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應用,電網嘗先

2020-08-03 光明網

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最新消息,就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之前的一個多月,6月23日,國內首個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在連雲港開山島建成。就此,附近海域的定位精度從米級躍升到釐米級;而藉助該基站,輸配電巡檢人員如同有了「千裡眼」和「透視眼」,比如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無需現場查看,就能了解變電站、輸電鐵塔等電網設施有無受損,特別是肉眼難以覺察的危險隱患,哪怕只是幾毫米的位移,也無法逃脫北鬥的「法眼」。

這正是北鬥系統工程「邊建邊用、以用促建」帶來的諸多變化之一。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力系統如虎添翼,利用北鬥系統釐米級、毫米級精確定位服務、從毫秒級提升到納秒級的高精度授時,及其短報文覆蓋光纖網絡和無線公網信號盲區的獨有通信功能,使電力系統安全性和管理精益化水平躍上新臺階,成為最先得益的社會巨系統。

「高精度授時在電網調度領域意義重大。」國網公司表示,電力系統中如調度自動化系統、故障錄波器等許多自動化裝置,都需要一個精確的時間標準;時間同步還有利於故障分析、定位,鑑定不同專業設備的責任,從根源上減少事故隱患重複發生概率。更重要的是,自主北鬥系統使電網擺脫了對GPS的依賴,避免了因GPS信號中斷而引發重大安全事故的風險,有效提升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

國內電網設備目前對時間精度要求為毫秒級。利用北鬥授時功能,設備時間精度提升到納秒級,將更有利於微電網的調控運行。在惡劣天氣或者故障發生時,可以通過北鬥衛星傳輸故障信息,從而對海島電力運行實現無死角、全天候掌控。據介紹,在上述國內首個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北鬥精準授時功能已對接開山島的智能微電網系統,覆蓋風機、光伏、儲能、柴油機,以及海水淡化等設備。

國網方面透露,目前已在基建、運檢和營銷等電力業務領域開展北鬥技術試點應用,主要涉及無人機巡檢杆塔、輸電線路安全在線監測、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等。

以電網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為例。以北鬥導航定位技術、短報文通信技術為基礎,利用北鬥智能定位設備,結合基建安全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基建現場的全方位動態感知。廈門220千伏李林變電站、龍巖110千伏梅壩輸變電工程作為北鬥技術應用試點變電站,通過應用北鬥安全頭盔、定位工卡、基建現場管控移動作業終端、車載終端、地質環境監測裝置等設備,採取建設場景模擬、工作演練等方式,檢驗北鬥技術設備的實用性、穩定性,實現電網基建現場安全管控的可控、能控、在控。

「北鬥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為電力系統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應用場景」。國網公司強調,我國電網覆蓋地域廣大,部分電網基建項目建設現場位於高山大川或其他偏遠地段,公網信號薄弱、甚至沒有信號,施工所需有效的通信手段匱乏。而短報文是北鬥系統獨有的功能,加上北鬥系統服務覆蓋範圍廣、無信號盲區,短報文可作為光纖網絡和無線公網等傳統通信方式的補充和應急,解決無公網覆蓋地區用戶用電量、小水電發電量採集需求。目前,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已在青海、浙江、陝西、寧夏、甘肅等省份開展了北鬥用電信息採集業務的應用,還曾對陝西145座無公網信號覆蓋的小水火電站,以北鬥短報文通信方式採集電量。有了北鬥系統,在無公網區作業或巡檢時,供電員工只需要攜帶一個小小的短報文通信終端,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就可以讓普通的手機具備發送北鬥短報文的能力,現場情況和位置信息等能夠隨時發送到後方。

