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新基建的核心是『移物雲大智』,即行動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其最後展現的成果是智慧城市。」在11月28日-29日舉辦的「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稱。
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目前佔GDP的比重約為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依靠數字經濟的新基建建設火熱,各類數據中心承載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海量大數據,將面臨嚴峻的數據安全問題。
「『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安全問題就是我們在新基建下面臨的安全問題。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由於技術本身不成熟或應用不當等原因,帶來一些新的安全問題。」方濱興表示。
方濱興稱,新基建是構建在以行動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基礎之上的信息通信集成系統,其通過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來構建城市大腦,形成智慧城市的技術設施。其中,新基建帶來新技術,相應地伴生出新的安全問題,其核心是如何保證「移物雲大智」的安全。
方濱興分析,移動網際網路安全包括通信、功能、設施、終端安全,最典型的就是5G,基站、光纖、通信設備等不能被損壞,需要大量的災備、應急通信等應對。此外,5G呈現出邊緣計算、NFA、網絡虛擬化等技術特點,使得其功能強大,但能力高度集中,一旦管理人員出現問題,會導致網絡出現崩塌效應。
方濱興表示,物聯網安全方面包括數據、傳輸、感知、控制安全。雲平臺安全方面,要打造可信、安全、可靠、可控的雲,如雲服務商有條件獲取租戶與用戶信息,需要有手段約束管理者不侵害他人利益。
大數據安全方面,要做到數據正確、系統安全、穩定可靠、隱私保護,大數據處理通過關聯具有隱私挖掘的能力,不正確地使用將會侵犯用戶的隱私;人工智慧安全方面則包括晶片安全、代碼安全、算法安全、應用安全。
最終,落到智慧城市安全視角,方濱興認為,新基建重點在智慧城市中體現出來,所以新基建和智慧城市要劃等號,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的安全形態主要表現在新基建的硬體層、代碼層、數據層、應用層4個層面,重點在於保障智慧城市系統的採集安全、傳輸安全、計算安全及服務安全。
新基建建設火熱形勢下,如何應對網絡空間安全面臨新挑戰備受關注。今年4月,12部門聯合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網絡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絡安全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