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文 鍾華登/圖
12月2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發展創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發表演講,從認識論、進化論、實踐論、相對論、方法論和矛盾論等六個視角分析了網絡空間安全。
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從認識論上看,方濱興認為,網絡空間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要認識到網絡安全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國防安全相輔相成的。此外,國家擁有網絡空間主權。
從進化論看,網絡空間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威脅來源不斷在變化;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攻擊手段也會同步出現。必須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
「例如工業生產上,過去沒有想到的問題,現在已經存在。」方濱興坦言。例如通過隱藏的攻擊,使工業機器人生產有缺陷的關鍵部件,從而影響物理社會安全。「比如通過攻擊切割機器人,可以造成切割變化,使得企業加工出來發動機、風扇產生變形,從而造成安全隱患。」他舉例道。
從實踐論的視角看,網絡空間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只有立足開放環境,在實踐中不斷進取,安全保障能力才會不斷提高。安全防護來自於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安全環境應視為開放,不能假定是封閉。只有從開放中能感受到真實的威脅,才能提高防護能力。
從方法論的視角看,網絡空間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要從人才、技術、管理入手(人才為首、技術驅動、管理保障),要各方面協同安全,打造融合式安全服務平臺,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最後,從矛盾的視角來看網絡空間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是「妥協的而不是互斥的」,既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使命,更要在達到使命的前提下力求安全
「新技術必然伴隨著新問題。要解決安全風險,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安全技術的規劃,緊跟技術的發展。」方濱興總結道。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