預計到今年底,國網公司將建設1200座電力北鬥基站,具備在全域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定位服務,在重點區域如輸電線路沿線、地質災害高發地區提供釐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南方電網公司也表示,正在加快部署北鬥相關成果在生產、營銷等業務中的應用。(瞿 劍)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北鬥應用,電網嘗先
    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最新消息,就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之前的一個多月,6月23日,國內首個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在連雲港開山島建成。更重要的是,自主北鬥系統使電網擺脫了對GPS的依賴,避免了因GPS信號中斷而引發重大安全事故的風險,有效提升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  國內電網設備目前對時間精度要求為毫秒級。利用北鬥授時功能,設備時間精度提升到納秒級,將更有利於微電網的調控運行。在惡劣天氣或者故障發生時,可以通過北鬥衛星傳輸故障信息,從而對海島電力運行實現無死角、全天候掌控。
  • 電網+北鬥:天地相連,大道同行
    現在,電網通過使用北鬥系統的授時功能實現全網時間基準統一,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舉例來說,如果某變電站監測的終端設備時間基準不一致,故障發生時就難以判斷引發點。只有在同一時間基準下,人們才能判斷出哪個點是先發生故障的,並採取科學的處置措施。這裡,北鬥可以作為故障定位、判別的一種手段。
  • 「北鬥+電網」怎樣結緣、如何融合?
    「國內電網設備對時間精度要求為毫秒級,應用北鬥授時功能,設備時間精度可提升到納秒級,遠遠超過電力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需求,更有利於微電網的調控運行。」 江蘇連雲港供電公司信通分公司負責人介紹。不僅如此,基站還能感知到電網設備釐米級的位移變化,迅速發現人力難以及時察覺的隱患。國家電網經營區覆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設備分布廣泛、跨越崇山峻岭,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
  • 電力+北鬥準備起飛!國家電網1200座基站將於今年建成
    國家電網經營區覆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設備分布廣泛、跨越崇山峻岭,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巨量的能源流、數據流、信息流湧動在這張精密的大網上。其中,時間和位置是極為基礎且關鍵的信息,關係到電網運行的安全和穩定。北鬥提供的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高度契合電網需求。
  • 北鬥,北鬥,收到請回答!國家電網向你報到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註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北鬥」何時用、誰能用、怎麼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據專家介紹,目前,按照北鬥系統應用,分為「行業及區域應用」和「大眾應用」。行業及區域應用方面,北鬥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眾應用方面,基於北鬥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 北鬥系統將首次被南方電網用於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電纜網訊】據悉,南方電網將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地區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應用北鬥通訊模塊的定位功能後,檢修人員可以對覆冰監測終端進行定位,有效提高運維效率。 引入北鬥系統後,監控數據可通過北鬥系統傳送到電網生產指揮中心,解析後的數據將傳送至覆冰預警系統,實時為防冰抗冰提供有效指導。同時,北鬥系統高精度的位置服務系統,還可為無人機自動駕駛、變電站機器人巡檢、杆塔傾斜監測等業務應用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定位服務,進一步提升電網智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水平。
  • 首次引入北鬥系統 南方電網將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新華社貴陽12月3日電】 南方電網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有序部署防冰抗冰,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
  • 南方電網將首次用北鬥系統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新華社貴陽12月3日電(記者齊健)南方電網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有序部署防冰抗冰,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
  • 科學網—南方電網將首次用北鬥系統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據新華社電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
  • 中國沒有北鬥導航之前,美國竟然依靠GPS控制電網?
    在我國沒有研究出北鬥導航之前,美國的GPS是排在全球領先的地位,但是他們竟然只用GPS就控制了我國的電網,讓我國當時的時期處於危險的狀態。衛星定位系統正式研究出來,這款北鬥三號的研究和以前相比,比之前的定位和系統都提升了很大的穩定可靠性,可以實行更穩定更安全的定位系統,給軍事還有其他方面帶來很大的作用,甚至還超越了美國的GPS,如今的北鬥三號可以覆蓋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北鬥三號沒研究出來之前,美國的GPS一直在全球定位系統的領先地位,但如今我國的北鬥三號已經研究出來,並且比美國的GPS還要高級的定位系統,可以連續的進行高精準的定位
