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公開表示,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
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應用的核心領域之一。2005年,幾乎與北鬥二號系統啟動建設同時,交通運輸部成立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11月北鬥三號衛星首次發射,兩周後,交通運輸部印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
該項規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交通運輸全領域實現北鬥系統應用,其中重點和關鍵領域實現衛星導航系統自主可控。包括:
重點運輸車輛北鬥兼容終端應用率不低於80%;
國內「四類重點船舶」北鬥兼容終端應用率不低於80%;
城市地面公共運輸北鬥兼容終端應用率不低於80%;
推動民航低空空域監視北鬥定位信息應用率達到100%;
鐵路列車調度北鬥授時應用率達到100%;
行業在售終端全部支持北鬥定位模式等。
為此,交通運輸部決定啟動大量相關建設工程,包括長江幹線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工程、沿海北鬥衛星導航差分基準站升級改造工程、交通運輸北鬥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信息資源中心工程、交通運輸行業衛星導航基準站數據處理分級保護系統工程、基於北鬥中軌衛星的全球搜救系統工程、北鬥全球系統組網工程民用應用驗證系統工程等行業應用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以及交通運輸單北鬥系統應用示範工程、基於北鬥的國際道路運輸服務信息系統工程、基於北鬥的內河船舶航行運輸服務監管示範工程、基於北鬥的通用航空應用示範系統工程、基於北鬥的鐵路網和列車統一授時與調度指揮系統工程、全球海上航運示範工程等行業應用示範工程。
今年,既是上述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北鬥三號系統的收官之年。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同日,交通運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目前我國超過66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5.1萬輛郵政快遞運輸車輛、1356艘部系統公務船舶、8600座水上助導航設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強站、300架通用航空器應用了北鬥系統。
本月23日,交通運輸部又重點公布了北鬥系統在海事領域的應用情況。據介紹,目前我國長江幹線公務船、客渡船北鬥應用已實現100%全覆蓋,海事領域年內將實現北鬥應用100%全覆蓋。
交通運輸部強調,將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行業在北鬥系統推廣應用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並明確表示,將行業北鬥系統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家「新基建」戰略的重要落腳點。
我國12家央企近期發起開通了「北鬥產業協同發展平臺」,目標是推動北鬥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12家央企中就包括來自交通運輸領域的中國通號、中國鐵建、中交集團等多家企業。
歐洲GNSS管理局(GSA)在《GNSS市場報告(2019)》中,將GNSS應用服務細分為10個領域,包括消費解決方案、公路、鐵路、海事、農業、有人航空、無人機、緊急救援、地信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其中近半數都屬於交通運輸領域。
在今年4月發改委對新基建的主要內容作出說明後,衛星產業在經濟建設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
相比於衛星網際網路,北鬥系統的產業化時間更久,也先對更成熟。在經歷初期階段的亂象後,目前我國北鬥產業正在蛻變、成長。有研究顯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規模今年將超過4300億元。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更多的區塊鏈的知識,馭凡教育「區塊鏈項目管理諮詢師」 課程是您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