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2020-08-04 人民論壇網

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北鬥已是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消息,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當「新基建」遇到北鬥,相關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一起來看《人民論壇》最新文章!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新基建既是實現「十三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條件,又是實現疫後經濟重振的物質基礎。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但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可以預見的是,受疫情衝擊的中國乃至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為此,我國將疫前已實施的新基建進一步提速,旨在以新基建助推疫後經濟振興。疫後經濟振興的關鍵在於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無疑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硬核。


提速新基建有何背景考量?

新基建是我國根據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背景而提出的戰略選擇,新基建投資已經在「十三五」期間正常實施。

為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我國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按規劃要求,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的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隨著近年數位技術融合實體經濟並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趨勢,我國迫切需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位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既是實現「十三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條件,又是實現疫後經濟重振的物質基礎。我國政府從防控與生產「兩手抓」的實際出發,確定新基建投資對象集中在5G基站、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這七大領域基礎設施和裝備都是具有數位化、智能化功能的系統配套設備和裝備。這些基礎設施功能幾乎全面覆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和公共管理等多個方面。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新基建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固定資產投入。由於疫情造成國民經濟衰退,疫後需要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入手,重振國民經濟。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固定資本更新是再生產周期的物質基礎。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過後,全社會經濟陷入蕭條,要使經濟從蕭條中走出來,資本家們就必然從固定資本更新開始。雖然馬克思揭示的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但固定資本更新也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疫情帶來經濟挑戰,應對挑戰就同樣需要以固定資本更新為基礎,提速新基建恰逢其時。具有數位技術功能的基礎設施和裝備正是數字經濟的硬核,是國民經濟振興的新動能。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新基建與數字經濟關係幾何?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暫且有限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新基建將進一步助推疫後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智能醫療手段、數位化經濟運行和網絡化公共管理等的實踐,倒逼數位化轉型加速。為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需加快產業技術升級,完善相關技術設施。新基建提速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數字動力」。疫後產業升級重在技術升級,以數位技術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之提供數字裝備。新基建不僅為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涉及數字經濟的新興產業提供基礎設施,也為數位技術融合國民經濟各產業提供了基礎條件。面對國內外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以數位技術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主要方向,為在國際經濟競爭、科技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數位技術融合國民經濟將助力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08年的4.8萬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31.3萬億元,佔GDP比重從15.2%上升到34.8%。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我國在信息化數位化等方面的支撐不足,疫後國民經濟全面恢復更需要以新基建為引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為起點。關鍵要實現數位技術融入新興產業,以數字經濟發展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新基建將助推數字農業發展。相對於工業和服務業,我國農業數位化還比較滯後,因而具有更大拓展空間。數位技術融入農業,將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在農業種植業方面,大數據分析的應用、5G基站的布局、網際網路的覆蓋和數字農業機械的使用,在提升種植業數位化水平的同時,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土壤改造、生物育種,將會使種植業經營效率大幅提升。在畜牧業、漁業等方面,利用大數據分析和網際網路平臺,提高畜牧業、漁業產品經營效率。在農產品交易環節,大數據分析和網際網路平臺為農業提供市場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營銷服務,實現農業服務數位化,農業產供銷一體化。

▸新基建助推數字工業發展。大數據、5G基站和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為數字工業提供技術條件。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帶動傳統製造業技術升級,實現生產組織的線下與線上聯通,生產要素的線上和線下的有效配置。傳統製造業、採掘業和建築業實現智能化升級,拓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通過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協同作用,使工業部門跨行業聯動成為現實。另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於新興製造業尤其是現代裝備製造業,結合現代信息產業的發展,將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工業製造業數位化將進一步鞏固「中國製造」的世界地位。

▸新基建助推數字服務業發展。隨著數位技術與服務業的融合,數字服務業規模和質量都將大幅提升。其一,居民生活服務數位化。數字經濟服務民生,開闢居民網上教育、線上醫療服務、電商服務;還有智能清潔服務、智能廚房、智能養老服務,以及「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等運載工具直接服務民生。其二,企業生產服務數位化。大數據分析、5G基站建設和網際網路覆蓋,有利於企業生產要素採購和產品銷售的一體化發展;交通運輸數位化、網際網路金融、商業信息化,高效地為企業提供數位化服務。其三,公共服務數位化。隨著新基建的提速,數位技術的升級,疫後公共服務領域數位化將進一步拓展。網絡教學服務、智能醫療服務、會議平臺服務、網上辦公服務,將大大普及。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新基建七大細分領域將如何發力?

