊緣計算中心,中威騰電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5、數據安全的技術需求將會大幅增加

隨著數據存儲量、傳輸量的不斷增加,安全問題可能不是線性增加而是指數增加。儘管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加以管理,但是技術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關鍵所在。

6、數據治理規則會同步推進,包容創新、發展硬道理的原則如不能體現,將事倍功半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逼近要靠「新基建」的硬體,也要靠數據治理的「軟體」加以配合,否則事倍功半。目前有兩個有利條件,一是穩增長需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二是疫情期間數字經濟的巨大作用成為共識。政府部門應該認識到並積極推進包容性治理。

7、新發展意味著新挑戰者可能出現,大企業要有「二次創業」精神才能不被顛覆

年初去世的哈佛商學院教授、管理學大師克裡斯藤森畢生都在思考:為什麼一些大型龍頭企業會被顛覆?在新基建可能引發數字經濟新發展階段來臨之際,網際網路龍頭企業都應該對未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有所警惕,也許,顛覆者就在未來幾年產生。

--END--

我好看嗎?

相關焦點

  • 朱嘉明:如何理解和定義醫療新基建?
    第一個想法:如何理解和定義醫療「新基建」?今天各位的發言,從自己的業務經驗出發,探討了醫療「新基建」的內涵:擴大和改善醫院體系,包括增加病床在內的醫院設施;醫療器械開發,例如呼吸機;形成醫療大數據體系;擴展人工智慧賦能治療,遠程治理;新醫藥開發,等等。在我看來,這些可以理解為「狹義」醫療「新基建」。
  • 何謂新基建中的「新」「基」「建」
    此書對新基建的論述全面而具體,通讀全書,感覺最突出的還是把握好三個字,即以新領域為牽引龍頭的「新」,以補齊新領域配套資源的「基」,以多措並舉籌集資金的「建」。    新,緊盯引領未來的新引擎    有新基建就有老基建。2008年,為應對肇始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國家及時啟動4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助推新基建駛入快車道,應該從何處發力?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看充電樁計費控制單元如何助力「新基建」?
    打開APP 看充電樁計費控制單元如何助力「新基建」? 深圳米爾電子有限 發表於 2020-05-07 09:01:28 導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基建」的重點建設方向。
  • 新基建如何發力?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消息,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當「新基建」遇到北鬥,相關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一起來看《人民論壇》最新文章!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作為大會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於28日下午正式召開。該論壇圍繞「新基建」這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邀請到新基建行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及智能製造業領先企業代表等,共同探索「新基建、新機遇,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的焦點話題。
  • 「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原標題:「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近期,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出部署,有關部門和地方紛紛出臺相應舉措。「新基建」正在成為經濟建設領域的焦點之一,市場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熱潮,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及來自武漢、長沙、合肥、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的政府領導與來自政產研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以何為「基」、如何來「建」等熱門話題,為加速布局「新基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 「新基建」與獨立醫學實驗室緣分如何?
    「新基建」,緣何受關注基礎設施,有「傳統」與「新型」之分。傳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這一領域,中國相對完善,但仍存短板。來源:東方證券相關報導從2月3日到3月4日,一個月內,僅中央層面就至少5次部署與「新基建」相關的任務。平均不到一周一次。
  • 「新基建」成風口浪尖,國產雷射器如何捕捉戰機?
    2020年元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國,企業生產一度按下「暫停鍵」。在疫情逐漸緩解的同時,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政策與投資計劃以刺激經濟增長。規模高達35萬億的「新基建」被推上議事日程,成為市場新熱點。作為產業中遊的光纖雷射器如何應對新機會?
  •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2 15:49:26 2020年,是5G規模建設的一年,也是5G應用落地開花的一年。
  • 「新基建」呼喚AI人才 缺口如何補上
    「新基建」成了熱詞,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  近日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相關領域職位,總體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其中人工智慧等在線職位的增長超四成,高端人才緊缺。
  • 新基建時代產業創新突圍的殺手鐧是什麼?這四位CEO給出了答案
    孫昕則提到了突破,他認為新基建數位化能力體現非常重要,如何大規模複製是關鍵要突破的。我們要看一些隱性的戰線,需要整個體系去做數據處理,做到「新基建狂魔」。第二,我們不能單獨站在技術視角看待問題,如何與行業的結合是核心、核心、核心,實現了業務閉環之後再說XaaS,這都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勇氣走到行業裡面去。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當前,「新基建」逐漸駛入快車道,全國各地針對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的相關政策也逐步落地:福建日前發布2020年省數字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視頻連線活動近日舉行,總投資約1054億元的28個項目在全市10餘個區縣同步全面啟動。但「新基建」著眼於哪些重點領域?哪些行業最受益?社會各界眾說紛紜。
  • 張軍:中國經濟承壓時,為何總是呼籲基建刺激
    伴隨疫情防控轉入下半場,關於疫後經濟如何恢復的話題備受關注,其中對是否應該啟動「新基建」的討論變得火爆起來。支持一方認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勢在必行,尤其對穩定和提升疫後經濟的需求水平至關重要。
  • 新基建、老基建...
    雙循環格局下,新製造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凡是大國都是「內循環」為主體,凡是開放大國都是「雙循環」相互促進。 「第一個基本事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未來關稅率會進一步下降,非關稅率會進一步取消,貿易投資便利化會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的開放會進一步擴大。 第二個基本事實:『雙循環』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現代化,並且與國際高標準制度相銜接。 第三個基本事實:中國未來的科學技術、人才、創新會更加的開放創新、開放合作、開放共享,還是相反?
  • 5G,如何為新基建按下「加速鍵」?
    賦予智能農業、車聯網、數字貨幣交易、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新價值。 CSDN:是否可以通過區塊鏈的特性來幫助物聯網實現管理與安全保障?廣和通是如何將 Cat 1 和區塊鏈進行融合的? 新基建+5G ,加速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 CSDN:您認為目前國內 5G 、物聯網、AI 現狀是怎樣的?對於這幾項技術的正式普及和廣泛應用,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您認為目前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 新基建丨大勢所趨,但遠水難解近渴
    如果AI是數字時代的靈魂,那麼5G則是數字時代的橋梁,從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產業鏈,而這正是新基建內容的核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提出新基建,但2019年初經濟小陽春並不具備大規模啟動新基建的時機。若沒有此次疫情的出現,2020年大規模啟動新基建將是順勢而為的大好方針,但2019年末至今黑天鵝頻發,國內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大幅低於預期,此時再大規模啟動新基建似乎是別無選擇,其成效也會被打折扣。
  • 科技知識:「新基建」
    「新基建」的內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