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最新消息,就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之前的一個多月,6月23日,國內首個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在連雲港開山島建成。就此,附近海域的定位精度從米級躍升到釐米級;而藉助該基站,輸配電巡檢人員如同有了「千裡眼」和「透視眼」,比如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無需現場查看,就能了解變電站、輸電鐵塔等電網設施有無受損,特別是肉眼難以覺察的危險隱患,哪怕只是幾毫米的位移,也無法逃脫北鬥的「法眼」。
這正是北鬥系統工程「邊建邊用、以用促建」帶來的諸多變化之一。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力系統如虎添翼,利用北鬥系統釐米級、毫米級精確定位服務、從毫秒級提升到納秒級的高精度授時,及其短報文覆蓋光纖網絡和無線公網信號盲區的獨有通信功能,使電力系統安全性和管理精益化水平躍上新臺階,成為最先得益的社會巨系統。
「高精度授時在電網調度領域意義重大。」國網公司表示,電力系統中如調度自動化系統、故障錄波器等許多自動化裝置,都需要一個精確的時間標準;時間同步還有利於故障分析、定位,鑑定不同專業設備的責任,從根源上減少事故隱患重複發生概率。更重要的是,自主北鬥系統使電網擺脫了對GPS的依賴,避免了因GPS信號中斷而引發重大安全事故的風險,有效提升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
國內電網設備目前對時間精度要求為毫秒級。利用北鬥授時功能,設備時間精度提升到納秒級,將更有利於微電網的調控運行。在惡劣天氣或者故障發生時,可以通過北鬥衛星傳輸故障信息,從而對海島電力運行實現無死角、全天候掌控。據介紹,在上述國內首個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北鬥精準授時功能已對接開山島的智能微電網系統,覆蓋風機、光伏、儲能、柴油機,以及海水淡化等設備。
國網方面透露,目前已在基建、運檢和營銷等電力業務領域開展北鬥技術試點應用,主要涉及無人機巡檢杆塔、輸電線路安全在線監測、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等。
以電網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為例。以北鬥導航定位技術、短報文通信技術為基礎,利用北鬥智能定位設備,結合基建安全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基建現場的全方位動態感知。廈門220千伏李林變電站、龍巖110千伏梅壩輸變電工程作為北鬥技術應用試點變電站,通過應用北鬥安全頭盔、定位工卡、基建現場管控移動作業終端、車載終端、地質環境監測裝置等設備,採取建設場景模擬、工作演練等方式,檢驗北鬥技術設備的實用性、穩定性,實現電網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的可控、能控、在控。
「北鬥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為電力系統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應用場景」。國網公司強調,我國電網覆蓋地域廣大,部分電網基建項目建設現場位於高山大川或其他偏遠地段,公網信號薄弱、甚至沒有信號,施工所需有效的通信手段匱乏。而短報文是北鬥系統獨有的功能,加上北鬥系統服務覆蓋範圍廣、無信號盲區,短報文可作為光纖網絡和無線公網等傳統通信方式的補充和應急,解決無公網覆蓋地區用戶用電量、小水電發電量採集需求。目前,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已在青海、浙江、陝西、寧夏、甘肅等省份開展了北鬥用電信息採集業務的應用,還曾對陝西145座無公網信號覆蓋的小水火電站,以北鬥短報文通信方式採集電量。有了北鬥系統,在無公網區作業或巡檢時,供電員工只需要攜帶一個小小的短報文通信終端,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就可以讓普通的手機具備發送北鬥短報文的能力,現場情況和位置信息等能夠隨時發送到後方。
預計到今年底,國網公司將建設1200座電力北鬥基站,具備在全域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定位服務,在重點區域如輸電線路沿線、地質災害高發地區提供釐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南方電網公司也表示,正在加快部署北鬥相關成果在生產、營銷等業務中的應用。(瞿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