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新基建安全需要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

2020-12-02 騰訊網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梁梟

當下,新基建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多個省份陸續發布關於新基建的政策和項目,資本市場上針對新基建概念的炒作也是方興未艾。基於新基建對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要性,其安全問題無疑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INSEC WORLD成都·世界信息安全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在今日(11月26日)舉行的INSEC WORLD成都·世界信息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以《新基建安全痛點與內生安全的擬態防禦亮點》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鄔江興表示,新基建是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利器,涉及的信息化程度和數位化程度前所未有,但正因如此,新基建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對付未知的威脅,新基建需要安全性可量化設計、可驗證度量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任何機制都存在缺陷。」鄔江興首先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鄔江興認為,新基建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內生安全問題。第一是軟硬體設計缺陷導致的安全漏洞不可避免。「人類技術發展和認知水平的階段性特徵導致了漏洞問題不可能徹底避免,今天人們廣泛使用的技術可能明天變成安全漏洞」。第二是信息產品生態圈中存在的軟硬體後門無法杜絕。他認為,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開放式的產業生態環境,使得軟硬體後門問題不可能完全杜絕。第三是現階段人類的科學技術和工程能力還不能夠進行徹查漏洞後門。想窮盡和徹查目標系統的軟硬體代碼問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依然是難以克服的科技挑戰。

「前三個問題存在,第四個問題就必然出現了,即信息產品的安全質量尚無有效的控制辦法。」鄔江興稱,一個信息系統或者控制裝置有成千上萬行的軟體代碼,只要存在一個高危漏洞或者被設置了一個無意後門,或者無意間導入一個陷門,就可能導致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服務功能的不可信。在全世界範圍內,這些信息產品的安全性無法量化設計,不能驗證度量都是一大難題。

鄔江興認為,基於上述情況,如果新基建的基礎設施中存在漏洞後門等內生安全問題,攻擊者一旦可以成功利用,那麼外因就能夠通過內因構成已知或未知的安全威脅。沒有創新的網絡安全理論和具有內生安全功能的信息技術與產品支撐,無論是新基建還是數字經濟只能是「沙灘建樓」。「我們不能只防護已知的威脅,我們更要能對付未知的威脅,所以新基建需要安全性可量化設計、可驗證度量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我們要乘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之初,雙循環戰略格局建立之初,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洗牌之時,大力開發基於新基建的具有擬態防禦等內生安全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施和裝備,網絡安全產品也要有內生安全特性,在中國定義的創新領域打造全球範圍有影響力的創新技術與產業高地。」鄔江興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管控新基建中幽靈般的內生安全問題,已成為...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就「新基建安全痛點與內生安全亮點」為主題,指出現有安全防禦技術的困境和缺陷、如何應對不確定威脅存在體制機制的脆弱性  如今,新基建是個熱門詞彙,很多人認為新基建是新的發展機會。  「而我理解新基建的什麼呢?是新技術,新產業結構升級的藍海市場,而不是新瓶裝舊酒的地方。」在鄔江興看來,如今新基建所面臨的信息化的程度和數位化的程度將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也必將面對更為嚴峻的網絡空間安全挑戰。  舉例來說,5G網絡所面臨的內生安全威脅。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移物雲大智」為新基建核心,需解決伴生...
    在11月28日-29日舉辦的「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稱。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目前佔GDP的比重約為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依靠數字經濟的新基建建設火熱,各類數據中心承載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海量大數據,將面臨嚴峻的數據安全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5G網絡尚存在一些內生安全問題
    -26 10:57:12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在做主題演講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新基建安全要解決「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問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實習記者 馬菲╱文 鍾華登╱圖11月28日,在「灣區創見·網絡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以《論新基建的安全》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新基建帶來的安全問題可以歸納為「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問題
  • 方濱興院士:新基建需應對「移物雲大智」安全問題
    11月28日,首屆「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在深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以《論新基建的安全》為主題進行分享演講,從作用空間的視角解讀新基建的安全。
  • 202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11月11日下午,以「新基建、新發展、新標準」為主題的「202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他表示,推動新基建加速落地,要加快建立自我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提升新基建供給能力。要建立以標準為核心的產業支撐體系,夯實新基建基石。要加強標準化國際合作,助力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 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科學論壇在廣東舉行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聯動效應強等特點,往往涉及材料、能源、交通、信息、自動化等多個產業的交叉領域,成為促進產業升級、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論壇特邀中國科學院陳國良院士、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趙春江院士、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到場,做了精彩的學術專題報告。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9月21日,在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桂蓉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建議。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 新基建、新機遇 釋放產業網際網路新勢能
    本屆大會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通信管理局、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長沙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聯合主辦,旨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共同分享網絡安全和智能製造產業的新動態、新成果和新經驗,努力踐行網絡強國和製造強國發展戰略。
  • 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李德仁院士演講速記
    可快速關注我們導讀:第十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組委會榮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先生擔任開幕式嘉賓,並在智慧城市高峰論壇做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精彩演講。
  • 2019中國信息通信大會在成都舉行
    據了解,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通信學會、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以「5G時代 聯動未來」為主題,旨在搶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機遇,將數位化領域的新發展與經濟社會的新需求深度融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一步促進國內外開放交流合作,為實現數字經濟深度賦能實體經濟
  •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之一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城市「生命體」正不斷智化 智慧治理面臨...
    在12月29日舉行的場景匯·「釋放數據價值 賦能智慧治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城市智慧治理專場活動上,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城市作為一個「生命體」正在不斷智化,同時,城市管理、規劃等主體與城市治理也在走向智化。未來,城市智慧治理體系如何架構?需完成哪些技術突破?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網絡安全 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範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從邊界防禦模式向零信任架構轉變,從針對區域網到面向雲化環境和內生構造轉變,從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分離的傳統技術路線正朝著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具有內生安全、智能預測、主動防禦和自適應響應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2020年「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
    央廣網廣州12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張莉)12月24日,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由廣州信息協會、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主辦的以「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為主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 新基建,是什麼?
    過去數十年裡,基礎設施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提升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模式的不斷進化升級,原有基礎設施開始難以滿足社會高效運作的需求,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
  • 中國電子云發布 方濱興院士: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核心
    9月9日,中國電子云戰略與產品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中國電子云全球總部將落戶武漢。據了解,中國電子云專為政企客戶打造,採用「公有雲服務+專屬公有雲產品」的市場模式和專屬運營模式。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及來自武漢、長沙、合肥、貴陽等十餘個城市的政府領導與來自政產研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以何為「基」、如何來「建」等熱門話題,為加速布局「新基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 院士談「新基建+醫療」: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
    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電 (張煜歡)14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年浙江省醫院大會上,多名院士專家就「新基建+醫療」未來展開探討,提出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治理領域的新應用,在「老藥新用」的科研攻關中引入人工智慧等技術。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範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從邊界防禦模式向零信任架構轉變,從針對區域網到面向雲化環境和內生構造轉變,從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分離的傳統技術路線正朝著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具有內生安全、智能預測、主動防禦和自適應響應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