隨著新基建項目的實施,必將帶來疫後相關產業數位技術升級,並帶動一系列上下遊產業的聯動發展。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雖然早已起步,但要形成大規模、普遍化的應用,並帶動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還需要這些基礎設施本身的完善部署。

❏ 5G基站是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等相銜接的信息聯結平臺。5G基站支撐經濟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帶動電信運營業、設備製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均大幅提高5G建設的資本支出預算。5G建設將刺激晶片模組、射頻器件、基站設備、傳輸設備等上遊生產製造環節及作業系統,以及雲平臺、系統集成等軟體服務環節,帶動下遊居民信息消費和5G與垂直行業融合應用的發展。5G移動服務促進居民信息消費,為企業產銷提供網際網路平臺服務,5G正是國民經濟數位化的基礎。

❏大數據中心是以網際網路為平臺,也被稱作雲計算中心,進行數據存儲、挖掘分析和應用服務的組織。大數據中心的功能是為各類經濟主體和社會管理機構提供數據分析服務。大數據中心的數據提供具有海量性、便捷性和真實性。如果說數位技術是數字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基礎,那麼大數據既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也是數字經濟的細胞。

❏工業網際網路是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平臺。工業網際網路直接將數位技術應用於製造業,帶來工業製造業技術升級,促進數字工廠、數字製造的加速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以信息網絡和大數據應用為基礎,聯接產業上下遊,實現相關產業和跨行業協同。「網際網路+」將數位技術與工業各行業聯結起來,大大提高了工業製造業資源配置效率,便捷了生產和流通之間的銜接,為工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慧是具有部分人腦功能的智慧化的生產設備和工具。人工智慧作為高端化的數位技術和裝備,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直接作用於生產操作環節,在智能製造、智能服務上發揮了極大作用,也為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社會等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服務。人工智慧不僅成為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動能,而且成為助推我國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人工智慧的重點是AI晶片和傳感器等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特高壓是指800千伏以上直流電和1000千伏以上交流電的新興電能產業。特高壓建設一方面將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電能需要,以及滿足信息高速公路和城市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電力傳輸提供必要條件,為數字經濟尤其是物聯網提供穩定高效的電能。特高壓輸電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高效率的優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能夠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利用。特高壓建設可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遊產業發展。特高壓產業建設有利於改變電力能源發展不平衡問題,合理布局和開發我國的能源資源。

❏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是賦予更多數位技術的現代交通。新基建加大投資城際高鐵和城市地鐵建設,也將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出行服務,為改善民生和城市交通提供機會,為運輸設備製造業帶來發展機遇。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居民運載工具改善,綠色交通、電力清潔利用,等等。為汽車製造業和電力工業和充電站設備製造業帶來發展機遇,為居民出行帶來更大便利。

總之,新基建既是疫後經濟振興的起點,也是數位技術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的硬核。


