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移物雲大智」為新基建核心,需解決伴生...

2020-12-04 界面新聞

記者 | 彭新

「新基建的核心是『移物雲大智』,即行動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其最後展現的成果是智慧城市。」在11月28日-29日舉辦的「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稱。

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目前佔GDP的比重約為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依靠數字經濟的新基建建設火熱,各類數據中心承載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海量大數據,將面臨嚴峻的數據安全問題。

「『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安全問題就是我們在新基建下面臨的安全問題。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由於技術本身不成熟或應用不當等原因,帶來一些新的安全問題。」方濱興表示。

方濱興稱,新基建是構建在以行動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基礎之上的信息通信集成系統,其通過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來構建城市大腦,形成智慧城市的技術設施。其中,新基建帶來新技術,相應地伴生出新的安全問題,其核心是如何保證「移物雲大智」的安全。

方濱興分析,移動網際網路安全包括通信、功能、設施、終端安全,最典型的就是5G,基站、光纖、通信設備等不能被損壞,需要大量的災備、應急通信等應對。此外,5G呈現出邊緣計算、NFA、網絡虛擬化等技術特點,使得其功能強大,但能力高度集中,一旦管理人員出現問題,會導致網絡出現崩塌效應。

方濱興表示,物聯網安全方面包括數據、傳輸、感知、控制安全。雲平臺安全方面,要打造可信、安全、可靠、可控的雲,如雲服務商有條件獲取租戶與用戶信息,需要有手段約束管理者不侵害他人利益。

大數據安全方面,要做到數據正確、系統安全、穩定可靠、隱私保護,大數據處理通過關聯具有隱私挖掘的能力,不正確地使用將會侵犯用戶的隱私;人工智慧安全方面則包括晶片安全、代碼安全、算法安全、應用安全。

最終,落到智慧城市安全視角,方濱興認為,新基建重點在智慧城市中體現出來,所以新基建和智慧城市要劃等號,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的安全形態主要表現在新基建的硬體層、代碼層、數據層、應用層4個層面,重點在於保障智慧城市系統的採集安全、傳輸安全、計算安全及服務安全。

新基建建設火熱形勢下,如何應對網絡空間安全面臨新挑戰備受關注。今年4月,12部門聯合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網絡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絡安全審查。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新基建安全要解決「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問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實習記者 馬菲╱文 鍾華登╱圖11月28日,在「灣區創見·網絡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以《論新基建的安全》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新基建帶來的安全問題可以歸納為「移物雲大智」的伴生問題
  • 方濱興院士:新基建需應對「移物雲大智」安全問題
    11月28日,首屆「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在深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以《論新基建的安全》為主題進行分享演講,從作用空間的視角解讀新基建的安全。
  • 騰訊副總裁丁珂對話方濱興院士:如何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安全體系
    本文轉自【通信世界網】;9月11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騰訊副總裁丁珂共同出席了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CSS峰會「對話院士|產業安全」環節,這場對話由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段永朝主持。
  • 中國電子云發布 方濱興院士: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核心
    9月9日,中國電子云戰略與產品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中國電子云全球總部將落戶武漢。據了解,中國電子云專為政企客戶打造,採用「公有雲服務+專屬公有雲產品」的市場模式和專屬運營模式。
  • 院士畫傳|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建立中國網際網路安全之殼
    在廣州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既練習防禦,又訓練攻擊,錘鍊密織網際網路安全之網的能力。 「網絡安全」是方濱興人生的關鍵詞。黑客攻擊、數據安全、網絡主權……在各種場合,他都竭力向公眾普及這些概念。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網絡空間安全有「六論」視角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文 鍾華登/圖12月2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發展創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發表演講,從認識論、進化論、實踐論、相對論、方法論和矛盾論等六個視角分析了網絡空間安全
  • 方濱興院士帶的這個班,培養的網絡安全人才好厲害!
    我國每年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有幾十萬人,但科班出身的網絡安全人才每年只有1萬多畢業生。 廣州大學2017年引進方濱興院士及其團隊,成立了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並創建了特色型研究生班「方濱興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方濱興教授方濱興親自指導和參與教學,培養實戰型應用型人才。
  • 中國電子云全球總部將落戶武漢
    武漢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立山,中國電子董事長、黨組書記芮曉武,武漢市委常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彭浩,市政府副市長劉子清,中國電子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錫明、陸志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首席科學家方濱興,工信部網絡安全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參加活動。
  • 方濱興院士辦研究生班:挑選的學生不必來自名校,但要有這4個優點……
    2013年,中國權威網絡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因健康原因辭去北郵校長職務,但他一直放不下教育。帶著為國家培養網絡安全人才的心願,方濱興三年前帶領團隊創建了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並創辦了研究生創新班「方濱興班」(簡稱「方班」)。當院士來到「雙非」(非985和非211高校)辦學,報考者就會面臨兩難選擇,如果成為「院士門生」,最後拿的就是「雙非」的學位。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新基建安全需要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梁梟 當下,新基建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多個省份陸續發布關於新基建的政策和項目,資本市場上針對新基建概念的炒作也是方興未艾。基於新基建對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要性,其安全問題無疑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 方濱興院士:人工智慧安全之我見
    追蹤科技前沿,關注產業發展▎科學人科技·教育·文化方濱興院士:人工智慧安全之我見
  • 師者 | 方濱興院士:永遠追求人生導數恆正
    1977年,中國570萬考生走進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考場,方濱興便是其中之一。這位理科尖子生痴迷數理化,喜歡搗騰無線電和收音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不負眾望,以358分的高分被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錄取。那年清華大學的錄取線是309分,實際錄取最低分是317分。
  • 中國電子云正式發布
    當前,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政企用戶上雲的需求旺盛,雲的安全性成為影響社會、企業與個人的核心挑戰。9月9日,以「雲可信,創未來」為主題的中國電子云戰略與產品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中國電子云全球總部將落戶武漢。據悉,中國電子云是中國電子為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央企國企專屬打造的新一代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 院士風採|方濱興:人生第五個八年,在莞辦企促進產學研結合
    編者按: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 11月2日至4日,東莞松山湖將迎來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的召開。
  • 廣東舉辦全省網絡安全業務骨幹培訓班 特別邀請方濱興院士授課
    廣東舉辦全省網絡安全業務骨幹培訓班 特別邀請方濱興院士授課 2020-11-15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管控新基建中幽靈般的內生安全問題,已成為...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就「新基建安全痛點與內生安全亮點」為主題,指出現有安全防禦技術的困境和缺陷、如何應對不確定威脅存在體制機制的脆弱性  如今,新基建是個熱門詞彙,很多人認為新基建是新的發展機會。  「而我理解新基建的什麼呢?是新技術,新產業結構升級的藍海市場,而不是新瓶裝舊酒的地方。」在鄔江興看來,如今新基建所面臨的信息化的程度和數位化的程度將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也必將面對更為嚴峻的網絡空間安全挑戰。  舉例來說,5G網絡所面臨的內生安全威脅。
  • 中國工程院組織院士和專家專題調研視聯動力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組織的「關於視聯網的專題線上調研」順利舉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盧錫城、劉韻潔 、王沙飛、方濱興、張平參加討論。此外,來自行業內的40餘名專家學者也參與了調研。2019年12月份,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到訪視聯動力總部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
  • 院士談「新基建+醫療」: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
    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電 (張煜歡)14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年浙江省醫院大會上,多名院士專家就「新基建+醫療」未來展開探討,提出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治理領域的新應用,在「老藥新用」的科研攻關中引入人工智慧等技術。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