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2020-08-03 中國青年網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

撫今追昔,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從北鬥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載風雨兼程,幾代北鬥人接續奮鬥、數十萬建設者聚力託舉,在強國復興的偉大徵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彰顯「中國氣度」,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

符合國情的「北鬥節奏」

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局勢複雜多變,讓人們愈發強烈地意識到,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重要標誌、成為大國競爭的科技制高點。

1994年,世界首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全面建成。此時,中國北鬥一號系統則剛剛立項。

同樣是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美、俄和歐盟選擇「一步建全球」。有人曾提出,國外全球導航系統建設已打好樣板,我們直接模仿複製,豈不簡單?

但這並不是適合中國北鬥的發展道路。

當時我國經濟實力、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又趕上特殊國際背景下國外最嚴密的技術封鎖,內外困境重重疊加。先解決有無、滿足急需,切實做到「把每個銅板都用在刀刃上」,才是明智的選擇。

早在1983年,「兩彈一星」元勳、「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便創造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構想。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實現「從無到有」。

此後,「兩彈一星」元勳、北鬥系統首任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進一步組織研究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決定先建試驗系統、然後再建區域系統,最後建成全球系統。

自立項至今,北鬥系統建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自己的節奏。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設北鬥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全球夢」。

萬人託舉的龐大工程

北鬥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北鬥是黨和國家調動千軍萬馬乾出來的,是工程全線幾十萬人團結一心拼出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支持共同託舉起來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感慨萬千。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建設航天強國偉大事業的感召下,天南海北的建設者們懷揣激情和夢想,匯聚到北鬥研製建設一線。

據統計,工程啟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先後調集了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技人員參與研製建設。陳芳允、孫家棟兩位「兩彈一星」元勳和幾十名兩院院士領銜出徵。

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鄂豫湘、川陝渝五大產業區。

北鬥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是跨部門、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複雜系統工程。統帥「千軍萬馬」,離不開科學頂層設計和高效組織領導。

「將錢學森總體設計部思想貫穿研製建設全過程,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這是北鬥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說。

在頂層,國家有關部門聯合成立領導小組,並設立管理辦公室,具體承擔國家衛星導航領域主管機構職能,對北鬥系統建設、應用產業、國際合作實施歸口管理。工程上下堅持把推進重大航天工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任務,不斷優化管理和技術「兩條線」,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在組織管理實踐中,「兩條線」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互支撐、同頻共進。

在這項大國重器橫空出世的背後,還有無數普通人在幕後辛勤付出。

每次發射任務,無論白晝黑夜還是酷暑嚴寒,無論狂風暴雪還是大雨滂沱,發射首區和火箭殘骸落區多個省市區的數十萬人民群眾都自覺服從大局,積極進行疏散。

每逢重要節點,數以萬計的公安幹警、警衛人員和通信、電力、氣象、交通、醫療等行業員工堅守各自崗位,共同築起堅固的安全保障;一撥又一撥新聞記者奔走工程一線,用生花妙筆為北鬥事業鼓與呼;成千上萬科研人員的家人,默默扛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為他們撐起堅強後盾;還有數以億計的人民群眾用各種形式為北鬥吶喊助威、點讚刷屏。

舉世首創的「獨門絕技」

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採取單一軌道星座構型相比,北鬥系統獨樹一幟,堅定選擇了混合星座的特色發展之路。

北鬥一號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在此基礎上,北鬥二號系統在國際上首創以地球靜止軌道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骨幹,兼有中圓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

北鬥系統高級顧問、原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說,對於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而言,這種「混搭」組合可以用最少衛星數量實現最好覆蓋效果。

北鬥三號系統進一步將「混合星座構型」發揚光大,建成擁有24顆中圓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全球系統,為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了全新範式。

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後來者,北鬥除了應有的紮實「基本功」,還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例如其短報文通信功能,開創了通信導航一體化的獨特服務模式。

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僅能無源定位,因而用戶只能知道「我在哪」。而北鬥用戶不但自己知道「我在哪」,還能告訴別人「我在哪」以及「在幹什麼」。楊長風介紹說,比如突發地震、海上遇險時,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況下,北鬥短報文通信可以成為傳遞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後保險索。