選自 | 《人民論壇》7月下

原標題 | 《2020新基建提速影響幾何》

新媒體編輯 | 常嫦

原文責編 | 賈娜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撫今追昔,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 「北鬥+」「+北鬥」雙向發力:北鬥產業化應用正提速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北鬥的應用場景也將為人們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北鬥應用走近你我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登頂珠峰,他們用專業與勇氣為我們實現了世界新高度的精準測量。
  • 服務全球 造福人類——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北鬥記事
    兩年半時間,中國成功發射18箭30顆衛星,提前半年實現既定目標,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組網發射新紀錄。衛星導航系統是全世界公共基礎設施,中國始終堅持北鬥系統對世界的開放性,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陸續加入北鬥「朋友圈」,成果共享、合作共贏。作為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鬥系統為世界導航領域發展注入新思維、新理念、新動力。
  • 北鬥成為新基建重要落腳點 馭凡學堂
    23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公開表示,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應用的核心領域之一。2005年,幾乎與北鬥二號系統啟動建設同時,交通運輸部成立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工作領導小組」。
  • 北鬥系統如何彰顯「中國速度」,深度應用怎樣發力?官方解答來了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作為國之重器,北鬥的工程建設如何彰顯「中國速度」?獲得了哪些豐碩成果?放眼未來,北鬥系統的深度應用怎樣全面推動?
  •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  運營商「加速度」推進5G建設  5G是「新基建」的領銜項目,「新基建」中的各大新興產業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在5G建設搶抓工期的同時,通信運營商也在加緊細化5G商用「腳本」。發布會上,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分別從5G基站、IDC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抓好項目建設,為賦能「新基建」其他領域提供基礎支撐。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6 11:24:19 當前形勢下
  • 交通運輸部:北鬥成為新基建重要落腳點,產業進入全民應用新階段
    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應用的核心領域之一。2005年,幾乎與北鬥二號系統啟動建設同時,交通運輸部成立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工作領導小組」。
  • 獨家專訪普華永道馮昊:用創新賦能新基建和數位化落地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許偉新基建概念自2018年12月提出以來,就一直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而數位化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同樣熱度不減。日前,普華永道中國能源與基建行業管理諮詢合伙人馮昊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暢談新基建與數位化的機遇與挑戰。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驕傲
    2020年6月23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階段收官星發射圓滿成功。20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射了59顆北鬥衛星(4顆北鬥試驗導航衛星、55顆北鬥導航衛星),在太空布局中國導航星座。
  •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2020北鬥導航產業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今日(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2020年6月23日上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助推新基建駛入快車道,應該從何處發力?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新基建,是什麼?
    那麼,新基建相比傳統基建到底「新」在何處?有什麼重要價值?怎麼推?何為新基建?在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之前,社會上流行的是「七大領域說」。2019年3月,一家央媒報導說,新基建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
  • 古老天琴從壯鄉登上世界大舞臺
    日前的一次文化活動中,記者與龍州天琴非遺傳承人李海燕不期而遇,聽她聊天琴是如何從最初的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唱響國內外大舞臺,其間又走過了怎樣的傳承之路。  古老藝術迎來新機遇   直至2003年,古老的天琴迎來新的轉機。那一年,龍州縣政府積極邀請區內外民族音樂家前往板池屯採風,成立挖掘民族文化資源課題組,對天琴藝術進行挖掘、整理,並將板池屯等地不同年齡的民間傳承人登記造冊,同時還創新性地組建了龍州天琴女子彈唱組合。
  • 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原標題: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 中國北鬥,導航世界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一刻,北鬥全球服務信號在無形時空傳播開來。寰宇蒼穹、星羅棋布,全球真正有了「中國北鬥」的導引和陪伴。中國北鬥,在21世紀、在全球融為一體、世界互聯互通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又一次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 厲害了中國的北鬥,世界一流!服務全球
    說起北鬥,人們首先想到是實時導航和快速定位,其實除此以外,北鬥還具備高精度定點定位、快速精確測量等特色功能,甚至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空間中,新冠病毒肆虐時期,為神速建造武漢火神山醫院,北鬥人聞令而動,奔赴火神山醫院工地,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用北鬥人的話來說: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
  • 「北鬥+電網」怎樣結緣、如何融合?
    又有新篇從靜態到動態,從低速到高速,從粗線條到高精度——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時空信息的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今年上半年,「新基建」火了,也給北鬥加了把火。北鬥是智能化時代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
  • 這個產業規模超4000億,新基建的加持下,未來仍高速增長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利用北鬥導航衛星的信號,發展相關產業,比如帶動新基建、5G網絡、人工智慧、城際軌道交通等的發展。北鬥系統上中遊的產業基本穩定,下遊產業的細分領域有待深度開發。新基建背景下北鬥系統的創新應用作為北鬥導航的下遊細分領域,新基建佔比較大。新基建涉及5G基站建設、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
  • 穗企「兄弟連」託起「北鬥」系統
    遙望「北鬥」,星光閃耀,一批廣州企業致力於讓北鬥系統飛得更高、看得更遠。在衛星導航通信領域,廣州衛星導航企業數量約佔全國的五分之一,海格通信、泰鬥微電子、南方測繪等一批技術領先企業覆蓋通信產業各鏈條,形成了實力雄厚的穗企科創「兄弟連」。觀照星光,深耕腳下。當下,廣州正發力新基建、發展數字經濟,大力推動北鬥衛星應用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