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
11月2日至4日,東莞松山湖將迎來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的召開。屆時,上百位院士專家將集結松山湖,助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而在松山湖發展建設過程中,先後與數十位院士建立起密切合作,院士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6日起,特別推出「院士風採」系列報導,講述松山湖與院士之間的精彩故事,敬請垂注。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安全」的議題備受社會關注。方濱興作為國內最早提出「網絡空間主權」的學者之一,近年來也一直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中。他同時,作為東莞引進的首個特級特色人才,已帶領團隊在東莞開展一系列網絡安全與大數據等方面的研究與產業轉化,並取得多項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網絡與信息安全專家方濱興
成為網絡安全建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方濱興是國內最早提出「網絡空間主權」的學者之一,「網絡安全」也是其團隊的重要研究方向。
1988年,國內出現了最早的計算機病毒——小球病毒,通過磁碟傳播,中毒的計算機屏幕上會有一個來回跳動的小球把顯示的內容擾亂。但當時還沒有「 病毒」的概念,人們都不理解為何發生這種事。第二年,方濱興及其博士生便開始進行相關研究。僅用一年時間左右,他不僅弄清了病毒的原理和防治辦法,並且開發了第一款通用型的防病毒程序,此外還寫出了自己第一本書— —《計算機病毒及其對策》。
此後,隨著通用殺毒程序的應用與推廣,方濱興在計算機安全方面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同時,也與公安廳、國防科工委、航天部等單位多次開展計算機安全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方濱興表示,從1996 年起,網際網路逐漸發展起來,網絡安全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於是他開始做一些入侵檢測、防禦遠程攻擊等方面的工作。1999年,方濱興推出了中國國家網際網路安全系統,被網友稱為「中國防火牆之父」。
談及「網絡空間主權」時,方濱興表示:「很多人一直認為網絡是一個公域,就像南極和太空一樣,是自由空間。持這種觀念的人就會對一切網絡管理行為提出指責,這種觀念存在一定誤區。」方濱興說,網絡其實有領網的概念,因為國家有主權,主權施加於領土,從而會延伸到領土上的其他物體,比如計算機;而對計算機的管轄又會延伸到計算機所承載的網絡空間。簡言之,一國領土上的計算機等網絡設備所承載的網絡空間,就是領網。領網是國家主權的自然延伸。
成為東莞引入的首位特級特色人才
方濱興不僅是一位研究型學者,也是一位實幹的企業家。他曾總結道:前兩個八年在哈工大教書,第三個八年在政府部門歷練,第四個八年在北郵當校長,而「人生中第五個八年,想做一些企業化的事情,促進產學研的結合。」
方濱興是國內最早提出「網絡空間主權」的學者之一
2013年,方濱興以身體健康為由辭去北京郵電大學校長職務後,圈外的普通公眾較少再從媒體上聽到有關方濱興的消息了。2015年左右,方濱興及其團隊逐步落地東莞後,他才再次回歸大眾的視野。
方濱興是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簡稱「電研院」)「廣東省健康雲安全院士工作站」和東莞第三批創新科研團隊「雲計算安全技術研發與示範應用團隊」帶頭人,同時也是東莞引入的首位特級特色人才。近年來,他已帶領團隊在電研院開展了一系列網絡空間安全與大數據研究等工作。目前,已經在松山湖成立了廣東安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東雲盾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廣東積智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並在產業應用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其中,安數網絡作為方濱興第一家成果轉化企業,專注於網際網路輿情大數據分析,依託方濱興提供的關鍵技術,開發了「傻蛋聯網設備搜索系統」、「鷹擊微博輿情」和「鷹眼全網檢測」等多種類型產品,並廣泛應用於網絡安全、公安、輿情監控等行業領域。
此外,2018年11月,方濱興受聘為東莞市發展戰略院士諮詢委員會第二批委員,進一步為東莞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對於東莞的未來,他也有自身獨到的見解:「我想在東莞打造一個智能生活示範小鎮,通過融入網際網路等科技元素,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的融合,為小鎮居民提供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他在介紹空間結構、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的同時,提出要突出產業特色,打造成一個智慧生態住宅、配套設施完善、產業支撐堅實等示範小鎮。
人物介紹——方濱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網絡與信息安全專家,教授,博導。1989 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國防科技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任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兼總工程師、信息產業部網際網路應急處理協調辦公室主任、北京郵電大學校長。現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機學院首席學術顧問,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分布式可信計算與服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國家網絡與信息內容安全基礎設施的概念,並率先主持建設了包括國家網絡安全監控平臺在內的多個相關系統,先後獲得國家科 技進步一等獎及二等獎四項,其中三項排名第一。
【見習記者】張珊珊
【記者】陳啟亮
【攝影】孫俊傑
【統籌】黃少宏
【通訊員】松山湖融媒體中心
【作者】 張珊珊;陳啟亮;孫俊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