如今,北鬥三號已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將多功能融為一體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在全面兼容北鬥二號系統短報文通信服務的基礎上,區域短報文發送能力從120漢字提高到1000漢字,支持用戶數量從50萬提高到1200萬,而且能實現40漢字的全球短報文通信。此外,北鬥三號系統還可以提供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等多樣化服務,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服務全球 造福人類——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北鬥記事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服務全球,造福人類。曾經為世界貢獻過「四大發明」的中國,在全球融為一體、世界互聯互通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又一次貢獻出中國智慧。與聯合國外空司就深化衛星導航領域合作不斷達成共識,並在我國兩次成功舉辦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會議,發布「北鬥宣言」和「西安倡議」。北鬥系統帶到世界舞臺的,還有來自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聯合研發、產業合作與教育培訓等。
  •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北鬥已是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消息,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當「新基建」遇到北鬥,相關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這一消息,迅即傳遍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截至8月5日,微博話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已有5.3億次閱讀、8萬次討論。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
  • 中國北鬥,導航世界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一刻,北鬥全球服務信號在無形時空傳播開來。寰宇蒼穹、星羅棋布,全球真正有了「中國北鬥」的導引和陪伴。中國北鬥,在21世紀、在全球融為一體、世界互聯互通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又一次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 厲害了中國的北鬥,世界一流!服務全球
    說起北鬥,人們首先想到是實時導航和快速定位,其實除此以外,北鬥還具備高精度定點定位、快速精確測量等特色功能,甚至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空間中,新冠病毒肆虐時期,為神速建造武漢火神山醫院,北鬥人聞令而動,奔赴火神山醫院工地,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用北鬥人的話來說: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網友點讚「北鬥三號」開通,致敬科技工作者,表示將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北鬥,成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7月31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北鬥開啟了服務世界、造福人類的新徵程。「北鬥,成了!」
  • 中國「北鬥三號」正式開通啟用
    據《央視新聞》最新報導,7月31日上午,中國正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啟動。中國自主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在世界上亮相,這不僅表明中國衛星導航技術已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也為全球人民的衛星導航需求提供了更多高質量的選擇。
  • 四川辣媽、波浪三姐妹同登中國夢想秀舞臺
    她們都因南海網的報導,12月17日晚走上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奇蹟般的圓了心底的人生夢想,並共同向南海網表達了一份深深的謝意。  「四川辣媽」受邀走上夢想秀舞臺  2010年年初,一篇名為「辣媽創業日誌」的帖子走紅南海網陽光島社區。發表日誌的是四川籍呂燕,一位曾是資深導遊的30多歲辣媽,經過一番周折,創業開設了一個「空中書吧」燕窩,成為都市人群的精神交流家園。
  • 古老天琴從壯鄉登上世界大舞臺
    日前的一次文化活動中,記者與龍州天琴非遺傳承人李海燕不期而遇,聽她聊天琴是如何從最初的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唱響國內外大舞臺,其間又走過了怎樣的傳承之路。  時隔多年,李海燕依然清晰地記得初次登上大舞臺時的興奮與激動,尤其是《唱天謠》一戰成名之後,演出邀約紛至沓來。「天琴現在成為了非遺文化對外傳播的使者。」李海燕說,音樂無國界,雖然很多人可能聽不懂歌詞的內容,卻能讓人在彈奏聲與唱詞中沉浸其中。
  • 中法電子巨頭聯姻 媒體稱中國登上國際經濟舞臺
    對此,法國今天予以廣泛關注,並認為這是中國強有力地登上國際經濟舞臺的一個象徵。  中國最大彩電生產商TCL國際控股公司和法國電子業公司湯姆遜集團宣布將聯手創建TCL——湯姆遜電子公司。法國媒體報導說:「TCL此舉欲借湯姆遜集團的豐富經驗,在未來十年中躋身世界電子業最大公司行列。」
  •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 造福人類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服務全球,造福人類。曾經為世界貢獻過「四大發明」的中國,在全球融為一體、世界互聯互通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又一次貢獻出中國智慧。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明代的火器研製和火器的配置在當時14世紀到15世紀都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而在15世紀中葉以後,西方的火炮、火槍得到較快發展,而明朝後期因各種原因導致研發力量衰退從而讓出了火器的世界領先地位。但在整個明朝時代,火器的研發及其在戰爭中的戰術使用都處在世界前沿。可以說,是明朝激發了火器的黃金時代,引領世界走上了熱兵器時代。
  • 匹諾曹人聲樂團登上《中國好聲音》舞臺,謝霆鋒為其爆燈轉身!
    匹諾曹人聲樂團登上《中國好聲音》舞臺,謝霆鋒為其爆燈轉身!在8月28日晚播出的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2020》第二期節目中,來自寧波的匹諾曹人聲樂團成為了首支登上《中國好聲音》舞臺的阿卡貝拉樂團,用一曲《Mojito》獲得明星導師謝霆鋒的青睞,成功加入謝霆鋒戰隊。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服務中國更服務世界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中國北鬥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進行研發、設計、建設並運行的自有衛星導航系統,目的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時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中國北鬥再傳捷報,一舉拿下3個世界第一,與137國籤訂合作協議
    北鬥導航是我國獨立研發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自面世以來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次一舉拿下3個世界第一,更是凸顯出了北鬥的閃耀。當今世界現存的4種衛星導航系統各有千秋,分別是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以及中國北鬥。
  • 為何複製人一直沒有登上世界舞臺?看克隆生物多莉的下場便知道了
    為何複製人一直沒有登上世界舞臺?42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為何複製人一直沒有登上世界舞臺
  • 弘揚「北鬥精神」 凝聚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8月3日《科技日報》)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讓人振奮,讓人自豪。
  • 「礦冶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讓中國的材料科學登上世界舞臺
    周廉利用法國實驗條件,研究和製造的NbTi50多芯線材在高磁場下的臨界電流密度創造了世界最好水平。1987年,中國和世界幾乎同步發現高溫超導後,周廉開始了新的攀登,作為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他主持了多項國家高溫超導材料基礎研究和實用化攻關項目。
  • 中國北鬥導航歷程,今天閃耀世界
    羅盤牽星板古人以北鬥星辰為目標由北鬥星辰定位,走向天南地北這些是歷史在前進中北鬥星辰今猶在,導航歸途盡不同,歷史永遠記下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最後一顆組織網衛星在西昌衛星中心發射,看著衛星搭載長徵火箭呼嘯升空,那一刻全國各地一片歡呼聲和喝彩聲,歷史記錄下這一刻,為了今天北鬥人付出太多,中國人付出太多,北鬥三號提前半年完成,讓中國的北鬥之路閃耀世界舞臺,銘記這一光輝時刻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
    「 「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 2003年,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1994年,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 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 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