  • 盤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各行業的應用
    如今的北鬥日益走進百姓生活,並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在最近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鬥正在大眾消費領域加速規模化應用,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北鬥在國家重點領域、大眾消費領域的普遍應用,正在催生各種「北鬥+」融合應用新模式。
  • 國網甘肅電力:北鬥精準服務網新技術應用初現成效
    近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依託北鬥為核心的衛星導航系統,結合「國網北鬥精準服務網」,成功上線應用了北鬥短報文、杆塔地基沉降監測、倒塔監測、基建現場管控系統,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保駕護航。  甘肅電網是西北電網功率交換樞紐中心,在跨省功率交換、「西電東送」戰略布局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有著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是超高壓輸電走廊的重要通道。同時甘肅地區地質災害多發、東西跨度長、人口分布不均勻、行動網路信號覆蓋不全,給輸電桿塔運行監測、用電信息採集穩定性等業務方面帶來較多不便。
  • 北鬥在生活中有應用於哪些方面?官方為你盤點北鬥應用現狀
    我國北鬥自全面完成部署以來不斷賦能各行各業,為全球提供著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但是實際生活中,很多小夥伴並不是很清楚或感受到北鬥的應用,最近,新華社就通過短視頻的方式為大家盤點了北鬥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下文與幾米一起來了解北鬥為我們生活作出了哪些貢獻吧。
  • 「崑崙鏡」出現,我國北鬥衛星系統將有更大的應用
    在經過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後,我國終於研製出了專屬於中國的定位系統——北鬥衛星系統。近日,我國又研製出了一款新的系統時空智能作業系統——「崑崙鏡」,這款系統能夠和北鬥衛星系統搭配使用,推進北鬥衛星系統的產業化。
  • 撤GPS,上北鬥!我國海陸空等關鍵領域開啟替代GPS行動
    相比海、空,北鬥在我國陸域的應用更為廣泛。今年以來,國鐵集團積極主動推進京張高鐵北鬥示範運用,京張高鐵現在已經初步具備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專業能力,讓智能京張的內涵更加的豐富。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出臺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網,其中,北鬥將是列車空天地一體化「大腦」的必備能力。同時,在我國自動駕駛的戰略規劃中,北鬥高精度定位也是自動駕駛的根基之一。另外,在公共運輸領域,北鬥應用或替代更快速、更貼近。
  • 「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
    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北鬥技術創新及應用,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筆者認為必須要以技術體系創新和應用模式創新為主線,積極倡導「北鬥+」融合創新和「+北鬥」時空應用發展。北鬥不光是我們共同的夢想,也是一項光榮的國家事業,應用北鬥,發展北鬥產業一直得到國家政策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對於科技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第四,「北鬥+」與「+北鬥」加上的是我國高技術自主創新與發展的權益。無論是衛星導航系統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掌握,還是在應用終端產品、應用服務系統方面的創新,都會產生基於北鬥的新的智慧財產權。
  • 找準兩化融合「突破點」 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融合應用攻關,加快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該公司網際網路部主任白萬建表示,將落實公司「數字新基建」工作部署,不斷研究應用「大雲物移智鏈」及5G、北鬥等先進技術,以技術創新為傳統業務發展升級提供動力支撐。
  • 北鬥應用丨「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當颱風遇上北鬥
    在北鬥探空系統技術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在北鬥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35個框架網基準站和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研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
  • 最強中國北鬥芯每三百萬年差一秒 銣鍾授時應用在哪?
    現代社會的許多方面都對高精度授時提出了應用需求,如電網運行、移動通信、高速數字通信、金融計算機網絡安全,數位化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計算機網絡三網融合、航空航天、衛星發射及監控、軍用通信網絡、預警雷達網、多兵種武器協同作戰、智能化交通、地質、測繪、導航、氣象、科學計量、減震救災和國家安全等。
  • 「北鬥+」「+北鬥」雙向發力:北鬥產業化應用正提速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北鬥的應用場景也將為人們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宇翔告訴記者,多年深耕於北鬥應用領域,他深刻地領會到,要真正實現北鬥應用產業化,實現「北鬥+」,首先做到的就是核心技術一定要堅持全面國產化,突破「卡脖子」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